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余投资者持有股票数目太多就会丧失相对于专业机构投资者能够集中投资的优势。只要找到几只大牛股,集中投资,业余投资者一辈子在投资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就远远物超所值了。
——彼得·林奇
[彼得·林奇投资策略]
彼得·林奇认为,投资者在长期持股时有必要处理好个股和板块之间的关系。当然,每一位投资者的风格不同,处理这种关系时也会有自己的个人偏好,但无论如何,股票投资不是“赌博”,必须建立在实业基础之上,有一定的基本面做保证。
彼得·林奇的投资风格是,每当他看中某只股票时,会首先把这只股票所在板块的股票全都买下来,放在手里3个月,然后从中慢慢挑选出自己满意的优质股票增加持仓量,同时把其它股票全部卖出去。
他说,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股市中每一只公开上市的储蓄贷款协会的股票,都被他全线买入了。究其原因有两点:
一是储蓄贷款协会的上市公司规模偏小,而当时麦哲伦基金的投资规模有10多亿美元。在这种情况下,彼得·林奇不得不分期分批大量买入这些股票,才能保证不触犯投资上限的法律规定。
例如,1983年4月麦哲伦基金当月新投资的83只股票中,有39只股票是储蓄贷款协会板块的。到了1983年末,储蓄贷款协会板块的股票在彼得·林奇的投资组合中多达100只,占麦哲伦基金投资组合的3%。
二是彼得·林奇认定储蓄贷款协会股票会有一波行情。他从几家金融机构了解到,由于当时的银行利率较低,金融机构的利润会得到大幅度改善,因此他认为,买入储蓄贷款协会板块的股票将会普遍受益。
不料,彼得·林奇一共投资了100只储蓄贷款协会股票的消息见报后,外界纷纷以为彼得·林奇把这个板块作为了投资重点,并且认为储蓄贷款协会板块的股价高低,将会直接决定麦哲伦基金收益率的高低。
这样的外界猜测并不正确。事实上,不久以后储蓄贷款协会板块就因为其中有几家公司业绩过差,整个板块的股价大幅度下跌。
幸亏这些股票的规模都很小,当初就迫使彼得·林奇投入这个板块的总投资只占3%,他说,如果这个比重达到20%的话,麦哲伦基金可真的要大难临头了,他这个总经理位置也就坐不住了。
与储蓄贷款协会股票板块相比,实际上这时候的麦哲伦基金投资重点在汽车行业板块上。读者已经知道,当时彼得·林奇在买入克莱斯勒汽车公司股票后,一鼓作气地买下了福特汽车公司、沃尔沃汽车公司股票。
一方面,汽车公司股票的流通股本都很大,这使得彼得·林奇有机会提高汽车板块股票在麦哲伦基金投资总额中的比重,他在这5只汽车板块股票上的投资比重占麦哲伦基金的10.3%;另一方面,汽车股板块当时的行情非常好,这使得麦哲伦基金在这方面的投资收益率也居高不下。事后统计,彼得·林奇一共在汽车板块上获得的投资回报高达2.79亿美元。
彼得·林奇认为,对于散户投资者来说,由于没有基金投资的那些条条框框限制,所以无论是投资个股还是整个板块,自主权都掌握在自己手里。
不过他认为,如果投资全行业板块,容易出现“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情形。泛泛地谈,投资个股或整个行业板块,没有好与不好的区别,关键是要吃得准。
就他的观点而言,机构投资者由于投资规模庞大,所以只能把大量投资押在同一个股票板块上,赌行业;而散户投资者则相反,他主张把资金押在某一只股票上,赌个股。
这是为什么呢?他说,散户投资者研究上市公司基本面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只研究少量几只股票,那么平均分摊到每只股票上的时间就相对充裕,可以研究得更透一些,这样的投资胜算会更大。
彼得·林奇自己偏爱散户投资者的投资思路。例如,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作为美国最大的汽车公司,许多投资机构都把它作为投资汽车板块股票的第一选择。麦哲伦基金虽然规模庞大,不得不投资整个行业板块,但彼得·林奇更注重“精选个股、忽略行业”,他就偏偏没有投资通用汽车公司的股票。
事实上,1982年至1987年间,通用汽车公司的股价上涨了3倍。初看起来,这个业绩似乎还不错,可是要知道,同一期间福特汽车公司的股价上涨了17倍、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的股价更是上涨了近50倍!
在这里,彼得·林奇没有像其他同行那样大量买入通用汽车公司的股票,并不是偶然的,这正是“精选个股”的结果。他说,这样的操作手法不容易造成“机会损失”,所以更值得散户投资者仿效。
[投资心法]
彼得·林奇认为,散户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不同,一方面没有条条框框限制,另一方面又囿于精力有限,所以最好是精选回报率最高的个股(即10倍股)长期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