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由荷兰飞往瑞士。
瑞士国土不大,和荷兰的面积差不多,人口只有荷兰的一半。全国面积约四万一千多平方公里,东西距离三百四十八公里,高度差异四千公尺,农地与草原占二分之一,森林占四分之一,冰河、岩石及一千五百多个湖泊占四分之一,是欧洲地势变化最大的国家。人口六百四十万,天主教徒约占百分之四十九,境内通行德语、法语、义大利语、罗曼什语、英语等,也是欧洲语言最复杂的国家。
瑞士金融业及维持中立是举世闻名,其出产帅奇表(Swatch)风靡全球。
在佛光会瑞士协会会长何振威先生(也是瑞士华人联合会会长)及多位佛光会员干部接机之后,随即来到瑞士佛光山,与在琉森(Luzern)地区的信众开示,并主持皈依三宝典礼。
据何振威会长表示,三个多月前,他们向瑞士政府申请筹建佛堂及其他相关宗教活动时,问及为何要筹建佛堂的原因,何会长答道:“我们非常羡慕各位,每星期六、日或节日,都能到美丽庄严的教堂作礼拜,但在全瑞士还没有一座佛堂可提供我们参拜,在精神上感到很空虚……”
在座询问的各议员,皆颇认同何会长的请求,一致鼓掌通过,瑞士佛光山的道场,终于可以设立。瑞士可以说是天主教的国度,能准许佛教道场的设立,实在非常荣幸。
前来闻法的信众中,有几位贵宾如:陈国荣先生、吴建邦先生、欧洲华人作家协会会长朱文辉先生、“华航”总经理费鸿钧先生、佛光会瑞士协会顾问Dr. Fjosef Lisiher等。和大家提到——
佛光山在全世界各地都有佛光协会、分会或佛光山的寺院,此地道场名为“瑞士佛光山”。无论是创业或是开山,一开始都是从零起点,如果在“0”的前面加“1”则成“10”;“0”的前面加“10”则成“100”;加“100”则成“1000”,希望各位会员信众大家一起来护持瑞士佛光山,不管是出钱、出力、出心,都是成就瑞士佛光山的点滴因缘。
瑞士是一个非常崇尚和平的国家,很注重民众的福利建设,是一块和平的乐土。真正的平等非口号,要落实于生活中。每一样东西皆有其性能,人的才智虽有智愚贫富的差别,但本性是至尊平等的。佛在世时,即是从事平等的运动,四姓出家同一释姓,江河入海同一咸味,到佛门来体会的就是平等。
“平等”,是目前时代大家所向往的,种族间若不平等就会有纠纷;国与国间若不平等就会有战斗;故平等必须彼此间取得一个共同平衡点,才能相处。也就是说人与人之间不能对立,否则不会平衡。
在皈依三宝典礼圆满后,和信众座谈时提到——
◎人是一种宗教的动物,宗教如光明,人不能缺少光明;宗教如水,人不能离开水而生活;宗教如艺术,人在生活中离不开美感。
◎没有宗教正确的指引,人很容易迷信、邪信,或不信,要有正信的信仰,正见则不可少。信仰的对象要具有清净道德者、有历史可考者、已自我觉悟者、有能力解决人们困难者。
◎皈依非吃素、受戒、拜师,是一种对佛教信仰不变的明示,一样可以拜神明祖先,因礼拜尊敬是一时的,皈依则是一生不变的信仰。
◎是否可以同时拥有两个信仰?信仰太多有时会矛盾,可以选择一个较相应的信仰,因在矛盾的世界里,容易自乱信念。
◎信仰是出乎自心,发乎本能,只要不邪信、不迷信,必能心甘情愿,受持清净戒法。
◎三皈五戒是做人根本,“持戒”就是倡导“自由”,失去自由者,大多是犯法者。五戒就是倡导自由平等的意思,因不犯戒,自然就自由了。
◎一个人受五戒,一个人不犯法;一家人受五戒,一家人不犯法;一国人民受五戒,全国人民不犯法;鼓励夫妇受五戒,就不必担心彼此举止是否犯戒不守规矩。
◎皈依后,要将初发心的一点信心,如同护禾苗一样,好好维护,皈依后,每天至少要诵一卷《般若心经》,持之以恒,必能开智慧。
有一位署名普欣的信众,给了我一封信,内容大致如下——
早在一九七八年由越南移民到瑞士,虽然在生活上不用忧心,不过在精神上却非常苦闷,因为没有寺庙可以礼佛。但自从瑞士于一九九二年成立佛光会,把人间佛教带动起来,我们瑞士华人都很欢喜,尤其是我们全家,皆皈依三宝,是最令人高兴的一件事。
三年前,我因意外,右脚受伤,调养了十八个月,才能行走,这期间有幸得友人给我大师的录音带、讲演集及《佛光世纪》等,使我在调养的这一段日子,内心不觉得痛苦难过,真要感谢大师的法语及观世音菩萨的加被。
所以我发心要将我这五百六十四天来,每日二法郎,供养给瑞士佛光山(因受伤不能工作,健康保险每日给我二法郎的安慰钱)。是我一点心意,以表对大师的感恩。
只要有心,到处皆可以遇到有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