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与依庵、永应、满义等人谈“佛光净土”的理想。经典中有多种净土思想,各有其殊胜之处。华藏净土是以佛果的境界来看待一切,故难为一般众生所理解;药师净土虽好,但现代科技文明一日千里,许多已开发国家已经达到药师琉璃净土衣食丰足、住行无缺、医药发达、生活无忧的境地;极乐净土因须念佛念到一心不乱,方能决定往生,似嫌太难;弥勒兜率净土虽然较为简易,将来犹须下生人间;唯心净土主张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行者容易认为泛谈;维摩净土虽是不二法门的人间净土,唯若不深究,则易被误导为在家佛教……因此,我亟思发展出一种能融摄各种净土的精华,而又能落实人间的净土思想——就是所谓的“佛光净土”。
我所谈的佛光净土,应有四义:
第一,佛光净土是人生升华圆满的净土。
第二,佛光净土是人间究竟佛化的净土。
第三,佛光净土是五乘同居共生的净土。
第四,佛光净土是各宗净土融和的净土。
下午,陪心平、慧龙、慧礼等人去视察本山工程建设。回到法堂,会见一批批的徒众。偶尔在徒众来去之间,或在他们自行讨论之时,我便利用这些琐碎的空档,或阅信,或改稿,或为索取文墨者写字题词……或眺望窗外,思索讲词……虽言退居,生活仍忙碌如常;虽说养病,工作犹未闲如昔。我对新进法堂学习的满果说:“我就是这样一天天的过去了!”——是在课徒,也是一种勉励。
其实,说忙说闲,不过是事相上的对待,若能理事圆融,则虽忙犹闲。有一首偈语如是说:
闲到心头便是闲,心闲方可话山居;
山中剩有闲生活,心不闲时居更难。
真正的闲,是心头上超然物外的闲。若心中无所住著,不计较人我得失,就能安住于清闲的生活中,而不被生活所羁绊,就可以做到能忙能闲、能动能静、能早能晚、能饱能饿、能进能退、能有能无……无所不能。
传灯会的空法师说,每次分派调职前后,总有一些徒众向他投诉:那里太忙,那里太闹,无法清修自课。大概在这些人的观念里,修行与生活是一斩为二的事。等到真正将他们调派到僻静的别分院时,过不了多久,又要大呼太静了、太闲了,受不了。身居山林,心如闹市,还是不得安住的。唯有无住生心,随缘自在,才能过着充实法喜的日子。
平常大家谈慈悲喜舍、论无常无我,都讲得头头是道,然而“说时似悟,对境生迷”,当境界来时的一刹那,我们是否能即时拿出这些道理来观照呢?我们应该随时准备一些法宝锦囊来应付不同的境界。因此,我决定开辟一百个“我怎么办?”系列讲题,以实际的方式,替徒众解决现前修行上的问题。今晚七时至九时,在檀信楼大讲堂,我先提出两个单元:一、烦恼来时怎么办?二、逆境来时怎么办?此次打破往昔惯例,我先邀请慈惠、依恒、依淳、依空、永祥等人上台,以长老师兄的身分,提供实际的经验给大家参考,再由台下的后辈们举手补充:
一、烦恼来时怎么办?
总结大家的意见如下:
◎找善知识倾诉,但不能和烦恼人谈话。
◎看大师的讲演集、法语、箴言。
◎念佛,拜佛,各种忏悔文、发愿文都很管用。
◎发愿:“我愿以慈心对待他人,我愿以慈眼看待他人。”
◎惭愧自己有烦恼,责怪自己没出息。
◎走入大众,接待客人,更要亲切、微笑、说好话。
◎面对现实,主动找对方沟通。
◎自制,能忍,才是有力的人。
◎宽容别人,体谅别人,互相对调,为别人想一想。
◎自省改过,因为这是最勇敢的人。
◎自念:“我不是为烦恼来学佛的。”
◎写作、抄书,多写几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
◎画图,最好画佛菩萨的金容圣像。
◎阅读藏经,讲一段藏经的内容给自己听。
◎诵经,或读《菜根谭》。
◎打坐,参禅,自问为什么烦恼?
◎主动要求法务处,参加一堂佛事。
◎瞻仰佛菩萨的圣容,我以生气的面孔能对佛菩萨吗?
◎自问:“为什么自己放不下?简直是跟自己过不去。”
◎发心工作,让自己忙碌起来。
◎自己告诉自己说:我要赞美别人,我要尊敬别人。
◎笑一笑,心内说一句“没有什么了不起!”
◎听梵呗,唱圣歌,或是弹一曲“三宝颂”或“念佛曲”。
◎在房间大哭一场,然后骂自己没有用。
二、逆境来时怎么办?
总结大家的意见如下:
◎勇于面对,接受挑战,设法改进。
◎学习承担,世间上没有不能过去的事。
◎肯定自己,安住身心,以不变应万变。
◎请师父开示,或是告诉老师或师兄们。
◎观想心中所树立的古今圣贤偶像,以他们的事迹作榜样,努力向前。
◎阅读高僧传记,坚忍,发愿,无畏于风霜雨雪、艰难困苦。
◎置之死地而后生,自忖:“我已没有退路,不管怎样,我要坚持下去。”
◎愈挫愈勇,不灰心不气馁,观想佛陀降魔的精神。
◎灵巧应变,另辟新路。以迂回的方法,达到目的。
◎告诉自己:“没有逆境,哪有顺境,我要经得起考验。”
◎坚此百忍,不可输掉慧命。
◎自念:“逆境只是一时的,修道是永远的,不要害怕。”
◎不为逆境所挫,坚定地告诉自己:“甘为佛家奴,不作世俗鬼。”
◎斗智不斗气,一切境界都是对自己的考验。
◎多念几句: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
◎念一段《四书》:“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