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多不二的奇理(1 / 1)

佛法与义理 星云大师 1199 字 1个月前

在一般人的观念里,“一”只有一个,“多”有很多个;在佛教看来,一就是多,多就是一,一多不二。

我们常常说宇宙之间森罗万象,叫作“万法”,万法归于何处呢?万法归一;万法既归于一,那么,“一”又归于何处呢?一归万法。“一”是体,“万法”是用,“一”与“万法”是本体与现象的互存互证;所以,一就是多,“一”与“多”不是两个分别的观念,而是同源同流的回环,一个宇宙有三千世界十亿国土,十亿国土三千世界也只是一个宇宙——这是一多不二。

一朵花与一个虚空孰多孰少?孰大孰小?一粒花种子由种在土壤里到萌芽成长,需要雨水的灌溉、肥料的培育、阳光的照耀,还要有风来传播花粉,有空气来沃养成长……所以,一朵花是集合了全宇宙万有的力量才得以绽放的,一朵花即是一个虚空,“因缘有二法,实性则无二”——这也是一多不二。

一般人执着于自身受用,常常只顾自己安好,不管他人祸福,只知道护自身,不知护他人;其实,佛法不离与人结缘,每一个人都与无限多的人缔结关系,每一个人都是人生世相这个无边无涯大网上的一个网点,由一条条网丝串连住无限的人群,一通往无限,无限聚于一。再进一步从世法上来说,我们每天的生活里,要吃饭、穿衣,要坐车、住房子,要希求多闻、资养色身……这一切一切,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由农民种稻、工人织布、司机开车、建筑师盖房子、专家学者讲授、科技信息传播……而来,所谓“一日之所需,百工斯为备”,一个人必须仰赖那么多人事的聚集辐辏才得以生存,这个“一”岂不是包含了无限?

了解这种“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奇理之后,我们再回头来看看佛门禅林里的故事人物,就会觉得“宇宙即是我心,我心即是宇宙”了。

(一)从福报上看“一即无尽”

唐朝的裴休宰相,是一个很虔诚的佛教徒,他的儿子年纪轻轻就中了翰林,但是裴休不希望儿子这么早飞黄腾达,于是将他送到寺院里参学修福,并且要他先从水头师做起。这个少年得意的翰林学士天天在寺院里挑水砍柴,弄得又累又辛苦,心里不停地嘀咕,一下子怨父亲把他送到荒山野谷做牛做马,一下子又告诫自己父命难违而强自隐忍。他心不甘情不愿地做了一段时间之后,终于忍耐不住,满怀怨气地唠叨:“翰林担水汗淋腰,和尚吃了怎能消?”意思是我堂堂一个翰林学士,每天辛辛苦苦替你们这些和尚挑水,挑得大汗淋漓,腰身都湿了,你们有什么福报消受得起?

寺里的住持听到了,也念了两句诗回答:“老僧一炷香,能消万劫粮。”意思是说你担水给和尚吃,未必有什么了不起的大功德;老僧只要在殿里修行,坐上一炷香的时刻,即使是千方的供养、万劫的道粮,我都消受得起,你那区区几担水又算得了什么?

为什么说一炷香就能消受万劫粮呢?《金刚经》说:“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这是因为万千的供养都只是小果有为的福报,而义解修行,是法宝,是大果无为的功德。所以,担再多的水,也只是有为的小供养,其福报是有限量的;而一炷香的修行是无为的大法施,其功德是无可限量的。

(二)从道德上看“一即无穷”

许多人一生汲汲营求,总是希冀金银财宝再多一点,达官厚禄再高一点;可是,有形有限的物质,有吃光用空的时候,高官富贾做得再得意再发达,也有去职退隐的时候,倒不如一句佛法来得受用无穷。受持一句“慈悲”,在言语进退、处事待人上都不忘记“慈悲”的胸怀,你这一生的法缘就越来越多,越来越有福报了。

从唐代百丈怀海禅师制定“百丈清规”起,经过历朝历代的演进,先后增删为宋朝的“崇宁清规”、“咸淳清规”和元代的“至大清规”、“敕修百丈清规”,其间百余条目虽有增减,但是基本上“悲智双修”的精神则始终如一,中国佛教就从这些清规里,锤炼出一代又一代的高僧大德,成就了中国佛学解深用宏的无穷奥义、无边妙境,可以说是“一部清规,无穷胜谛”了。

(三)从信仰上看“一即无限”

信仰,是心力的交集;专一的信仰能积集宏大的感应,涣散的信仰徒然头头落空,处处不着实。有一则笑话:某地有两个信徒,一个只信奉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早晚虔诚礼诵,精进修行,并且随身佩挂观世音菩萨的圣像。另一个是多神教徒,什么神明都信奉,不但家里众神毕集,而且连他身上也琳琅满目地挂了一堆天公、圣母、城隍爷、妈祖……等各方神明的香灰护身符,还有各种不同的基督教十字架。

有一天,这两个人一起出城,半路遇见强盗拦路抢劫,不幸他们身上带的钱太少,不合强盗的意,强盗一怒,大刀一砍,两人各挨了一刀,奇怪的是,一个人手臂被砍断了一只,另一个却有惊无险、安然无恙。

原来这个信仰观世音菩萨的人虽然被砍了一刀,不过正好砍到胸前的菩萨像,人只是受了点皮肉之伤,侥幸逃过了凶劫,这个人余悸犹存,立刻合掌谢祷:“幸亏菩萨的法身替我挡住了灾难,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

而那位信仰多神者,却被一刀砍断了手臂,他怒气冲冲地诘责众神说:“为什么当我大祸临头时,你们这么多神明都不来保护我?”

那些神明立刻争相解释:“当你命在旦夕时,我们确实都赶来救你了。可是,一下子有这么多神明在此,为了表示尊重,大家先推选城隍爷出来救你,可是城隍爷一看有玉皇大帝在,不敢僭先,就说:‘不敢当!不敢当!还是请玉皇大帝去救吧!’玉皇大帝也谦虚地礼让给妈祖,妈祖又不好意思居功,建议由耶稣出面……谁知道,就在大家让来推去时,咔嚓一声,你已被砍断手臂了!”

所以,从信仰上来讲,一心信奉,可以产生无限的力量,多神信仰反而被多力瓜分,不易诚信圆满。永嘉玄觉禅师的“证道歌”,有奥意深邃的阐释:“一性圆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意思是:学佛求法的过程中,一师一道的正信奉行,终能克期取证,成就无上妙谛;如果三心两意,不但身心不得安住,不能契理契机,也难以深见诸法如实究竟的道理,不能觉照自性清净的本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