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家庭中,母女之间的问题比较少,婆媳之间的问题比较多。有一个趣谈:端午节到了,婆婆叫媳妇包粽子。现代媳妇不会包粽子,但婆婆的话不能不听。从清晨包到下午,好不容易包好了。煮粽子的时候,媳妇听到婆婆打电话给出嫁的女儿,叫女儿赶快回来吃粽子。媳妇听了非常生气,心里忍不住地嘀咕:“我忙得汗流浃背,你都没有关心我的辛苦,现在粽子快煮好了,你却叫你的女儿回来吃粽子。”因为心里不平,愈想愈气,把围裙一甩,换件衣服就想跑回娘家。正要出门的时候,电话铃响了,原来是娘家的妈妈打电话来说:“女儿呀!妈妈今天叫你嫂嫂包了粽子,你赶快回来吃粽子喔!”媳妇听了一愣,才感觉到原来天下的母亲都是一样的!
家庭中,母女有母女的感情,婆媳有婆媳的关系。女人大都做过人家的媳妇,有的也快要做婆婆了。如何做一个好婆婆呢?要记得当初做媳妇的难堪,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要把过去所受的苦再用来对待自己的媳妇,如此一代一代地报复下去,因果循环,终不是办法。我自己青少年时候虽然所受的是打骂教育,受尽了种种委屈和无理的虐待,但是至今回想起来却感到很幸福,因为我受得起,就不以为苦。只是遗憾时下的青年人因为受不得苦,所以也很难有大成就。
婆媳之间的微妙关系,若以婆婆的角度来说,可能会感觉自己的儿子被外人抢走而有所失落,加上媳妇再不懂谦让,不知体谅,就更让婆婆打从心里讨厌这个过门的媳妇了。我认为婆媳之间应该先学会认知、体谅与同情,并且要有方法的交流和沟通。为人媳妇要懂得尊重婆婆,了解婆婆的心理,并鼓励丈夫对婆婆多些照顾,让婆婆不至于有失落感,丈夫便不会夹在两个女人之间难做人,也会更加体贴太太。婆婆也要支持儿子爱太太,把媳妇视若家人,媳妇看到婆婆这么开明,也会恭敬这个长者。总之,代沟是双方的责任,并不是单方面的问题,如果有一方肯让步的话,就会天下太平。
佛教里有这么一则故事:有一个信徒到寺院拜佛,知客师招呼过后,随即对身旁的老和尚说:“有信徒来了,请上茶!”不到两分钟,又对老和尚说:“佛桌上的香灰要记得擦拭干净!”“拜台上的盆花别忘了浇水呀!”“中午别忘了留信徒吃饭!”只见老和尚在年轻的知客师指挥下,一下子忙东,一下子忙西。信徒终于忍不住好奇地问老和尚:“他是你什么人?怎么总是叫你做这做那的呢?”老和尚得意地说:“他是我徒弟呀!我有这样能干的徒弟是我的福气,信徒来时他只要我倒茶,并不要我讲话;他只要我留信徒吃饭,并没有要我烧饭。平时寺里的一切都是他在计划,省了我很多辛苦呢!”信徒不解,再问:“不知你们是老的大,还是小的大?”老和尚说:“当然是老的大,但是小的有用呀!”
我在《佛光菜根谭》里写过“四等婆媳”:
第一等婆媳,如母女亲密;
第二等婆媳,如朋友尊重;
第三等婆媳,如宾主客气;
第四等婆媳,如冤家相聚。
婆媳之间的关系如同跳探戈,你进我退,我退你进。人际之间,只要我待人好,他人也会把我当成亲人一样;人家嫌你、怪你,就是你待人不够周到,所以待人好才能增加人我之间的空间。婆媳之道,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