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吕〕一枝花·不伏老(1 / 1)

关汉卿

〔一枝花〕攀出墙朵朵花[1],折临路枝枝柳[2]。花攀红蕊嫩,柳折翠条柔,浪子风流。凭着我折柳攀花手,直煞得花残柳败休[3]。半生来折柳攀花,一世里眠花卧柳。

〔梁州〕我是个普天下郎君领袖[4],盖世界浪子班头[5]。愿朱颜不改常依旧[6],花中消遣,酒内忘忧。分茶攧竹[7],打马藏阄[8],通五音六律滑熟[9],甚闲愁到我心头!伴的是银筝女银台前理银筝笑倚银屏[10],伴的是玉天仙携玉手并玉肩同登玉楼[11],伴的是金钗客歌《金缕》捧金樽满泛金瓯[12]。你道我老也,暂休。占排场风月功名首[13],更玲珑又剔透[14]。我是个锦阵花营都帅头[15],曾玩府游州。

〔隔尾〕子弟每是个茅草岗、沙土窝初生的兔羔儿乍向围场上走[16],我是个经笼罩、受索网苍翎毛老野鸡蹅蹅的阵马儿熟[17]。经了些窝弓冷箭镴枪头[18],不曾落人后,恰不道“人到中年万事休”[19],我怎肯虚度了春秋。

〔尾声〕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20],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21]。我玩的是梁园月[22],饮的是东京酒[23],赏的是洛阳花[24],攀的是章台柳[25]。我也会围棋、会蹴踘、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竹、会吟诗、会双陆[26]。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27],尚兀自不肯休[28]。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29]。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30]。

[注释]

[1]〔一枝花〕属套数首牌。出墙朵朵花:伸出墙外的花朵。宋人叶绍翁《游园不值》有“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后来“出墙的花朵”常比喻行为不轨的风情女子。

[2]临路枝枝柳:路边的枝枝柳条。唐代敦煌曲子词《望江南》写妓女的感叹,其中词句有“我是曲江临池柳,这人折了那人攀,恩爱一时间”。

[3]直煞得:直熬得,直弄得,这里指降服美女。

[4]〔梁州〕次牌。郎君:古代女子对丈夫的称呼,妓女借用来称呼嫖客。

[5]班头:行业首领,第一人。

[6]朱颜:年轻的容颜。南唐李煜《虞美人》:“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7]分茶:流行于宋代的一种饮茶方法。把茶叶进行加工,碾成细茶末。取适量,在茶盏中调成膏状,然后将沸水注入盏中;与此同时,用竹制的茶筅或者银制的茶匙在盏中搅动茶膏,上下回环击拂,使盏面泛起雪白的乳花,出现奇异的水波纹。乳花细密,保持时间长,水纹变幻奇特,则说明分茶的手法高超。随着饮茶方式的改变,分茶技艺在元代之后失传。攧(dié)竹:一种游戏,将竹签放在竹筒中,颠动竹筒,使某支竹签跳出,根据签上标记决定输赢。

[8]打马:产生于北宋时期的一种棋类游戏,有博彩性质。棋子为马,根据所掷骰子的点数和色样,决定棋子在棋盘上的走法。藏阄(jiū):一种多人竞猜游戏,源于“藏钩”。参与人分成两组,以某个小物件为“阄”(钩),一组藏,一组猜阄所在的位置,猜中为赢。阄可以藏在某一个人手里,也可以在本组不同人之间秘密流动,以迷惑对方。

[9]五音六律:古代对于音阶及乐音标准的称呼。宫、商、角、徵(zhǐ)、羽为五音,黄钟、大蔟(cù)、姑洗、蕤(ruí)宾、夷则、无射(yì)为六律。这里泛指音乐修养。

[10]银筝女银台前理银筝笑倚银屏:与下文“玉天仙”“金钗客”两句同义,都是指在装饰华丽的居室中,与美女相伴,珠围翠绕,弹琴、唱歌、饮酒……尽情享受。理:弹奏。

[11]玉天仙携玉手并玉肩同登玉楼:“玉天仙”释义同[10]。

[12]金钗客歌《金缕》捧金樽满泛金瓯:“金钗客”释义同[10]。《金缕》,即《金缕衣》,唐代曲子,佚名唐诗《金缕衣》:“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金瓯(ōu):金质酒杯,这里是对酒杯的美称。

[13]占排场风月功名首:在风月场中名声赫赫,占据首位。

[14]更玲珑又剔透:形容人圆滑世故,能左右逢源、八面玲珑,是风月老手,即元曲中所谓的“水晶球”。元杂剧《逞风流王焕百花亭》:“水晶球,铜豌豆,红裙中插手,锦被里舒头。”乔吉〔南吕〕《一枝花·杂情》:“本待做曲吕木头车儿随性打,原来是滑出律水晶球子怎生拿。”

[15]锦阵花营都帅头:花枝招展的妓院里的统帅。

[16]〔隔尾〕曲牌名。子弟每是个茅草冈、沙土窝初生的兔羔儿乍向围场上走:嫖客们像小兔崽子刚刚进入打猎场,没见过世面。子弟每:即子弟们,妓院、娱乐场所的客人及演员都可称作子弟,这里指嫖客。围场:围起来供打猎的场所,这里暗指妓院。

