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胡茬丛生的小伙子,却欣然接受别人给他的“大姨爹”绰号,他觉得这是对他所创事业的认可。他创办的“大姨吗”正是一款亚洲最受欢迎的专门用来记录女性生理周期的手机应用。
柴可1986年出生于贵州。小时候家庭条件很差,所以读的也是一所最普通不过的小学。三四年级时,他在迎接香港回归的全国性作文比赛中取得一等奖,奖金高达1万元,一时成为“名人”。后来因为父亲辞职创业成功,他因此成为一名“富二代”。
读高中时,家里把他送到北京一所民办贵族学校就读,但除了学费和食宿费之外,家里每月只给他300元零花钱,以磨练他的意志。高中没毕业,他就去了加拿大做交换生,就读运营管理专业。
23岁的他回国后拿出70万元积蓄,找到同学张相卓准备一起创业。他坦言自己受父亲创业成功的影响不小,也想经历一番从无到有,而不是依靠家里的现成资源。可是张相卓做事比较谨慎,两人在商讨了许多细节后,最终确定从贵阳来到北京成为合伙人。
他创办的第一个项目“友乐活网”,是一个基于健康话题的社交平台,可是由于定位模糊,从2010年至2011年上半年一直不死不活,最困难的时候每个月工资支出要15万元,可是账上却只剩3万元。无奈之下,他和团队一起外包了两个项目,一是给出版社做盗版书监控,二是做巡检员签到系统,这样才勉强维持生计。在这期间,他们又开发出了新项目“按哪儿”的安卓版和微博版。
2011年7月按哪儿参加创业比赛受到冷落,评委一致认为该项目没有触到用户的刚需,这让柴可开始关注寻找真正的“刚需”。
刚性需求在哪儿呢?当时,柴可的女朋友经常向他抱怨经期后头疼,他突然从中意识到,月经对女孩的困扰就是他一直在寻找的“刚需”,从此便一头扎进开发新品。一群胡子拉碴的小伙子坐在办公室里,面对着买来的几千元资料,头脑风暴“月经、怀孕、避孕”等话题,翻阅了全球3万名女性5年生理期的资料库,墙上挂着这样一幅标语:“我们最懂大姨妈!”直到有一天,他们觉得自己比女孩们懂得更多时,2012年1月柴可正式创办了女性生理周期推算应用“大姨吗”。果然表现不俗,用户数稳定增长,并且马上就引来了投资人。可是柴可觉得账上还有钱,过段时间说不定能争取到更大的投资,所以,在融资方面并不积极。
可是有谁能想到,正在一切走上正轨时发生了创业团队的大规模辞职,最后只剩下3个人。后来他才知道,原因在于他有投资不拿,团队没了耐心。于是接下来再次组建团队后,他就吸取了这方面的教训。
柴可在短短6年内先后经历了8个项目。在连续创业失败的背景下,目前大姨吗的累计下载量已经超过1亿,注册用户5000万,活跃用户3000万。他在最困难的时候自我安慰说:“创业就像超女,走到最后的都是纯爷们。”这也成了柴可的QQ签名。
大姨吗2014年本来要准备进行商业化改造的,说穿了就是要把流量和用户变成钱;但当时还是坚持在医疗领域进行突破和布局,所以把商业化步骤推迟到了2015年。关于这一点,标志性事件就是2015年3月初新上线的“MISS优选”女性垂直电商业务。[1]
【+什么】
●用户心理
做任何生意都要熟谙用户心理,互联网+尤其如此,就更不用说大姨吗这种与感情细腻的女性相关的产品了。
为此,柴可做得很绝。他专门找来一位曾经写过女性小说的女孩,来运营官方微博“大姨吗小助手”。普普通通的一句“不要喝凉水”,到了这位小助手手里,就会卖萌成瞪大眼睛说“你想痛经痛死吗”——这种只有闺蜜才能说得出口的语言,一下子就会拉近大姨吗和女性用户的距离,可谓妙不可言。就这样,用户慢慢地变成粉丝,其他一切就好说了。
●事件传播
大姨吗在2012年1月公司刚成立时就推出一项福利,女职工只要有大姨吗APP的经期周期证明,就可以在痛经那天申请休假;如果上班后发生痛经,还可以在公司专门备用的休息室里卧床休息,免费享用卫生巾、红糖水、热水袋等福利。
而从2015年3月开始,大姨吗更是在国内第一家推出了为期3个月的“关爱女性、推行‘姨妈假’”的倡议活动。通过在全国5所城市22所高校开展女性健康知识讲座、现场签名等活动,得到全国30万高校女生以及数百万网民的强力支持,在广大用户心目中留下了良好的口碑。[2]
【怎么+】
◆低成本推广
任何产品要想推广出去都是个难题,尤其是低成本或零成本推广,就更是难上加难了。在这一点上,大姨吗着实可圈可点。它在推出后一年多时间里,当用户数量突破1000万时,每个人的推广成本还不到一毛钱,说出来别人还不敢相信,但他们确实做到了。
它们是怎么做的呢?一开始,它们预测女孩不会公开讨论月经这件事,所以便反其道而行之,借鉴杜蕾斯的经验,在大庭广众之下堂而皇之地公开讨论原本这一属于隐私的话题,公开谈论月经;并且还直接把产品命名为大姨吗,而不是什么“粉色花朵”这类含蓄的名称。尤其是它们的一幅无节操漫画,干脆就比较蛋疼和月经哪个更疼。在当时它们的微博粉丝还只有5000人的情况下,这幅漫画就被转发12万次,可谓功不可没。[3]
◆倾听用户意见
2012年5月,大姨吗苹果版应用上线后就在App Store排行榜上居高不下,每天能带来4万人左右的新增用户;可是在7月对产品做了一次优化后,却发现总活跃度出现了跳水,用户流量莫名其妙地减少了30%。后来经过一番研究才发现,原来是某运营商的一款定制机协议错误,导致用户点击注册后不能成功提交。问题解决后,大姨吗8月份的活跃度又再次回升。
本以为事情就这样过去了,没想到柴可在半个月后发现,大姨吗反馈社区中有一条沉底的意见反映说:“我的手机更新了最新版以后每次点注册就闪退,我用我老公的手机就没问题,现在只能装回老版本!”对此他感到既兴奋又后悔,因为用户早在之前就已经把事情描述得很清楚了,可是整个团队却没能注意到这一点,否则也就不会出现前面的情形。[4]
吸取教训后,柴可从此养成了倾听用户想法的习惯,以避免重蹈覆辙。
[1]杨舒芳:《“大姨爹”柴可:2015年大姨吗“向钱看”》,搜狐网,2015年3月18日。
[2]《大姨吗携30万高校女生齐呼“我要放姨妈假”》,中国网,2015年6月23日。
[3]王静静:《大姨吗创始人柴可:我们的用户是怎么从零到千万的》,i黑马,2013年6月5日。
[4]王佩菁:《“大姨吗”之父柴可》,载《新商务周刊》,2013年1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