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说:“人不轻狂,枉少年。”青少年时期,心志还不成熟,凡事容易冲动,容易受到**而染上种种恶习,这都是由于没有正确的休闲观念造成的。学生的假日一般很多,不但有周休二日、民俗节日、国定假日,还放寒暑假,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就有三分之一时间是在假期中度过的。因此,青少年如果不懂得善用假日时间,实在很可惜。
佛教里很重视休闲生活,在忙碌的弘法修行之余,除了每周有一天的放香时间,也借助每天跑香、经行、禅坐、念佛等来调节身心,甚至古时候的修行人到处行脚云游、旅行参访、礼佛朝山、出坡作务,或是丛林里时兴茶道、书法、抄经、绘画、梵呗等艺术,都是调适生活的方法。
处在媒体科技发达、网际网络兴盛的时代,青少年看电视、上网的行为已愈来愈普遍。根据富邦文教基金会2004年针对台湾高中生进行的“媒体使用行为”调查发现,高中生平均一天看电视的时数近达2.5小时,其中偶像剧及娱乐性节目所占比例最高。青少年时期正是人格塑造的时候,模仿力也最强,倘若自我约束力低,又不善于选择好的节目,唯恐在暴力、色情等内容的潜移默化之下,造成身心的不健全,促使不良行为发生。
除了电视,网络的影响力也急剧上升,许多年轻人在虚拟世界里找到了各种需求,但也衍生出社会问题,例如网络援交、性侵害、诈骗等事件时有发生,甚至有个美国年轻人因为过于投入网络打杀游戏,竟然在真实生活里杀害了游戏对手,实在是骇人听闻!反思这些事件的发生,引导青少年善用假日时间,建立正当的休闲观念,已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新世代的青少年比起上一代人的成长环境,他们的物质条件更为优厚,生活方式更为自由开放,能参与的活动也较多元化,因此更要慎选休闲活动,评估活动本身的价值和利益,才能增益心智、增上品德。一个健康的休闲活动,要以不伤己、不伤人为原则。青少年时期喜欢追求新鲜刺激,好比飙车,虽然可以享受快感,却容易造成意外事故,不但危害自己及他人的生命安全,所产生的噪声也会影响附近居民的生活安宁。另外,休闲活动的选择还要顾及金钱上的负担,不因个人的喜好而随意浪费父母的血汗钱。
为能增加生活经验的广度和深度,青少年须做多元化的学习,除课堂上的知识吸收,通过广泛的活动参与,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结合也是必要的。现在许多学校、机关团体举办游学团,利用寒暑假带领年轻学子到国外作短期语文学习及生活体验,倘若家庭经济许可,这也是不错的选择,可以增广见闻、开拓眼界;或者参加读书会、上图书馆阅读,以丰富心灵的广度。
体能性活动如散步、慢跑、打球等,不仅可以锻炼体魄,也能增加恒心和耐力。此外,登山、郊游、多接触大自然等,也能开拓心胸。
才艺性活动如学习音乐、美术、舞蹈、书法等,能陶冶性情,稳定心志。写作、撰述,能帮助我们厘清思绪,更清楚地认识自己。对烹饪有兴趣的可以趁着假日空档精益求精,一旦学精了成为技能,将来还能为社会所用。所谓“万贯家财,不如一技在身”,广为学习,提早为日后的社会需求作准备。
服务性活动如到各个机关、团体担任义工,能培养服务的热诚;到医院、育幼院、老人之家等慈善机构关怀慰问,能增加慈悲心和信心;台湾有一位渐冻人作家陈宏先生,全身失去知觉,口不能言,却凭着双眼写了好几本书。一个生病的人依然如此精进,看在健康的人眼里,怎么会不激发向上的力量呢?
除了动态的活动,静态的禅坐、静修也有助于修身养性,集中注意力,能使头脑更灵活,提高读书的效率。不仅身心能得调适,更可开阔心胸,享受空无、寂静的禅悦。
有些青少年认为放假就是自由的开始,平时在家里要被父母管,在学校里要被老师管,好不容易有了假期终于可以获得自由,可以不顾一切地玩乐。其实,现阶段虽然自由,但长大以后不一定就能自由,因为所学有限,将来的成就也就有限。要想获得成就,趁年轻的时候就要打好基础,好比植树种花,要将根往下扎深,一旦遭受风吹雨打才能承受得住。人的一生,基本的教育、技能、道德、观念大多是在青少年时期养成的,学会善用假日时间,放松身心、增广见闻非常重要,能掌握时间的人才能拥有成功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