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调〕寿阳曲·鱼吹浪(1 / 1)

贯云石

鱼吹浪,雁落沙,倚吴山翠屏高挂[1]。看江潮鼓声千万家,卷朱帘玉人如画。

[注释]

[1]吴山:指古时吴国故址一带。翠屏:绿色的屏风。

[赏析]

贯云石在秀丽的西子湖畔度过了一生中创作散曲最旺盛的时期。这首小令就是他在杭州隐居时所作。

这支小令描写钱塘江观潮盛况和弄潮战风斗浪的雄姿,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把潮水的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成为千古绝唱。小令前三句通过写水中鱼儿嬉游,沙滩大雁栖息,描绘了一幅美丽安洋的钱塘江潮平时候的景象:鱼儿在水中吹浪游嬉、往来不断;大雁在沙滩上徘偭徜祥,悠闲觅食。倚靠吴山,沿江两旁罗列的帷幕就像翠屏一样,挂在两边的高山之上。这样写,是为了与后面潮水上涨时的汹涌澎湃作对比,以静显动,衬托潮水的排山倒海之势。接着写前来观潮之众。“倚吴山翠屏高挂”,南宋词人周密在《武林旧事·观潮》中记载:每到八月观潮之时,钱塘江两岸十余里全都搭上幕帐,以供人现看。一个“挂”字,形象生动地写出“翠屏”沿着吴山层层叠叠往上铺、直达山顶的景观。虽没写人,但已暗示看潮人之多,为潮水来到作了铺垫,使之自然转到第二组镜头。

“看江潮鼓声千万家,卷朱帘玉人如画”描写潮来时的景象,潮水奔腾而上、声如万鼓齐鸣,千家万户倾巢而出,气象甚是壮观,正是“满郭人争江上望”。在这万头攒动的观潮大军中,作者别具一格地将镜头对准了高卷朱帘观看潮水的玉女,这是出人意料的神来之笔。莺声燕语、皓腕凝霜、如花似玉的江南美女,似乎与雄浑壮观的钱塘怒潮极不和谐,然而这正是作者独特的艺术匠心。作者用娇美的江南女卷帘观潮来反衬潮水的浩大壮观,用细腻的笔调表现壮观的场面,更让人感叹自然伟大、雄奇。同时,玉女的出现,给惊涛拍岸的壮观景象涂上一层柔和的色彩,罩上一个美丽的光环。白浪滔天,玉女临照,阳刚大气与千娇百媚毕至,这正是“江山多娇”的绝美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