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元亨
住茅舍竹篱,穿芒鞋布衣,啖霍食藜羹味[1]。两轮日月走东西,搬今古兴和废。蕙帐低垂[2],柴门深闭,大斋时犹未起[3]。叹苏卿牧羝[4],笑刘琨听鸡[5],睡不足三竿日。
[注释]
[1]霍食:粗劣的饭食。藜羹:用藜菜做的羹,泛指粗劣的食物。
[2]蕙帐:帐的美称。蕙,用芦苇或茅草盖的屋顶。
[3]大斋:正餐。
[4]苏卿牧羝:即苏武牧羊。苏武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欲使其投降;后将他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扬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释放他回国。苏武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至始元六年(前81年),方获释回汉。此处指苏武因王事而遭受困厄。
[5]刘琨听鸡:用“闻鸡起舞”事。一次半夜,祖逖听到鸡叫,叫醒刘琨道:“此非恶声也。”意思是,这是老天在激励我们上进,于是与刘琨到屋外舞剑练武。刘琨后来累迁至并州刺史。永嘉之乱后,318年,刘琨及其子侄四人被段匹磾杀害。此处指刘琨为建功立业而终遭杀身之祸。
[赏析]
汪元亨,字协贞,号云林,又号临川佚老。饶州(今江西波阳县)人,为元代后期曲家。这支小令抒写作者甘于过隐居清贫的生活,表达了“明哲保身”的思想。全曲四小段,抒写了两层意思。前三小段写甘于过隐居清贫的生活,最后一小段写隐居的原因。第一小段从住的、穿的、吃的三个方面写隐居的清苦生活,虽然简陋贫困,作者却感到很满足。第二小段写作者精神的富足。“两轮日月走东西”即任时光流失,一心无挂,无忧无虑,那种自由自在的精神畅扬;“搬今古兴和废”显示了作者才学的渊博,暗含对权势者的讥讽和时势变迁的预感。这两句隐喻人寓居在时光的缝隙,人生短促,不如顺遂生命,保持精神的快乐的思想。第三小段描绘了一帧作者隐居生活的小画。“帐”以“蕙”修饰,足见作者用精神的富足超越贫困的物质生活;“低垂、深闭”是隐居的形象描写,隐含着远祸全身的思想,也是对统治者排斥心理的写照。第三小段引用苏武和刘琨的典故,含蓄地表达了在当时的时势下,所谓在朝为官,所谓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只能受辱惹祸,故结句说:“睡不足三竿日。”结尾这句话描绘了一幅隐士高卧的图画,表达了与其立功于朝,不如食足而卧,无拘无束,悠闲自在的隐居。这支小令用朴质的语言,照亮了平淡生活的诗意美,从这个意义上说,语言确实是心灵的拐杖和精神的激光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