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调〕清江引·钱塘怀古(1 / 1)

任昱

吴山越山山下水[1],总是凄凉意。江流今古愁,山雨兴亡泪。沙鸥笑人闲未得[2]。

[注释]

[1]吴山越山:吴山,指钱塘江北岸一带的山;越山,指钱塘江南岸一带的山,古时分属吴国和越国。

[2]沙鸥笑人未朱得:沙鸥以其自由自在,笑世俗之人疲于奔波。

[赏析]

这首小令借吴越争霸之事,寄托对国难家亡的伤感。钱塘江一水分吴越两国,吴越在这里反复争霸。开头一句点明登临观览的地点,“未成曲调先有情”,为全曲定下凄凉的感情基调。一水分两国,展现在观者的眼中,是分裂割据的无休止的争夺拼杀,是无数生命卷入战争机器的惨烈画面,是血流成河、哭声千里、妻离子散、白骨成堆的凄惨景象,因此看着这“水”都感到凄凉。“水”的意象还包含着水流无情,逝者如川;山水依旧,换了人间;历史上争霸的风云,幻灭成空,“千年往事,随风吹雨打去”,作者用自然山水的永恒反衬人事纷争的短暂、虚幻。“总是”一词,点出不论谁胜谁败,争霸战争都是对人民生命、物质资源和社会文明的巨大毁灭性破坏。“江流今古愁,山雨兴亡泪”用工整的对偶分列今古兴亡沧桑之痛,它把自然山水、古今兴亡,历史和现实、时间和空间交汇在一起,揭示了历史的本质。不论是古是今,历史的改朝换代,榨取的都是老百姓的血汗,留给百姓和后人观感的,只能是愁云惨雾;“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不论是兴是亡,只不过催人落泪。作者用“江流”的永恒流动和“今古”时间的变迁反衬不变的“愁”;用“山雨”正面烘托“泪”之滂沱。古今兴亡留给人民的是不变的“愁”和“泪”,这就是深刻的历史本质。既然“今古愁”“兴亡泪”如此之多、之不变易,何不“偷得浮生半日闲”,何不得乐且乐?结尾一句从深沉的历史反思中返回现实,以眼前所见的沙鸥为观感视角,用自由翱翔在空中的沙鸥反衬整日为功名利禄奔波的辛苦,劝世人不要受功名的**,姑且在闲散、恬淡中安享人世的片刻安宁。此曲虽短,却概览古今,气势宏阔,格调苍凉,主题深刻,对比鲜明,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和令人信服的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