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接受《世界日报》和《星岛日报》记者刘言君、苏斐玫、张惠媛、何力等人访问——
◎所谓“人间佛教”是佛陀专为人说法的宗教。只是在中国历史上、政治上,都希望佛教在山林里、寺院内,尤其是在明朝朱洪武时代,因他本身做过和尚,而能当上皇帝,就很怕宗教对社会影响太大,所以有计划地放逐佛教,慢慢的佛教就成了山林佛教,寺院里有田地,不传教也能生活。“为了众生,舍我其谁?”“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逐渐消失了,成为丧仪和超度的宗教。因此我觉得佛教要再出发,过去的佛教之所以没有人间性,如:钱财太多说是毒蛇,夫妻恩爱说是冤家聚头,儿女是讨债鬼,这样一来,大家就不敢学佛了。除了少部分出世罗汉外,一般的佛教在人间,还是希望家庭和乐、社会繁荣、人我尊重、友爱慈悲。
◎为适应时代需要,弘法的方法自然要更新,上电视、出录影带、录音带、出版刊物、组织信众,是很自然的趋势,但真正目标,我们还是希望社会安定、世界和平、家庭快乐,这些都是人间佛教所要实践的。
◎佛光山在海外设立了五六十个道场,都是随着因缘,很自然的成立,像“纽约道场”是此地信徒用仓库改修而成,未曾刻意建设发展。
◎佛光山是传统与现代的融和,不完全是现代化,也很重视传统生活,像在佛学院三餐仍是烧米糠、木柴、树枝,从工作中来修行。所以古代就有所谓农禅、工禅,不懂得工作艰辛者是不会修行的人。一般家庭主妇,平常也是要煮三餐,这是最基本的生活态度,并不是学佛的人就不用做事,反而更要自食其力。
◎传统的佛法,大都很注重闭关、住山、隐居、禁足、忘记世俗、忘记世界。当然,要先缩小自己,将来才能扩大眼界,传统的修行也不忽略。
◎佛光山从开山起,每年的农历十二月十六日起到除夕,半个月时间,实施封山,给大家静修。只是近年来,每逢封山期间,都有不少信众、游客上山参访。心想人都到山门口了,实不忍心拒之千里,故本着广结善缘,而广开方便之门。三十年来,佛光山在全省各县市及全世界所有大都市,都设有道场。又国际佛光会成立以来,会员们考取檀讲师资格者,也有近两百多人,皆可负起弘法度众,接引信徒的责任。
◎佛光山文化院一系列的书籍编辑、电脑藏经、出版图书等,都需要有宁静的环境,封山之举,有助于这些文化单位的工作进展。
◎封山只是不接受旅游观光,一些信众的教育活动,如短期出家、夏令营、讲习会、在家传戒法会、共修会、朝山等皆照旧举行,并不受影响。
◎封山,是一个新里程的出发,让佛光山有一个修持的空间,为佛教再培育一些人才。
◎在海外学佛对生活帮助很大。在海外如果是土生土长,没有宗教也有朋友,或别的因缘,感受上还不致于太过苦闷。但如果是后来才移居海外,因缘就少了,人地生疏更谈不上亲朋好友,各种互助关系也没有,所以较易求助于信仰,尤其是到道场来礼佛,对精神的鼓舞有很大的力量。
◎我不知道什么是“成功”,也不求成功,做事只求尽心、与人为善、给人方便,不一定要求完美,只问是否用心。凡事都尽一点心,不以自我为中心很美好,因为“光荣归于佛陀,成就归于大众,利益归于常住,功德归于檀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