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十时,接受高雄警察广播电台“成长的故事”节目主持人刘静华小姐的访问。
成长的定义就是“成熟”,过去做事方法无章,现在做事很有条理;过去是非不明,现在非常明白。一个能干者、有用者是不断在进步。我个人的成长,从家庭教育、私塾教育到十二岁出家,这一生中最感谢的是陶冶过佛门专制打骂的教育,因它让我在成长的过程中更强壮,更有毅力,更能担当。
在打骂教育中,我从不曾因挫折而灰心或怀恨过,因这是学习的必经过程,愈是严厉的老师,愈具有慈悲心,我始终怀念感恩师长的棒喝。我从不怀恨,这跟我的性格有关,从小我就知道,不接受教育就没有机会成长,不能成长就没有未来,故凡事我都以感恩的心情去接受。自以为有理由者,永远不会进步。以前有老师教导我,现在信众、徒弟也时常会“教”我,因在真理面前无长幼,“吾爱尊严,吾更爱真理”。
促成我出家的因缘很多,但主要还是从小就很羡慕穿袈裟的庄严,故立志想做个和尚。
记忆中较深刻的事情也很多,如:我曾有一年的时间,眼不睁开、口不讲话的实行不言不听,因此,我体悟到世界的宽广,及不看别人过失看自己的错处,和不讲不该讲不必讲的话。曾有教授要保送我到国立教育学院就读,被家师的一句“混蛋!念什么教育学院!”而没有流失到社会,至今仍在佛门。出家五十多年来,从不解什么叫退道心,只知道不忘初心。遇到挫折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在于是否有力量承担,而力量来自于忍。
十八岁时,因得疟疾,家师派人送来半碗咸菜慰问,我感恩地含着泪把它吃了,也激发了我弘扬佛法、普渡众生的信念。我感念师恩,我从感恩中逐渐富有。
做人难,是因自己不会做人;难做人,更要做人。纵使不尽人意,也要无愧于心。现代的人,生是责任,死也不必解脱,生与死是一体不可分的。在委屈中要学习经验,在困难中要接受挑战,有办法的人凡事都要想办法解决问题。
中午十一时,在法堂请专一乙班的同学用餐,志不在吃,只是想借此机会多了解同学,尤其是刚出家的弟子。虽然我很忙,但再怎么忙,师徒时间是不可忽视的。
晚,六时,邀请大觉寺六十位男众在法堂用晚餐,慧修等多人虽然持午,但也随缘在旁喝牛奶作陪。
男众的优点是心胸开阔,缺点是不易接受人家领导。慧龙、慧礼因工作的关系,来自各方的要求特别多,但并不损其对常住的发心,这一点很能为男众的楷模。一个懂得修持的人,绝不会说没有时间修行,故,用功要靠自己。
“如何生活?”人生对快乐、痛苦、有无都不要太计较太烦恼,因万物都有万物的自性。面对“有”“无”的抉择时,要用平常心去对待,有也好,无也好。有固然可以生活,无里面也很宽广,无的里面才可以真正体会到无限、无量、无边……得也好,失也好。得到,就算我有福气;失去,就算我结缘布施。这样得失就没有什么要紧了。用平常心生活,就不会颠倒,不会挂碍,不会好奇。
修行宜绝迹于尘寰,
悟道当涉足于世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