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五时就前往机场,赶搭上午七时的班机飞往荷兰。由西班牙到荷兰机程约二个小时又二十分。
荷兰(Netherlands)是一个小国,面积约四万一千一百六十平方公里,有一半以上土地低于海平面,五分之一的面积属湖泊、河流、运河,故兴建防波堤、栅门和水坝是荷兰人的专长。国内原本有一万余座风车,目前只剩下一千余座,被视为是国家的纪念碑。土地非常肥沃,别名“园恳地”,人口约一千四百八十万人。
上午十一时,于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Amsterdam)主持“荷兰佛光山”道场的动土典礼。
阿姆斯特丹人口约七十五万,有“不夜城”之称,是荷兰首都,也是荷兰经贸中心。市中心有六千七百栋大小建筑,是政府列管保护的古迹,大部分仍保存十七世纪黄金时代初落成的风貌,故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一个露天的博物馆。阿姆斯特丹的钻石切割、磨光和镶嵌世界闻名,同时也是欧洲最大古董市场,其乳酪和露天咖啡座,也广为大众喜爱。
在动土典礼中,由我带领全体信众和阿姆斯特丹的佛光会员们及前来观礼的贵宾:阿姆斯特丹副市长方德阿先生(Van De Aar)、阿姆斯特丹自由民主党领袖蒿特曼先生(Hou Te Man)、阿姆斯芬市副市长方登汉菲(Van Den Heuvel)、阿姆斯特丹外资投资处代表布莱林女士(Bruining)及钟京麟先生等一起举行动土典礼。
第一锄,一愿开工顺利。
第二锄,二愿国泰民安。
第三锄,三愿佛法兴隆。
大众如意吉祥
并提取动土法语——
荷兰兴建佛光山,十方大众云来集;
佛光普照应万方,普利人天万万年。
寺院如同学校,可以让大家来此受教育;寺院也是人生的加油站,可以让我们在疲惫的旅途中加油充电;寺院更是我们的百货公司,可以获取我们精神上所需。今后荷兰佛光山,将是大众的第二个家(慧命之家),愿大家一起,共同来发心护持。
阿姆斯特丹副市长方德阿先生(Van De Aar)代表荷兰政府欢迎佛光山来此,对此次道场的筹建,荷兰佛光会会长文俱武先生,及会员干部们,都很尽心尽力,让承办此工作的政府有关人士非常感动。
阿姆斯特丹街道附近的房子都很有历史,有各种不同文化背景及国籍的人士,在此兴建道场可以给这个城市带来新生命、新朝气,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来观光,相信阿姆斯特丹的中国城会因荷兰佛光山的兴建,而更具有特别意义。
到欧洲,有很多地方值得参观,民众也很热情,但在语言上却非常辛苦,西班牙语、德语、法语、荷兰语、广东话、客家话、潮洲话等都有人使用,如果想在欧洲通行自如,不懂两三种语言,是不行的。因语言的关系不易迁就,只好以座谈方式回答大家的问题。人除了有文字障外,还有语言障,佛法要在欧洲弘扬,克服语言障碍为第一要件。
晚餐后,在文俱武会长的安排下,和佛光会员们近一百多人,大家乘坐玻璃顶的游览船,环绕运河观光。阿姆斯特丹的都市构造,是以马蹄形的运河网为基础,共有一百条运河,一千三百二十六座桥梁,为了船通行方便,很多桥中间是可以打开的,以方便船只的通行。
荷兰国家虽小,但有关公共建筑,如歌剧院、文化中心都很大。阿姆斯特丹有八百八十年历史,整座城市皆在木桩上。此地的水是由阿尔卑斯山流下的雪水,非常洁净,可以生饮(阿尔卑斯山雪水流经的地方,尚有德国、瑞士、比利时)。
荷兰是属君主立宪国家,就阿姆斯特丹市容而言,每一处都有三百年以上历史,虽古老但不破旧,每一户人家都是窗明几净又整齐。在此地的学童,从上小学就开始学游泳、骑脚踏车,因荷兰运河多,学游泳可以防溺又可以救人,而路面不大,骑脚踏车反而比开车快。
一趟短短一小时的运河之行,让人感受到荷兰实在很古典,加上郁金香闻名世界,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缤纷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