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吕〕普天乐·别情[1](1 / 1)

查德卿

鹧鸪词[1],鸳鸯帕[2],青楼梦断,锦字书仝[4]。后会绝,前盟罢。淡月香风秋千下,倚阑干人比梨花。如今那里,依栖何处,流落谁家。

[注释]

[1]〔中吕〕《普天乐·别情》原题二首,这里选第二首。

[2]鹧鸪词:按照《鹧鸪天》《瑞鹧鸪》词牌填写的词。

[3]鸳鸯帕:绣有鸳鸯的罗帕。

[4]锦字:前秦才女苏惠作织锦回文诗寄给远方的丈夫。锦字书,指代抒写相思之情的书信。

[赏析]

我曾为她填写鹧鸪词,她曾赠给我鸳鸯帕,再不能到青楼与她相会,连她的音讯都已杳然。重逢的机会已经没有了,以前的海誓山盟都成了空话。想从前相会在秋千架下,淡淡的月色温馨的春风,你凭依阑干美如梨花。如今你在哪里?依附于谁?游**在何处?

这首小令抒发了相思离别之情,歌咏的对象,从“青楼、依栖、流落”等语来看,当为一位寄人篱下的歌妓。全曲可分为三层。前六句为第一层,写对方音信杳然,盟誓成空。首句由“鸳鸯帕”勾起回忆。“鹧鸪”,一为身份的表征,唐宋歌妓在罗衫上绣双鹧鸪,一为爱情歌曲的代指。“鸳鸯帕”,当为定情的信物,“鸳鸯”与“鹧鸪”象征爱情,在这“鸳鸯帕”上题写“鹧鸪词”,记录了双方往日爱情生活中的浪漫旖旎,而现在成了重温旧梦的凭藉。“青楼梦断,锦字书仝”由对旧梦的回忆转到现实,“青楼”点明对方的身份。离别之后,对方音信全无,不仅无缘重逢,连形影也不曾入梦。“梦断、书仝”隐逗结尾。“后会绝,前盟罢”是对前面的总结,梦断书乏,不仅意味着后会无期,连先前订立的盟誓也都变成了空言。七八句为第二层,深情地回忆昔日情人的靓影。尽管那人只有一个朦胧的剪影,但由于环境气氛的烘托,她的精神风采依然鲜明可触。而由于虚处传神,更令人遐想。这幅在记忆中深藏的永不褪色的画,把对所爱女子的无限深情,集中地表现了出来。结尾三句为第三层,从深情的回忆回到现实,表现对对方四处飘零的命运的关切。“依栖、流落”暗示对方不由自主的命运和依人流转的处境。这三句运用鼎足对,字面对偶,意思递进,语虽轻缓,情则深长。真情的追忆转为未尽的追踪,深刻的怀念变成真挚的同情。两用三个问句作结,表现了那种思而不见,渺茫无着的情思,有语尽而情不尽的悠悠情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