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和许多大学生一样四处兼职,一次上当受骗的经历让他体会到这个行业并不“纯洁”,需要有人来加以规范和提高效率。正是从这里他找到了商机,并把它化为自己的互联网+创业实践。
王锐旭1990年出生于广东省汕头市。潮汕人骨子里就有一种重商、崇商的基因,更何况他家里是从事从内地批发羊毛半成品、成品然后出口海外的羊毛生意的,所以王锐旭11岁时便充当“账房先生”重任,给100多名工人发工资。
可是上初中后,他成了一名“问题少年”。不但整天泡在网吧里,而且逃课、吸烟、喝酒,样样沾边。中考前夕父亲经商破产,曾经富足有余的家庭一下子就变得一贫如洗;中考落榜后,他被母亲的一巴掌打醒,从此开始走正道,复读后进入当地一所重点高中,2010年考入了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
大一时他就四处找兼职,以贴补家用。他用250元钱在某中介公司办了一张会员卡,说是未来4年里都可以在那里介绍兼职的,结果,交了钱以后就没了下文。不用说,这是一家诈骗公司。
如果换了别人,一定会愤怒异常或自暴自弃;可是王锐旭却认为,既然有那么多大学生想兼职、这样的诈骗行为又能得逞,这岂不是表明这里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吗?于是,他下决心要设计一款软件,来为这些像他一样的大学生,介绍真实可靠的兼职。
2011年“五四”青年节期间,他在学校举行的“十大风云人物颁奖会”上听了一位学兄的经验介绍,激发了身上潮汕人的创业基因,从此便开始参加各种社团来锻炼自己。大二时担任一个社团的外联部部长,一年就为该社团拉到近4万元赞助。
他从自己兼职做过保安、举过牌、发过传单、摆过地摊、做过模特经纪人中感受到,当务之急是要提高大学生对社会和市场的了解,学会如何与人沟通和交流,这样才能识破“交培训费”、“服装押金”等骗局。
所以,他一边在大学校园里刻苦学习,5次获得各种奖学金;一边动脑筋开发软件“兼职猫”,短短4年间就获得了“中国优秀科普志愿者”、“千名志愿者”称号,以及“广州青年创意创业大赛一等奖”、“广东省创业实践赛金奖”、“粤港澳移动互联网设计大赛一等奖”等30多个奖项。
2012年4月,他与中国移动接洽,对方要求团队人员至少要有50人才行,而这时候一共才只有6个人的他拍胸脯保证“人数绝对够”。回去后他便开始疯狂“招兵买马”,到当年9月,就已经从大学城的10多所高校里招到80多人,终于让他松了口气。否则他就是违约了。
也正是那一次,让他和他的团队创造了10多万元营业收入,收获了创业的第一桶金,也赢得了人气和声誉。
2014年4月,还在就读大四的他正式推出了兼职猫APP,为大学生提供免费、海量、安全、个性化的兼职信息服务,并且成功获得了第一轮百万元级别的天使投资、第二轮天使投资以及千万元级别的A轮融资。
2015年1月27日,王锐旭与其他9位代表一起在中南海成为李克强总理的座上宾,并且获得李总理“非常欣赏年轻人白手起家”的称赞。
现在,王锐旭创办的九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兼职猫专门致力于大学生兼职招聘,该项目已经覆盖全国40多个城市,拥有100多万学生用户和3万多家企业用户,市场估值已经超过1亿元。[1]
【+什么】
●脱胎换骨
我们对许多传统的东西已经见怪不怪,而实际上它们正需要甚至渴望来一次脱胎换骨的革命。王锐旭从自己应聘上当看到了这一点,于是开始了一场兼职猫互联网+创业,并由此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其实,类似的情形还有太多。如现在流行的打车软件虽然遭到政策的围剿,但依然可以看到与出租车同价位的互联网专车全国性的大规模上岗,这种势头就不可抵挡,以后必定会取代出租车公司的行业管理。
为什么会这样?归根到底在于,原有的服务业缺乏核心竞争力,所以很容易被颠覆;反过来看,那些拥有核心竞争力的服务业则受冲击很小或完全不受冲击。这也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才是关键。
伴随着这种互联网+直接替代传统行业的,是就业群体的脱胎换骨。具体地说是,传统服务业是低收入人群的就业主体,而传统服务业的垮台一定会让许多低收入群体面临失业;可是互联网创业的兴起,又为那些大学生和农村的年轻劳动力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并且整个服务业的服务水平也会因此得到大幅度拉升。所以,这个问题要辩证地来看。[2]
●颠覆传统
通俗地说,互联网+就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或者用互联网的方式,来做传统行业的产品和服务。相对而言,互联网对传统产品和服务是一种颠覆;这就必然会导致传统产业的产品和服务一旦嫁接上互联网+,就会产生一种基因变异,即颠覆。
具体地说,这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一是价格颠覆。过去在提供传统产业的产品和服务时,首先会根据市场行情,确定一个合适的价格;然后,再根据这个价格来倒推成本、千方百计压缩渠道费用,以便能尽可能挤出一块更大的利润空间来。一般来说,这块利润空间在10%至20%之间。可是在互联网+下,由于这种传统产品和服务的销售范围,理论上已经不再局限于一时一地甚至一国,而是可以遍布全球,凡是能上网的地方都是它的销售范围,所以在给产品和服务定价时就不能这样考虑了,而是会把更多精力放在如何增强性能、增加功能、提高品质上。因为你的产品如果能超出消费者预期,那么,也就完全不用担心“天下谁人不识君”了?