[17]我是个经笼罩、受索网苍翎毛老野鸡蹅踏的阵马儿熟:我像那经受过笼子和网捕捉的老野鸡,经验丰富,到处都混得熟。苍:老。蹅(chá)踏:踩踏。阵马儿:破阵的马,指围场打猎时的形势,比喻妓院里的各种情形。

[18]窝弓冷箭镴枪头:指在风月场所里,所受到的各种刺激、挑拨甚至摧残。

[19]恰不道:却不道,难道没听说。

[20]〔尾声〕,套曲中最末一曲的泛称,亦有称“尾”“收尾”“余文”“结音”的。铜豌豆:形容人圆滑世故、门道精熟,在元曲中与“水晶球”同义,指风月老手。

[21]锦套头:锦绣织成的笼头,指妓院里拉拢嫖客的各种伎俩、圈套。

[22]梁园月:梁园的月色,指豪华园林里的美景。梁园:汉代梁孝王营造的宫殿及苑囿,又称“兔苑”“兔园”,规模宏大,方圆三百余里,其中的奇花异木、珍禽佳兽,不可胜数。

[23]东京酒:东京的美酒。东京:宋代的都城汴梁。汴梁在洛阳东边,为东京;洛阳为西京。

[24]洛阳花:洛阳的名花,指国色天香的牡丹花。宋人欧阳修《洛阳牡丹记》:“牡丹……出洛阳者,今为天下第一。”

[25]章台柳:章台是汉代长安城的街名,此处多妓院,故“章台”指游冶之地。章台柳,指美艳妓女。唐人许尧佐《柳氏传》与孟棨《本事诗·情感一》均讲述了韩翊与柳氏的悲欢离合故事,韩翊寄与柳氏的诗曰:“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

[26]蹴鞠:一种踢球游戏,战国时开始流行,唐宋时期盛行,是有史料记载的最早的足球运动。球用皮制成,中间有填充物。踢球竞技的方式多种多样。打围:本义是狩猎,有一种骨牌游戏,也称“打围”。插科:戏剧表演中插入滑稽逗乐的表演。插科打诨经常连用,指故意用动作、语言引人发笑。咽作:唱歌。双陆:一种棋类游戏,按掷出的骰子色样移动棋子。

[27]歹症候:糟糕的疾病,指上文的落牙、歪嘴、瘸腿、折手。

[28]尚兀自:尚且,尚自。

[29]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指死亡。道教认为人有三魂七魄,据《云笈七签》卷十三,三魂分别为胎光、爽灵、幽精;据《云笈七签》卷五十四,七魄分别为尸狗、伏矢、雀阴、吞贼、非毒、除秽、臭肺。

[30]那其间:那时候。烟花路:风流路,指妓院。

[赏析]

关汉卿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戏剧家,是元代最杰出的一位“书会才人”。关于他的生平事迹存留下来的很少。据钟嗣成《录鬼簿》记载,他是“大都人,太医院尹,号已斋叟。”元末朱经的《青楼集·序》记载:“我皇元初并海宇,而金之遗民若杜散人、白兰谷、关已斋辈,皆不屑仕进,乃嘲风弄月,留连光景。”可知关汉卿生于金末,由金入元,年代大约与杜善夫、白朴相近,他卓绝的智力,雄豪的性格,纵横的才气,磅礴的情感,在他的散曲、戏剧中不难窥见。但是,时代巨变,江山易主,蒙元对士人的压制,使他沦落到社会底层,一生浪迹江湖,流连勾栏瓦肆,愤世嫉俗。这篇《不伏老》是关汉卿带有自述心志性质的著名套曲,最能体现他鲜明的个性、性格、经历和思想,历来为人传颂,被视为关汉卿散曲的代表作。

这首套曲,作者用玩世、谑世的口气,表达了他对整个封建规范的蔑视和辛辣嘲弄,勇敢地把世俗藩篱踩在脚下,毅然选择自己独立的生活方式;以文人个体特色的方式与强大的封建上层建筑相颉颃的凛然正气;展露出“天地开辟,亘古及今,自有不死之鬼在”(钟嗣成《录鬼簿序》)的新的人生意识。正是在这首套曲中,作者的笔触将我们带进了这样意蕴深广的心灵世界。

