关键词20 体罚(1 / 1)

一位初中生学习成绩不好,为此,家长经常打他。无奈之下,他一连偷了4辆助力车,然后去派出所自首:“你们赶快把我抓起来吧,我再也不愿意回那个破家了!”

家长体罚孩子,暴露的是家长的无能。要知道,体罚就是家庭里的暴力手段。家长体罚孩子,表明这时候的亲子关系已经由“人民内部矛盾”上升到了“敌我矛盾”,如果不能让孩子心服口服,就只会造成孩子对家长的敌视和蔑视。

镜头回放

浙江省金华市有一位孩子叫徐力,从小学开始,只要他的学习成绩没有达到母亲要求,回家就少不了一顿打骂。母亲从来不许他看电视,也不允许他参加任何集体活动,所有时间都必须用来看书学习。久而久之,他感到自己非常无能,产生了很强的自卑感。

2000年1月17日中午,吃完午饭的徐力,偶然发现母亲在房里看电视。由于他从来没看过电视,同学们谈论电视节目时他根本插不上嘴,所以偷偷地在一旁看起来。

徐力刚看了两眼就被母亲发现了,受到母亲严厉警告:“我告诉你,我不会给你第二次上大学的机会。你要是考不上大学,我就打断你的腿。反正你也是我生的,打死你也没关系。”

这时的徐力愤怒至极,因为他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可怎么也得不到母亲的理解。就在他准备出门时,猛地发现鞋柜上有一把铁榔头,“先下手为强”的念头占据了他的脑海。

一起轰动全国的“中学生弑母”案件就这样发生了。2000年10月,法院终审判决徐力有期徒刑12年。

关键词辨析

体罚:用折磨身体的方法加以处罚,通常有罚站、罚跪、关禁闭、打板子等方式。

体罚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一些旧式家庭中,家长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威。家长的话就是法律,不允许孩子有不同意见,否则就要遭到打骂。

孩子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根本没有民主可言。这样的家,被称做世界上最黑暗的地方也不为过。

细细想一想,在单位里,再专制的领导也不至于随便给员工一个耳光吧?除非是在家里。

与家长的体罚相比,孩子在学校受体罚的情形更普遍、性质更严重、花样也更多。有些老师把它当做“最奏效”的“教育方法”。

不过,这里主要从家长体罚孩子的角度来讨论问题。

家长的正确态度是:当自己确实被孩子气得不行时,应当尽量“忍住”,不要打孩子。因为在打孩子时,99%的家长都是不冷静的,很容易出问题。

关键处点拨

近几年来,各地家长体罚孩子,把孩子打残、打死的例子屡见不鲜。这些家长或许不知道,在惩罚孩子的所有手段中,打是最无效的一种。

孩子第一次被打时,或许还有点惩罚效果,但多次被打以后,孩子成了“老油条”,这时候家长再怎么打都是没用的。

尤其是当孩子咕哝着“使劲地打,打死我算了,反正我也不想活了”,这时候的体罚还有用吗?

家教新观念认为,家长在这方面应该做到以下4点:

1 打孩子,暴露的是家长的无能

家长体罚孩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4点:一是虚荣心作怪,只有通过打孩子才能解恨,找到心理平衡;二是找不到其他教育方法;三是家长工作不顺心,回到家里拿孩子出气;四是家长自己从小就经常被打,从他们的家长身上“遗传”了这种粗暴、简单的教育方法。

其实,家长无论出于什么原因体罚孩子,都是一种无能的表现,是一种绝望的、歇斯底里的行为。

结果怎么样呢?孩子一旦知道了怎样能使家长暴怒,那么,他在想气家长一下的时候,就必然会这样做。

所以,不轻易愤怒的家长才是有威严的家长,因为孩子怎么也摸不到家长的底呀!

在我国,家长体罚孩子的理由之一是“孩子是我生的,打孩子不犯法”。只要孩子不是被打得皮开肉绽、闹出人命来,一般不会受到法律干预。可是在加拿大,家长体罚孩子会被认为是犯了虐待罪,政府会把孩子从父母身边带走。在英国,2005年1月15日起生效的法律规定,允许父母对子女进行温和的惩戒,但如果体罚过重(导致子女身体红肿或留下伤痕),家长将面临5年以下监禁。

2 打屁股的若干准则

孩子调皮捣蛋不听话,实在“欠揍”怎么办呢?有时候打一顿,孩子确实会变得很乖。这就是目前家长中普遍流行的“可以打,但不要太狠,不要当家常便饭”的观点。那么,这个观点对不对呢?

