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开道】 从勤工俭学商业实践,到帮助别人成就自己(1 / 1)

拎包客创业社区的华杰是杭州最早做短期公寓的创业者之一。开始时他也走过一段弯路,但却没有因此一蹶不振,而且勇敢地爬了起来,专门针对年轻创业群体成就了他自己的事业。

华杰在就读浙江大学生物医学专业时就没有少折腾。从卖电话卡、护肤品,到创办家教中心,所有别人能想到却又懒得去做的赚钱方式,他都会亲自去实践一遍。正因如此,他就比别人具有更多的商业头脑和实战经验,毕业后也更容易走上自主创业之路。

2004年,他任性地迈出了创业的第一步,做短期公寓。为什么会想到这一点呢?因为在此之前,他通过BBS社区网站的帖子发现,杭州市的住房短期租赁市场需求量非常大,尤其是那些探亲、旅游、出差、培训以及大学生群体讨论最多。所以他就想,开辟这样一个市场应该很乐观。

就这样,他带人四处租房用来对外出租。为了便于租出去,房源类型主要是1室1厅或2室1厅。

具体办法是,先把这些房子长期租下来,然后再以15天至3个月的短租形式租出去。不用说,租出去的价格比长租房要贵一点,这样才会有盈利差额;但同时又必须比住酒店便宜,否则就不可能有竞争力。为了便于拎包即住,这些房子必须是精装修的,配套设施齐全。

这样,对于创业者华杰来说,他不需要添置任何家具家电,只要努力地把房源推销出去就能赚钱。事实证明,租房模式确实很受欢迎,其火爆程度甚至超出他自己的预料。

到2006年时,他在杭州的总房源就已经高达100多套,遍布全城各地,在杭州市算是小有名气的。就连超级女声杭州赛区的叶一茜、纪敏佳,也都租过他的短期公寓。[1]

【+什么】

●从心出发

年轻的华杰是杭州最早从事短期公寓的创业者之一,其心路历程,就是他始终想打造一个互助友爱、属于年轻人的创业社区,让一群怀揣着梦想的年轻人住在一起,社交、娱乐、创业,不再孤单。

为此,在他的“拎包客青年创业社区”里处处能看到这种年轻而时尚的元素。他深知一个人在异地孤军奋战、在都市霓虹灯下的那种寂寞感,所以,只要从心出发,为他们创造温暖,就能获得创业成功。

而其实,许多互联网+都是可以从“心”出发的。年轻人刚刚踏上这个社会不久,如果能留心考察各种社会不公和抱怨,实际上不难找到创业突破口。在自己经验、资金不足的背景下,好好发挥互联网优势,走上这条创业之路的门槛真的不高。

●别出心裁的选址和装修

虽然是短期青年旅舍,但显而易见,只有旅客常来住才能获得高效益。为此,华杰带着团队到处选址,最后瞄准了恒生电商产业园。因为这里靠近未来科技城板块,创业氛围十分浓厚,并且仍然有不少创业企业在纷纷涌入,这最符合自己的消费者目标定位了。

租下一幢大楼后,华杰按照自己的规划,对场地进行改造装修:1至2楼打造成公共活动空间,这个区域面积很大,除了敞亮的客厅,还有咖啡馆、书吧、台球室、休息房、健身房等,就连走廊的墙上也到处有个性张扬的文字和涂鸦;3至5楼做成公寓,房间的主题更是五花八门,如“屌丝房”、“公主房”、“土豪房”、“码农房”、“程序猿”、“创业狗”等,有趣而不失温暖,符合青年人特定的身份象征。

【怎么+】

◆失败是成功之母

“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并不是一种高调,而是实实在在。华杰并不是没有遇到过挫折和困难,但是他善于学习、总结,所以一旦机会来临便会东山再起。

例如,华杰创业之初,因为相关政策等原因被迫停滞不前,这一停就是一年,不但没有收入,而且还要付出。难能可贵的是,华杰在这一年里并没有消极应对,而是一边充电一边研究市场。因为他始终认为,租房市场那么大、客户需求各有不同,事物的性质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

正是这种穷则思变,他在租房圈子里摸索了几年后,于2008年转型做起了青年旅舍和小型酒店,这就是他的“拎包客青年创业社区”。

他认为,用互联网思维来做这样一家酒店,集青年公寓、创业工位、娱乐配套于一体,服务对象主要针对互联网创业青年,把社会上的闲散房源整合利用起来提供给特定人群,这里的市场大得很,成功几乎是必然的。

◆另类而受人欢迎的噱头

华杰的公寓租赁十分受欢迎,可是他依然十分注重年轻人最熟悉也最受欢迎的网络营销,并且还人为地设定了许多入户门槛,如“没有梦想的不租”、“没有一技之长的不租”、“自认为性格孤僻的不租”、“带孩子的不租”等等。所有人都要面试后才能入住,考察对方所从事的行业、创业计划、教育背景、爱好特长等,以确保一群有创业志向的精英分子如设计师、营销专家、技术人员、媒体人员等优先入住。这样的住客结构,更容易在一起产生思想碰撞的火花,更有助于各自的产业和创业成功。

与此同时,华杰还在收费标准上玩另类噱头。如果一个创业团队同时入住,创业项目方向很不错,这时候就可以享受折扣待遇;究竟能打多少折,就看要对方的“本事”了。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得住客具有鲜明的个性,让“拎包客”公寓独树一帜,打响品牌,便于住户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现在,华杰已经获得第一轮融资,发展前景看好。

[1]张玲丽、马慧浩:《华杰:“拎包客”让创业者不再孤单》,载《每日商报》,2015年6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