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郑羽书今从台北搭机来山,为恐她睡过头,早上特打电话叫醒她,作家的生活总是日夜不分的。
今日上下午分两个梯次与“国际英文佛学班”的同学座谈,听取他们对未来的安排、计划。大部分都有心于国外的道场服务,这也是当初她们入英文佛学班的志向,仅勉其要有:
一、亲和力与主动性,要能有与人共乐的个性。
二、肯虚心与多担当,要能勇于负责的精神。
记得一九七八年的时候,在美国的慈庄、依航,天天都躲在“加丁那”的小房子,不敢出来,更不敢轻易要求回山,因为她们负有兴建西来寺的使命在。
依宏以前任职于育幼院时,因小孩出麻疹,怕传染给其他的院童,只好把自己和六个出麻疹的小孩关在一起,以便照顾。
这些榜样都是她们即将在国际道场上弘法应具有的情操。认清自己的性格,不受外境的**而随波逐流。
晚,七时,与学院专修一的学生们座谈,问及——
一、在读书期中最烦恼的是什么?
二、除学院课程外,还想学些什么?
大家发言都很踊跃,但内容并不很切题,毕竟才刚入学院不久,尚未真正进入情况。其实为学之道在安于淡泊,十年岁月埋头苦干,在学习过程中不轻易说“我不会”。遇到瓶颈时要自我突破,没有寒彻骨的历炼,哪有梅花的芬芳。
在学习过程上要立志做个有用的人:
一、不粗暴(因慈悲、温和、助人才是佛教)。
二、不自私(能吃亏才是福)。
三、不冷漠(因主动、热情、微笑、友爱才有快乐可言)。
四、不离心(对常住、佛教、师父不异心)。
只要忠诚的立场、不变的信心,不管出家或在家的弟子,都能拥有佛光山道场的法喜、资源、关系。大家在此都吃同一锅饭,如一家人,不要分彼此,皆是有缘人,希望大家不要做有缘人的逃兵。
因时间已晚,尚有多人未发言,允其明日再续谈。回到寮房已快十二点,实在舍不得睡觉,好多的书待看,信待回,教材待准备……时间实在不够用。
每天都如赶场式地过着,每日生活就像一出连续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