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调〕折桂令·苏学士[1](1 / 1)

鲜于必仁

叹坡仙奎宿煌煌[2],俊赏苏杭,谈笑琼黄[3]。月冷乌台[4],风清赤壁[5],荣辱俱忘。侍玉皇金莲夜光[6],醉朝云翠袖春香[7]。半世疏狂,一笔龙蛇[8],千古文章。

[注释]

[1]苏学士:苏轼曾官翰林学士、龙图阁学士、端明殿学士,故有是称。

[2]奎宿:文曲星。

[3]琼黄:琼州(今海南琼山)、黄州(今湖北黄冈),均为苏轼贬谪之地。

[4]乌台:御史台,因汉御史台柏树上常栖乌数千而得名。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诗涉讪谤”而被押系御史台狱达四月之久,史称“乌台诗案”。

[5]赤壁:此指黄州的赤鼻矶。苏轼游此,作前、后《赤壁赋》,有“清风徐来”“唯江上之清风……取之无禁,用之不竭”等语。

[6]“侍玉皇”句:《宋史·苏轼传》:“(哲宗元佑二年)召入封便殿………已而命坐赐茶,撤御前金莲烛送归院。”玉皇,皇上。

[7]朝云:王朝云,苏轼的侍妾,伴随苏轼二十一年,后卒于惠州。

[8]龙蛇:喻书法笔势的灵妙,也可喻文章的灵动流美。

[赏析]

这首小令用精炼的语言概括了苏轼一生的经历,再现了苏轼乐观、豪爽、旷达的人格魅力,盛赞苏轼的艺术成就彪炳千秋。开头以“叹”领起,赞叹多于惋叹,统领以下几句。“俊赏苏杭,谈笑琼黄。月冷乌台,风清赤壁,荣辱俱忘”赞苏轼在杭州的政绩,贬谪黄州、流放海南时的开朗、乐观;乌台诗案被陷下狱、几至身死,夜游赤壁时风清月朗的胸襟、气度。“侍玉皇金莲夜光,醉朝云翠袖春香”,写苏轼在人生的最高峰和最低谷的表现,年轻时,苏轼曾为皇帝侍读,中年妻子朝云早死,晚年寂寞凄凉。在宦海浮沉,挫折连绵的一生中,苏轼以“荣辱俱忘”、旷达、超脱的态度和情怀,始终含笑以对,他这种不为名利羁绊、放任天真、百折不断、愈磨愈亮的人格魅力,是留给后人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半世疏狂”,赞苏轼不随波逐流、不改本性。白居易诗云:“疏狂属年少,闲散为官卑”,尚存“官卑”的不平之气,苏轼却始终不世故、不阿世取荣、不趋炎附势;“一笔龙蛇,千古文章”,称赞苏轼书法和文学的造诣流芳百世。尾句与首句呼应,表达了作者对苏轼人格的钦佩和对他文学才能的欣赏。纵览全曲,作者认为苏轼的人生遭遇是不幸的,然而,苏轼的人格魅力和他在文学史上的千古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