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远近不二的奇理(1 / 1)

“远近不二”不是表相上的文字意思,指的是泯却分别对立的真实境——在现实的世界里,千里为远,一寸为近,人情生疏为远,融洽亲切为近;但是在佛教的世界里,“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远近高低,全由心识了别取舍。好比我们在夜晚走过河边,看到河里映照的明月随波浮沉,水中的月离我们很近,可是捞得起来吗?这个近,只是一时的假相而已。而一场讲经法会,透过电视频道的转播,将现场法会的影像传真出去,立即可以让全球的信徒听闻得到。所以说是远近不二。

又如阳光照耀时,高楼和小树的影子何者先落到地面?天上的飞机破空而过,和身边的汽车飞驰,哪一种声音先入耳?当你思念起在美国的儿子和在台南的女儿时,谁想起来比较快?

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是怎么说的?黄龙新禅师的“安禅何须山水地,灭却心头火自凉”又如何诠释?

佛教相信心识的力量可以穿透时空,造成无缚无执的感应,用现代的科学知识来解释,这种心识的力量就是脑波,可远可近。

五代的僧智禅师才深德大,有一天,忽然急急召唤全寺僧众说:“大家立刻准备香火做法会,全体持诵观音圣号,来解救江南某寺即将面临崩塌的噩运。”全体僧众遵命行事,一场法会声如雷鸣地圆满完成。后来从南方传来消息说:“江南的扬都讲堂,有一天几百个僧侣聚集在里面,忽闻外面异香浓郁,空中又传来阵阵诵念观世音菩萨法号的声音,事出突然,吸引了全堂的人跑出去观看,忽然之间,说时迟,那时快,扬都讲堂轰然一声崩坍倾倒下来,现场无一人受伤,真是奇迹。”这就是心识无远弗届的例子。

佛教徒最向往的,是弥陀极乐净土,可是净土世界远在西天,要如何才能到达呢?佛经上说:“心净佛土净”、“一念生极乐”,心就在我们这个躯壳的方寸之间,只要把方寸净化了,自然便是佛国净土;所谓“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无边刹土自他不隔于毫端”,远其实不远,端看一念破迷;近也不是近,只是假相眩人耳目。这不就是“远近不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