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6 贪玩(1 / 1)

过去说玩物丧志,现在叫玩物长智,真是成也是玩败也是玩。成败的关键在于怎么玩。无论如何,玩是孩子的天性,不玩不行。

玩牌、玩球、玩电脑、玩游戏????就连谈恋爱也有人称为玩朋友。任何事情一旦在前面加了个玩,似乎就少了些被迫、刻意的成分,多了些自觉、陶醉。孩子贪玩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长不能正确引导,更可怕的是一味禁止。

镜头回放

1929年10月1日,陈中伟作为父母的第八个孩子,也是家中唯一的男孩,在他父亲创办的宁波保真医院出生了。

陈中伟小时候特别贪玩,小打小闹不算,称得上“事件”的就有不少。

当时的宁波城里没几辆自行车,可陈中伟小学5年级时就有一辆。骑自行车既好玩,又可以在同学面前炫耀,所以他特别喜欢骑着自行车走街串巷满世界“飞”,不是撞翻水果摊、轧死小鸡,就是碰伤行人。他所到之处,鸡飞狗跳,祸事连连,妈妈总要跟在后面一边给人赔好话,一边掏钱包。

陈中伟喜欢玩弹弓,而且水平还不差,常常能打下麻雀来,但有时不免走火伤人,有一次就差点打瞎别人的眼睛。

读中学时,陈中伟是校篮球队和排球队主力,标枪在宁波市中学生运动会上曾经得过第二名。有一天上自修课,陈中伟带领一名同学溜到运动场,从窗口跳进器械室,拿出一杆标枪来投掷。两人你一枪我一枪地投得起劲,忽然体育老师从房子拐角处走过来。对面的同学措手不及,一枪过去扎瞎了老师的眼睛。

就是这样一个“调皮大王”,在家长的正确引导下,渐渐走上了从医之路,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骨科、显微外科专家,被国际医学界誉为“世界断肢再植之父”。

关键词辨析

贪玩:过分喜欢玩耍。

玩是孩子的天性(其实也是成人的天性,因为它本来就是一切动物的本性)。可凡事都有个度,过了这个度就不那么可爱了,好事就会变成坏事。贪玩就是这样。

从词义来看,“过分”喜欢玩耍叫“贪玩”,那么怎样来理解“过分”就很有讲究。但无论如何,贪玩的孩子优点是“聪明”,缺点是“容易闯祸”,这是公认的事实。

家长的正确态度是:如果没有多大危险性,又不影响正常学习,应该适当鼓励孩子玩。尤其是学龄前的孩子,玩,才是他们生活的重要内容。

关键处点拨

人,作为一种动物,具有动物的一切本能。年龄越小,动物性就越强、社会性则越弱。所以,孩子的年龄越小,就越需要玩,这是由人的动物本性所决定的。有鉴于此,通过游戏的方法来训练孩子的头脑,教育效果最好。

家教新观念认为,家长在这方面应该做到以下4点:

1 让小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小孩子应当贪玩。玩,可以让他们学到许多东西。

老舍先生就特别主张维护儿童天真活泼的天性,而不主张处处约束他们。在谈到自己第2个女儿小雨时,他说:“至于小雨,更宜多玩耍,不可教她识字,她才刚4岁呀!”

老舍先生最怕见“小大人”“小老头”和“少年老成”,一看见小孩穿上小马褂,一举一动像个大人,便想落泪。他的一句名言是:“哲人的智慧,加上孩子的天真,或者就能成个好作家了。”可见,孩子的天真在他眼里是何等重要,何等神圣!会玩,一定程度上就是孩子天真的表现。

有的家长也许会说,现在的社会竞争如此激烈,孩子哪能只顾玩,而不学习呢?这话即使有道理,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也应当寓教于玩,应该把游戏看做是一种学习。

例如,为了训练孩子的计算能力、思考能力、理解能力和反应能力,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玩扑克,而不一定非得让孩子做计算题。孩子通过打扑克,同样能达到运算的目的,而且效果更好,效率更高。为了提高孩子的注意力、逻辑思维能力、随机应变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以及竞争意识,可以和孩子一起下棋,包括跳棋、军棋、象棋、国际象棋及各类游戏棋等等。

2 童年的生活环境决定着孩子的兴趣爱好

孩子的兴趣爱好都是后天形成的,尤其与童年的生活环境有关。家长要让孩子走上成才之路,可以有的放矢地给孩子选择玩的内容,以此影响他的发展方向。

例如,本案例中的陈中伟,不可谓不贪玩、不顽皮,可是他的家人并不是一味批评、禁止,而是加以科学引导。

陈中伟喜欢在医院里到处玩,在病人中转来转去。姐姐见了就对他说:“你要是传染上细菌,就会像他们那样生病的。”陈中伟不以为然地说:“那有什么关系?看到细菌来了,我逃走就是了。”姐姐微微一笑,然后把他带到父亲的显微镜前,取来病人的呕吐物放在显微镜下。陈中伟爬上凳子,从显微镜里看到其中有许多黑灰色的小虫挤在一起,扭动着身子转来转去,从而对细菌有了深刻的印象。