总的来说,家长在遇到孩子“非打不可”时,应当根据孩子在成长的不同阶段遇到的不同问题,采取不同的方法,如置之不理、隔离、取消奖励、正面强化等。如果是某些行为问题,如学习成绩下降、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拖拉、粗心大意、胆小爱哭、打人惹事等,则需要对孩子进行心理训练。这时候体罚孩子是没有用的。

从年龄来看,体罚对10岁以下的小孩会有短暂的效果,但最终并不能解决问题。10岁以上的孩子,由于心理已经成熟,打是没有任何作用的,只会适得其反。

这里介绍10岁以下小孩的打屁股准则,供参考:

1岁以下的婴儿,无论如何不能打屁股,哭闹时可以把他带离现场,或者想方设法分散他的注意力;

1~1.5岁大的幼儿,遇到哭闹时应当以严厉的目光直视,在表示拒绝的同时迅速带离现场,至多允许打他的手心;

1.5~3.5岁的幼儿,由于略已懂事,所以可以对他的不合理要求予以警告,并勒令停止。如果仍然无效,可以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打一两下屁股。打完之后要向他解释为什么;

对10岁以下的幼儿,应当养成这样的习惯:一旦犯错误,家长首先应剥夺他的某些特权,只有万不得已时才能打屁股。

3 允许孩子犯错误,因为这是他们成长的代价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对于孩子来说,由于他们正处于成长的过程中,所以,家长应当允许孩子犯错误,同时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因为归根结底,孩子成长的代价就是那一系列“错误”,管理学上称之为“经历”或“资历”。

这些“错误”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家长必须立即予以纠正的,如乱丢垃圾、欺负同学等;还有一类是孩子能够自行纠正的。对于后一种错误,虽然同样是错误,家长不但不能惩罚他们,而且还要给他们自行纠正的机会。

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不断犯错误,正是为了改正错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一位女孩因为好奇,想“鉴定”一下玻璃瓶用多大的力气才能摔破。于是,她拿起玻璃瓶当着家长的面,往地上一摔,结果玻璃瓶没破;当家长还没醒悟过来时,她已把它捡起来再用力往地上一摔,这下玻璃瓶破了。

面对满地的玻璃碎片,她自知犯了“错误”,自觉地站在那里等待家长训斥。然而这位家长并没有体罚她,只是要她扫去碎片,同时让她记住玻璃易碎的常识。

后来,女儿从易碎的玻璃瓶联想到同样易碎的玻璃杯、热水瓶、镜子、眼镜、碗等,很快学会了正确使用和保护这类物品的方法,再也没有摔碎过任何东西。

从这一点来看,被女儿故意摔碎的那只玻璃瓶,实在是“摔”有所值。犯“错误”作为一种独立自主的活动,有利于孩子的成长,这时候家长要做的,是尽可能地将孩子“犯错误”过程中的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将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将不合理因素转化为合理因素,多给孩子创造一些“尝试→犯错→完善”的机会。

4 一定要冷静思考

虽然理论上反对家长体罚孩子,可事实上,体罚孩子的家长有很多。应当记住,体罚孩子之前一定要冷静思考。

这里主要掌握两点:

一是当孩子一错再错,实在让人忍无可忍时,家长应当冷静下来考虑两个问题:①在这件事情中,家长有什么责任?②能不能不打孩子,而是通过语言和孩子进行沟通?

如果这两个问题还没有考虑清楚,家长就想体罚孩子,很可能会中了孩子的“计”——这时,孩子正在考虑他将面临什么样的处罚,而不是这件事情本身有什么错。你如果打他,他正等着呢——可以说,这时候你还没有打他,就已经输了。因为这时他最关心的是拳头而不是错误。拳头过去后,错误依然存在,而这并不是你要的结果!

二是不要让打孩子成为你发泄愤怒的渠道。否则,不但起不到作用,反而会使孩子受伤、受委屈,把“人民内部矛盾”上升为“敌我矛盾”,导致孩子对家长的敌视和蔑视。

关键的关键

1 家长体罚孩子有两大危害:一是孩子模仿家长,导致性格残暴;二是孩子对家长心存警戒,甚至怀恨在心,对家长的教养和管教从此有一种本能的抵触。

2 俄罗斯科学家的最新研究表明,未成年子女对父亲的威严心存畏惧,这样的孩子更易于成才。当然,其前提条件是,父亲的威严应该公正。

3 与体罚相对的是“心罚”。家长用尖刻的语言奚落、讽刺、挖苦孩子,表面上看比体罚“文明”,但它带给孩子的伤害绝不会比体罚小,所以更应被家长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