二是渠道颠覆。传统产业的产品和服务有很多渠道,从出厂到消费者手里,需要经过重重环节;可是在互联网+下,会去掉其中的所有中间环节,这样就把最终价格降下来、给企业创造丰厚利润提供了可能。可以这么说,厂家在提供产品和服务时完全可以根据物质消耗来进行定价,完全不用考虑其他因素。不但中间批发环节没有了,就连网上销售的电子商务也同样成了互联网+的一部分,利用新媒体进行推广传播也是互联网+的一部分,费用可以降到最低水平。这也是与传统产品和服务销售渠道完全不一样的地方。
三是售后服务颠覆。在互联网+下,产品价格可以降到很低,这样在理论上销售范围可以无边无际的情况下,有可能把销售量提高成千上万倍。而销售量提高后,厂家还完全可以利用售后服务这一块来继续盈利;从而为以后的新品推出提供信息和借鉴,缩短新品开发周期、降低新品开发成本;并且,扩大周边有粘连性产品的范围,大大扩展盈利空间。也就是说,这时候从售后服务中获取的利润会占到很大一块,甚至可以成为主体。
【怎么+】
◆创业和学业两不误
“学生以学为主,兼学别样。”怎样才能做到学业和创业两不误,最好还要能相互促进,这是摆在每一个大学生创业者面前的现实问题。
王锐旭的经验是:凡事你一认真就输了,但一直认真就会赢。
刚进大学校门时,他就给自己定下大学4年要拿4次一等奖学金的目标,所以学习非常刻苦,4年中没有一门挂科,并且还超额完成了目标(一共领到5次奖学金);而与此同时,创业又必然需要占用大量的时间,所以他几乎每天都是早上8点出门、晚上12点才能回到宿舍。无论是上课、见客户还是安排活动,每天的日程都排得满满的。有时候团队成员在食堂开会,时间太晚了被保安赶出去,他们就在路灯下面接着开。有了这样的劲头,两手抓、两不误确实是可以做到的。
◆头脑清醒
互联网+需要保持一份清醒的头脑。尤其是大学生创业,优点是敢冲敢闯,“年轻没有失败”,即使失败了也可以称之为花钱买个教训,因为他后面还有大量的可供消费的人生经历,还可用“自信创造精彩”来解释;但同样,创业是对人、财、物力的一场综合考验,从小学走向中学现在还没有离开大学校园的学生,最缺乏的恰好就是这些。
关于这一点,从各级政府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可是这一比例目前依然很低就能看得一清二楚。
2013年初,山东省政府明确鼓励全日制在校大学生休学创业,并且还把创办科技型企业视同学习、实训、实践教育的时间,按规定计入学分。可是,这一“好意”依然遭到高达92.6%的大学生们的拒绝。青岛科技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张壮认为,有创业打算的学生确实要头脑清醒:一是项目要有一定的科技含量、有创新驱动力;二是项目要有可能填补市场空白,否则不要轻易冒险。[3]
[1]《90后创业者成为总理座上宾,其公司估值已过亿元》,载《科技日报》,2015年2月11日。
[2]磐石之心:《别把“互联网+”搞成大跃进》,新浪网,2015年3月20日。
[3]刘玉蕾、王朝鹏:《山东部分高校出台政策允许休学创业,九成多大学生说不》,中国广播网2013年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