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鸣善
铺眉苫眼早三公[1],裸袖揎拳享万钟[2],胡言乱语成时用[3]。大纲来都是烘[4]。说英雄谁是英雄?五眼鸡岐山鸣凤[5],两头蛇南阳卧龙[6],三脚猫渭水飞熊[7]!
[注释]
[1]铺眉苫(shàn)眼:意为装模作样,装腔作势,目中无人。三公:封建朝代最高的官吏,历代所指称不一,周代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
[2]裸袖揎拳:捋起袖子露出胳膊握紧拳头,指恶狠好斗之徒。万钟:指极高极优厚的俸禄。钟为古代计量单位,六斛四斗为一钟。
[3]成时用:吃得开。
[4]大纲来:总而言之,元人口语。烘:同“哄”,欺骗。
[5]五眼鸡:也作忤眼鸡,指好斗的公鸡。岐山鸣凤:传说周文王兴周时有凤凰鸣于岐山(在今陕西省岐山县东北)。
[6]南阳卧龙:指诸葛亮。
[7]三脚猫:缺一脚的猫。喻指徒有其表实不中用的人。渭水飞熊:指吕尚,即姜子牙、姜太公。传说周文王梦见飞熊,而后在渭水滨遇见姜太公。
[赏析]
张鸣善,名择,自号顽老子。明朱权《大和正音谱》评其词“如彩凤刷羽”。这是张鸣善〔双调〕《水仙子·讥时》四首之一。
装模作样的人居然早早当上了王朝公卿,恶狠好斗、蛮横无礼的人竟享受着万钟的俸禄,胡说八道、欺世盗名的人竟能在社会上层畅行无阻,总而言之都是胡闹,说英雄可到底谁是英雄?五眼鸡居然成了岐山的凤凰,两头蛇竟被当成了南阳的诸葛亮,三脚猫也会被捧为姜子牙!
这首小令尖锐、辛辣地讽刺了元朝上层社会的丑态,备极冷嘲热讽。全曲仅用八句63个字就给元朝上层社会勾画出一幅小丑漫画像,实属难能可贵。小令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前四句为一部分,这部分的前三句采用大笔勾勒的方法,画出元朝统治者的嘴脸。作者把元朝统治者当作一个“小丑”来描画,从他们装腔作势、恫吓他人的面部表情,凶相毕露、形同流氓的肢体动作和颠倒黑白、混淆贤愚的说话方式三个方面,分别讽刺了元朝上层社会衮衮诸公的虚伪、蛮横和不学无术,并与“位及三公”的高贵地位、“禄在万钟”的富裕和经世致用的“时用”建立“桥接”关系,在巨大的对比落差中对达官贵人形成了尖锐、辛辣讽刺。这三句用赋的铺排写法,用工整的对仗构成排比句,呈现统治者的不同侧面,反复强调,形成不胜枚举、欲收不能的冲击力和彼此互文见义的表达效果,丰富了意义的含量。第四句虚写一笔,是对前三句的客观叙事的总结和议论升华。这些高高在上的统治者爬到这样的高位,并不是由于他们的德能功勋,而是由于他们的种族、门第背后的野蛮武力支撑。作者用极为精炼的一句话,提炼了他们的统治方法:无非是恫吓和欺骗。小令的后四句为第二部分,采用的结构与前一部分的“先分后总”相反,先用一个设问句总领,然后拿出一个与读者思考截然不同的答案,让人在啼笑皆非中收到辛辣的讽刺效果。这些家伙究竟是不是英雄呢?原来他们的所谓英准是假的,是冒充的:他们表面上好像是清高拔俗的的鸣凤,本质上却是只想“我吃你”的五眼鸡(乌眼鸡);他们表面上虚张声势,像要为国为民做一番大事业的卧龙诸葛亮,本质上却是传说中人一看见它就会被毒死的两头蛇;他们东抓一把、西抓一把好像什么都能,其实是什么也不能、成事不足而败事有余的三脚猫。那些“腹内原来草莽”的不学无术之徒、行凶霸道的地痞流氓、坑蒙拐骗的小混混、欺压良善的恶棍无赖,摇身一变成为“龙凤熊罴”式的“英雄”。作者用夸张的漫画化手法,撕破他们的画皮,拉出他们的狐狸尾巴,可谓尽揭露之能事的狙击手。此外,前后两个部分,都在排比中运用了数字对偶,也收到了戏弄嘲笑的艺术效果。
总之,这首曲子短小精悍,是向那些凶残丑恶的达官贵人们投的一枝枪。在艺术上,铺陈饱满,揭露深刻,以少胜多,充分发挥了曲善用赋的特点。而首尾两个鼎足对,中间两句承上启下,使如常山之蛇,首尾相应,这种结构上的角度,也不落常套,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