在套数首牌〔一枝花〕中,作者以夸张放诞的语言,公开宣称自己是“折柳攀花”“眠花卧柳”的风流浪子,得意地炫耀自己“摧花败柳”的“泡妞”手段,活色生香地炫示自己所“泡”之“妞”的美艳。显然,作为一个戏剧家,关汉卿与艺妓之间不可避免地有事业上的亲密接触,但在关汉卿的杂剧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关汉卿对那些被侮辱、被损害的女性深表同情,对戕害妇女的娼妓制度有所揭露;他让处于社会底层的人物在戏剧舞台上嬉笑怒骂,激**着不甘屈服的情绪和反抗精神,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喜爱,这就足以证明他不同于那些生活糜烂的狎客,也不是生活放浪的颓废。作者的这种情调实质上是对世俗观念的嘲讽和自由生活的肯定。当他的盖地才情在所谓仕宦的正途上找不到出路的时候,他又不愿意像一般文人那样过着噤若寒蝉的隐居生活,便把生命的出口投放在风月场。在他炫示“折花”手段的背后,何尝不是无奈悲怆的泪水?在花艳柳鲜的盛宴背后,何尝不是人生的大荒凉?混迹于花柳丛中的“热闹场”的人,其实是最孤寂、最凄凉的人,是另一种“醉”。关汉卿故意高扬与世俗伦理道德背道而驰、甘冒天下之大不韪“折柳采花”的行为,是对封建统治阶级制定的所谓礼法的对抗,是对束缚生命的重重枷锁的冲击。“浪子风流”,就是他的自我标榜。“浪子”,本是**不羁的形象。既然是“浪子”,还顾忌什么呢?在此更带有一种不甘屈辱和我行我素的意味,因而结句写道:“半生来折柳攀花,一世里眠花卧柳。”“半生来”,是对作者自己“偶倡优而不辞”(《元曲选序》)生涯的概括;“一世里”,则是表示了他将在一生中的着意追求。

在第二支曲子〔梁州〕中,关汉卿进一步“高唱”自己的“玩主”形象。娼妓、戏子,不是最让人看不起的下三滥职业吗?人们不是瞧不起“书会才人”吗?他偏就夸耀自己“是个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普天下”“盖世界”的夸张,极其鲜明地表明他鄙弃功名的态度,不仅如此,作者还炫耀自己风月场中的种种浪漫生活,炫耀自己种种“不务正业”的“玩技”,毫无顾忌地大把大把挥霍生命时光,不难发现,在这貌似诙谐佻达中,是对黑暗现实的嘲谑、对世俗观念的蔑视和自我存在价值的高扬。但是,作者并非只是一个“玩主”,他把“占排场”视作“风月功名”之首,是严肃地将“编杂剧,撰词曲”作为自己的事业和理想,“更玲珑又剔透”是他对艺术境界的追求;〔隔尾〕中“我怎肯虚度了春秋?”再次表达了作者珍惜时光并甘愿为理想献身的坚定信念!这支曲子,作者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用貌似浪子的“玩主”形象反衬对理想事业的追求,作者要把自己的身影长长地留给后世。

如果说,前三支曲在情感的**中还只体现了作者的外在心态,那么在〔尾〕曲中,作者的愤激之情倾泻而下,内在的精神力量逼人而至,使全曲的感情达到了**。这支曲子五个小段可分为三层。第一层第一小段,他自比“一粒铜豌豆”,“铜豌豆”原本是个妓院里的术语,关汉卿用“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铛铛”这一串掷地有声的词语来修饰,使“铜豌豆”成为傲骨与豪情的象征。在这一气直下的五串衬字中,体现了一种为世不容而来的焦躁和不屈,喷射出一种与传统规范相撞击的愤怒与不满,体现了不向黑暗势力屈服,不向艰难困苦低头的精神。这是我们民族很可贵的传统。第二层第二、三小段,充分表现了他的多才多艺,对生活和艺术的无限热爱。元末熊自得编纂的《析津志·名宦传》中说关汉卿“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祈州志》也说他“高才博学”。关汉卿自我炫才是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和自信,对压制人才的黑暗现实的强烈不满。第三层第四、五小段,作者用夸张放诞的语言,向社会、向世俗的偏见挑战,表示了要坚持走自己的生活道路的坚韧决心。这里的“向烟花路儿上走”,主要是指从事于戏剧创作和戏剧活动。既然他有了坚定的人生信念,就敢于藐视一切痛苦乃至死亡;既然生命属于人自身,那么就应该按自己的理想完成人生,坚定地“向烟花路儿上走”。这种对人生永恒价值的追求,对把死亡看作生命意义终结的否定,正是诗中诙谐乐观的精神力量所在。关汉卿一生创作了60多个剧本,现存18个,此外还有大量的散曲作品,今存小令62首,套曲十四套。其创作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在已知的240余位元代剧作家中是首屈一指的。在当时民族压迫与阶级压迫都很沉重的时代,关汉卿的胸中奔流着对黑暗社会的反叛之情,强烈的冲动、豁达的胸襟促使他使用一种滑稽佻达的口吻,似真似假,似嗔似怒,在夸张的语言中透露了他的不平之气,表现了他那桀傲不驯的性格。

这首散曲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作者娴熟地运用排比句、连环句,造成一种气韵镗鞳的艺术感染力;熟练运用元代俗语、口语,大量添加衬字,形成向前流泻的激越节奏;交替使用长短句,形成疾风密雨,急促粗犷,铿锵有声,极为有力地表现出作者**澎湃的感情。全曲一气直下,然又几见波折,三支曲牌中“暂休”“万事休”等情绪沉思处,也往往是行文顿挫腾挪、劲气暗转处,读来如睹三峡击浪之状,浑有一种雄健豪宕、富于韵律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