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童道忞禅师受法于密云圆悟禅师,圆悟禅师示寂之后,他便承继圆悟禅师的法席,住持宁波天童寺。当时,清世祖顺治皇帝十分敬重与欣赏道忞禅师的道风,甚至赐号“弘觉禅师”。
道忞禅师听说顺治皇帝性情孤僻强硬,大臣也难以亲近,只要一个不欢喜,就任意责打左右侍从。有一次,借着顺治请问禅法的机缘,道忞禅师说:
“参禅学道的人,对于顺逆境界都必须明了于心,不可任性而为,喜怒不定。南朝傅大士说‘心性空寂,贪嗔体实’,这便是普贤菩萨所言‘我未见一法,有大过患如嗔者’。皇上!常言道:‘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所阐释的就是这个道理了。”
顺治皇帝一时陷入道忞禅师的话里,思惟良久才开口说:
“我每每遇到境界,都无法觉照自己的情绪,等到境界一过,也就瓦解冰消,从不记怀于心。”
道忞禅师说:“皇上的心像长空明月,没有分别,但是皇上的喜怒之情,可是与一般人大大不同的。”
“怎么说?”顺治皇帝讶异地问。
道忞禅师又说:“有谓‘天子一怒,伏尸万里’。皇上虽然不记挂于心,但等到事情发生了以后,早已经迟了呀!”
顺治皇帝想了想,点点头,应声说:“知道了。”
过了一阵子,皇帝的侍从李国柱巧遇道忞禅师,神情愉悦地说:
“禅师,禅师!现在万岁爷非但不打人,连骂人都少了!”
养心法语
每一个人都要有规范,有的人是用法律规范自己,有的人是用道德规范自己,有的人是用信仰规范自己,总之,人生的道路,都要有规律。
过去的帝王,要人民守法、守道,但他自己却为所欲为,所以在专制的政治制度下,产生了多少冤死的亡魂及苦痛的不幸。天童道忞禅师虽没有用很多禅法来开导顺治皇帝,只是举例说明,个人的喜怒哀乐足以影响到全民的幸与不幸。顺治皇帝还算是一个明理的君主,可以接受道忞禅师的建议,改变性格,让随侍左右之人,转愠怼为赞美,转怨恨为喜乐,此乃佛法之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