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各一半,平等无差别(1 / 1)

待人好 星云大师 769 字 1个月前

“平等”是宇宙人生的真理,也是佛法的根本。在佛教经典里,有关“平等”的教义、思想比比皆是。《华严经》说:“一切众生平等。”《大智度论》说:“凡是一切法,皆无二无别。”《大般若经》说:“上从诸佛,下至傍生,平等无所分别。”《金刚经》说:“是法平等,无有高下。”现代人倡导和平,但因为没有实践平等,所以真正的和平不容易到来。

“平等”的世界是最美好而真实的世界。佛陀讲中道、缘起,归纳起来就是一个“平等”。佛教讲“空”“有”之间的关系最能说明平等的意义;“空”未曾空,“有”未曾有,甚至“空”中生妙“有”,有无是平等一如也。所以在我们人间,应该也没有谁大谁小、谁好谁坏的争论,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是对“佛性平等”的最好鼓励。

甚至佛教讲“不思善、不思恶”,有时候坏的也能看成是好的,例如我有一次在杂志上看一篇文章,谈到有一位补习班的老师,因为教学深受学生欢迎,受到同事的排挤,当时班主任以高薪留他,但他仍然决定另谋出路。数年后回顾往事,他看到当年的同事因受高薪所困而放弃理想,这时不自觉地感谢起当日与他发生冲突的同事,如果没有对手,他哪里能有今日的成就。

将坏的变成好的,佛教称之为逆增上缘。就好像池塘里的污泥很肮脏,但是有污泥才能生长莲花;菩提和烦恼,看起来矛盾,但是酸涩的水果不正是经过风吹日晒才能变成甜美的果实吗?《维摩经》中维摩居士也说:“譬如不下巨海,不能得无价宝珠,如是不入烦恼大海,则不能得无上智宝。”足见烦恼和菩提是平等一如,无二无别。因此,我们生存的世间,虽是“一半一半”的世界,就如男女也是一半一半,但是性格、能力、智慧,也是平等无差别的。

有人说,男众刚强有力,女众难以望其项背;但是女众慈悲柔和,柔能克刚,柔软亦有所长。所谓“从来硬弩弦先断,每见钢刀口易伤”,就拿我们的牙齿和舌头来说,牙齿坚硬,但是人老了以后“齿牙动摇”,最终将一颗一颗掉光,但是人即使到死,柔软的舌头还是存在的。所以世间任何事物都有其特长,重要的是能各展所长、各司其用。

我们看一栋大楼,建筑得很崇高雄伟,但是如果没有小小的螺丝钉把许多钢板锁在一起,也不能成其高、成其大,所以佛教讲,一个小小的沙石可以包容三千大千世界,听起来好像不合事实,实际上蕴含着甚深的道理。

话说有一座寺院的门口贴了一首对联“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有一位书生看了以后很不以为然,便质问知客师说:“须弥山藏一粒芥菜子,当然说得通;但是小小的一粒芥菜子,那里能把一座须弥山藏到里面呢?这话说得不合道理,叫人难以相信。”知客师听了以后,反问道:“先生,你们儒家也有一句话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请问这一万卷书你读到哪里去了?”读书人拍拍肚子说:“读到我的肚子里面来了。”知客师随即拿了一本书,对他说:“请你把这本书放到肚子里面去。”读书人恍然大悟,书的义理可以读进来,但是书本不一定要放进来。这就说明事中有理,理中有事,事理是彼此包容的,事理是一致的。

佛教主张“事理圆融”,不仅从事相上看,更要从理上来悟。就世相来说,有男、女、老、少,贫、富,贵、贱的差别;但在理上,每个人的佛性都平等一如。只是一般凡夫总是在相上妄自分别,因此他所认识的世间是千差万别的;反之,圣贤看世间一切皆平等。所谓:“生佛平等、自他平等、有无平等、圣凡平等”,能用“平等心”看待世间,诚所谓“愿将佛手双垂下,摸得人心一样平”,又何来男女的不平等呢?

因此,讲到“两性平权”的问题,所谓:“心入于正受,女形复何为?”(《杂阿含》卷四十五)若从佛教的观点来看,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人人都是平等无二;唯有从佛教的精神,从佛陀的本怀来认识人权,来发扬平等的精神,才能为女性带来平等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