陈中伟用弹弓打下麻雀后,把它开膛剖肚。父亲告诉他“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道理,然后一一指给他看麻雀的肝,附在肝上的小黑点是胆,以及其他各内脏的位置和作用。

可以说,正是通过这些讲解和引导,陈中伟这个调皮孩子的好奇和好动,渐渐地回归到了正路上,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学到了一些医学卫生方面的基础知识。

上中学时,这些基础知识使他受到生物老师的青睐,这对他最终走上从医之路,有着巨大的影响。

3 引导孩子把玩和学结合起来

不会玩的孩子,单纯是玩;会玩的孩子,玩就是学。这是一种实践中的学习,能够极大地弥补书本知识的不足。聪明的家长,应当引导孩子玩学结合,这样才能玩出名堂来。

1969年、1974年、1975年,陈克正的3个女儿中原、中静、中州相继出世。在对女儿的教育过程中,陈克正自觉不自觉地实行玩学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陈克正认为,无论什么事情,一旦把它看做“玩”,原本枯燥乏味的东西就会变得生动有趣起来,甚至让人如痴如醉。“玩”是自觉自愿、绝对开心的事,不像“做”那样,有被迫和刻意的成分。如果能把“玩”和“做”融为一体就更好了。孩子们看书、做作业、听课,如果也能领悟到知识的乐趣,像在知识的海洋里玩耍那样无忧无虑,就一定能事半功倍。

为了让孩子练好字,二女儿1993年高中毕业后,陈克正专门带她到襄樊去看米芾的书法展览。那行云流水的笔法让二女儿大开眼界,从而激发了她对书法的兴趣。整整一个假期,她足不出户,练字不止,最终写得一手非常漂亮的字。

二女儿读高中时,政治得过满分。老师感慨道:“我教了一辈子书,只知道数理化有考100分的,还没听说政治也能考100分的。”两年后,三女儿又在这个老师的手上考了100分。老师为此特地找陈克正讨教经验。陈克正说,根据《普通逻辑学》理论,我认为政治不能死记硬背,应十分讲究层次,每层的逻辑顺序不能颠倒,还要记住关键词,这样就能交上圆满的答卷。也许这就是玩中学所得到的启示。

陈克正评价他的3个孩子说,老大智力超常,老二、老三都很一般。但在玩学结合的方式下,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老大是德国波恩大学博士生;老二是清华大学博士生;老三是中国科学院硕士博士连读生。

4 为孩子贪玩创造条件

玩,分有意识的玩和无意识的玩两大类。毫无疑问,孩子更能从前者中学到东西。有条件的家长,应当有意识地为贪玩的孩子创造一些有利条件。

1989年出生的戴瑛瑛,家住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一个海拔800米的偏僻山区,那里交通闭塞,经济落后。他的父亲原来是县五交化公司的普通员工,1994年下岗后自谋职业,靠做电器小生意维持生计;母亲是一名普通的医药工作者。

按理说,这样的家庭环境并不能给戴瑛瑛的成才提供多大帮助。可是由于她从小贪玩,爱好旅游的父亲外出旅游时总要带上她,这样就给小瑛瑛提供了见多识广的机会,为她的小发明、小创造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

2005年,戴瑛瑛读高中一年级时,便已拥有了15项发明专利,其中包括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专利一等奖,省、市科技创新一等奖等,她本人也荣获湖南省“双力杯十佳文明少年”荣誉称号,并应邀参加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的特别节目,成为该栏目创始以来年龄最小的一位“东方之子”。

家长的无心插柳,无意之中就会绿树成荫。

本案例中的陈中伟院士,在回首自己的成才之路时,坦言童年经历对自己的影响最大。他在报纸上发表文章说:“青少年求知欲旺盛,记忆力又好,好动好问好观察,实在是件大好事,对好动(爱好运动和实验),人们往往视为‘顽皮’;好问长问短,又往往被斥为‘烦’(烦人);好观察,往往被看做‘心野’(不专心)。这些非议会约束思想,约束手脚。给家长和孩子们一个忠告:不要放弃孩子的好奇心,不要放过孩子的那许许多多的‘疑问’,不要轻易否定那些似乎可笑的兴趣爱好,这些,对孩子的将来一定有用。”

关键的关键

1 一个人童年的生活环境,与其兴趣爱好的形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贪玩的孩子大多聪明,家长要好好引导。

2 如果没有多大危险性,又不影响正常学习,家长应当适当鼓励孩子玩,尤其是学龄前的孩子。

3 有耐心的家长最好能和孩子一起从小玩到大,这样更能进入他的内心,更能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有了母亲这个玩伴,刘俊杰12岁就考上了华中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