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可久
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2],多杯错落,玉手琵琶[3]。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注释]
[1]九日:指九月九日重阳节。
[2]翠袖殷勤:指歌女殷勤劝酒。化用宋人晏几道《鹧鸪天》词句“彩袖殷勤捧玉钟”意。
[3]玉手琵琶:谓歌女弹奏琵琶助兴。
[赏析]
面对着青山勉强整理头上的乌纱,归雁横越秋空,困倦游子思念故家。忆翠袖殷勤劝酒,金杯错落频举,玉手弹奏琵琶。西风萧萧人已衰老满头白发,玉蝶愁飞明日黄花。回头看茫茫天涯,只见一抹斜阳,几只远飞的寒鸦。
这首小令是作者重九日郊游,对景生情抒发的思归之叹。前三句写对景兴“归欤”之情。“对青山”是眼前之景,“青山”与“乌纱”相对,代表与社会相对的自然存在,从反面写出仕宦的劳倦不堪,一个“强”精炼地概括出作者在仕与隐之间产生的激烈内心斗争。“归雁”引起作者强烈的退隐思归之情。一个“横”字,描画出归雁阵的整齐、“归欤”的强劲,渲染了秋深苍茫的氛围,烘托出作者内心的苍凉;一个“倦”字,凝练地概括了宦海挣扎的艰辛,让人心力憔悴。四至六句回忆官场情景。这三个短句采用了以点代面,以偏概全的借代修辞手法。“翠袖殷勤”指曼妙的的舞姿,“多杯错落”指觥筹交错的宾主欢宴,“玉手琵琶”指动听的音乐,这些都是让人向往的官场享乐,但现在在作者眼里都丧失了吸引力:不过如此,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他感到人生易老,白头可悲。所以,接下去便写出“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前一句“西风白发”相互映衬,表达人生易老、世事艰难的悲凉况味;后一句,从字面上看是写蝴蝶,实际上仍是在写人。郑谷《十月菊》:“节去蜂愁蝶不知,晓庭还绕折残枝。”言蝴蝶不知时光易逝,早晨还到庭院里采摘枝上的残花。此袭其意。苏轼《九日次韵王巩》:“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此句以蝶愁喻良辰易逝,好花难久,正因为如此,此时对此盛开之菊,更应开怀畅饮,尽情赏玩。此用其句。盖蝶愁缘自人愁,人愁则视蝶亦愁。此处用“黄花”扣紧题旨(九日),用“蝶愁”映衬上文的“倦客、人老”,感慨系之,言外之意是说:“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也该及时为今后的岁月考虑一下了。最后三句又调转笔头写眼前之景。茫茫“天涯”,以空间之广漠比人生之短促,“一抹斜阳”以时间之促迫,比暮年之短暂;“数点寒鸦”既意承“倦客思家”,又烘托作者此时的心情。这些凄凉的景象,给作者增添了无限惆怅,使他陷入深沉的思索之中。
这首小令情景交融,达到了物我融合的境界;语言清丽,字句凝练,对仗工整,音律和谐,其艺术性是不可忽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