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致远
芦花谢,客乍别[1]。泛蟾光小舟一叶[2]。豫章城故人来也[3],结束了洞庭秋月。
[注释]
[1]乍别:突然离别。
[2]蟾光:月光。
[3]豫章城:今江西省南昌市,为古豫章郡治所。
[赏析]
在蟾光下泛一叶小舟出洞庭湖,再沿长江顺流东下,入鄱阳湖,转入赣江,最后抵达豫章城,结束“洞庭秋月”这段漂泊生涯。
这首小令描写了作者漂泊生涯的片段。小令开头,作者描绘了一幅秋水伊人、他乡离索的孤寂画面:芦花飘逸,秋风萧瑟,蟾光月夜,乍别的客子,泛一叶小舟,沿着浩渺的长江漂摇而去。“芦花谢”点明离别的季节是萧索的秋天。芦花,在古诗词中经常与离别连成一体。孟浩然诗云:“月明全见芦花白,风起遥闻杜若香。”陆游诗云:“日淡风斜江上路,芦花也似柳花轻。”因此,“芦花谢”暗示着离情的凄凉愁苦。“客乍别”说明离别实出不得已,其中有作者不愿言明的苦衷。不过,从“泛蟾光小舟一叶”可约略窥探。“蟾”或“蟾光”比喻夫妻思别之情。白居易诗云:“照他几许人断肠,玉兔银蟾远不知”,暗示作者心灵受到刺激。此行明明是离愁,作者借“芦花”“蟾光”略加点染,给读者以超然象外的逸趣。最后两句交代了作者的行踪。作者曾经在豫章城游历,此来算是故地重游,因此,在“乍别”又添了几分暖意,找到了归宿地,结束了漂泊的生涯。故结尾“结束了洞庭秋月”,表达了作者如释重负的庆幸语气,那种长吁一口气的“结束了”,反而增加了经过心身挣扎、羁旅漂泊的艰危之感,使这首小令具有更丰富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