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与“有”就和拳与掌一样:本来是“空”的,因缘聚合而成“有”;本来是“有”的,因缘散灭便成了“空”。
或“有”或“空”,都随着因缘而成而坏,不停地变化。
在佛教里,“空”和“有”是个不容易表达,也不容易深入的意境。一般人用二分法把“空”与“有”的关系一刀两断,认为“空”和“有”是截然不同的境界,“有”就不是“空”,“空”绝不可能“有”;这是很肤浅的观念。
佛陀时代有一种外道,认为世间的一切常有不灭,和“空”完全无关,这就是执常的“常见外道”;另外有一种外道认为宇宙万象一切皆归于幻灭,和“有”没有关连,这是执无常的“断见外道”,相当于现代的虚无主义者。从佛教立场来看,执持常见固然错误,执取断见也不正确,这种“空”并不是真正的“空”,而是“断灭空”、“顽空”。
佛教认为“空”与“有”是一体两面,像手心和手背一样,两者相需相求、相生相成;又譬如孪生兄弟——从“有”之中可以体悟到“空”的妙谛,从“空”里面又可以认识“有”的义蕴。
“真空妙有”,是佛教对“空”与“有”关系的如实诠释,以下分为四点来说明“空”与“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