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为求受三坛大戒的戒子们,主持“初坛正授”。
十时,于如来殿大会堂主持“国际佛光会中华总会”的理监事联席会议。
早期在公家机关服务者,其人事资料的宗教信仰栏内,都少有人填“佛教”,可见当时社会舆论界对佛教的印象如何。正道不昌,正当言论不能弘扬,皆因大众对宗教的认识都处于正邪之间,期望佛光会的会员们,都能成为当今社会宗教的一道清流,在从事社区文教工作时,不忘时时将正信的宗教理念,传播给接触到的每一个人。
今日议程内容有:成立佛光童子军团、在印度传授三坛大戒、佛光会会员会费可以随喜、凡佛光山皈依弟子皆是佛光会的预备会员等提案。为鼓励佛光会员们,人人都能取得檀讲师资格,在慧解上能有多一些参考书目,我代表佛光出版社将为庆祝佛光山三十周年纪念,而出版的一套《中国佛教经典宝藏》(计一百三十二册),特价优惠给佛光会会员。
晚七时三十分前往屏东讲堂,为八百多名发心皈依的信众们主持“皈依三宝典礼”。
皈依典礼圆满后,和屏东讲堂青年会的青年们座谈。“佛教”,也有人称为慈悲的佛教、道德的佛教、清净的佛教、圆融的佛教、真理的佛教、正信的佛教,但我觉得最好的名称是“青年的佛教”。
佛教是属于青年的,佛陀成道时才三十一岁,追随佛陀的弟子中如阿难、罗睺罗等也大都是童贞出家,妙慧童女八岁成佛、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僧肇大师三十一岁著《肇论》、玄奘大师二十六岁赴印求法,近代如吕碧城十九岁就担任《大公报》主笔并著有《真理之光》,杨秀鹤多少次的环岛布教,苏曼殊、熊十力、欧阳竟无等等,都是佛门青年们的楷模。马来西亚佛教青年会已有三十年的历史,这都很值得我们学习。
青年的“力”很了不起,但光有力是不够的,还要有佛法,勉大家要自组读书会,来研究经论,充实佛学,因有佛法才有办法,有佛法才能参与弘法工作。
座谈时,就大家所提出的问题,简答如下——
◎人生是一半一半的世界,忧喜一半、得失一半、聚散一半、佛魔一半、善恶一半、长短一半、是非一半,想要求得圆满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要努力将好的一半、善的一半去影响坏的一半、恶的一半,才是积极的做法。
◎明白事理如同开悟,明白即是我懂、我了解、我知道。世间上最可怕的是愚痴不明理,所以凡事不要自满,不要自以为是,能“明白心地”就可以解脱。
◎如何折服我慢心?方法很多,可以用礼拜来折服,一个人如果对信仰对教主都能很谦虚的恭敬礼拜,从礼拜中,人格自然就会提升,何况佛法是在恭敬中求,所以说,从礼拜中可以折服我慢!
从屏东讲堂回佛光山时,我把信众供养的一万六千元,提供给屏东讲堂的青年会,作为青年会的弘法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