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 十五日 星期一(1 / 1)

今天和在东京地区的功德主,举行“座谈接心”,为大家报告佛光山三十年来的贡献,及长达一年的系列庆祝活动内容,很欢迎在海外的信众,能随缘回山参加。

晚,和东京别院的住众进行“师徒时间”——

◎世间上的事,成功在人为,失败也是在人的因素;人可以做功德,也可以造罪恶,故做事要能随喜随缘,才是佛法;我执法执皆不是佛法。

◎凡事无所谓欢喜不欢喜,而是信众需要不需要。在没有情绪下,与人沟通联系,才能把事情做好。

◎人要有所作为,必须要发大心、立大志、行大愿,摒除一切人我是非,则周遭的一切,都可以变为成就我们的因缘。

◎人生何处不相逢,故平常就要培养因缘,不要小气小量的和周遭事务计较、比较,而起分别心。

◎举办活动最重要不外要“准时”,时间一到,就要开始,不可姑息迟到者,久之,信众自然就会准时。

在生活上,勉励大家——

1.要识大体:做事要以信众为重,常住为先,不要让自己的烦恼影响度众情绪。在修道的过程中,忍耐是必要的考验,透过逆增上缘,来增加自己的力量。有过失,要禁得起别人的指正批评,做好一个出家人。

2.要集体创作:只凸显个人的光彩并非福气,因凸出的榫易烂,凡事在大家齐心协力下,以德服人,共同创造,才能互尊互荣。

3.要检查自己的心:起心动念、观想忆念,都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想什么、要什么、为什么、毛病在哪里。能如此,才能忍耐成和气,屈辱成打气,悔过成勇气,心中无一点污染的气。

4.要建立自我的净土:从自我的环境做起,从办公桌到寮房,所接触的人、事、物,都要规划到自我的心中,以智慧的力量、信仰的财富、慈悲的事理,来建设自己的净土,而爱护常住,佛光山就是我们的净土。

人在闹情绪时,要懂得处理,以下有几种处理方式——

1.上策是自我解决,自我排遣,多礼佛或将精神投注于工作中,或主动找人讲话。

2.中策是靠朋友帮忙,加入大众中,先自行表白自己的感受,由旁观者为其解忧(如同找医师看病)。

3.下策是靠世界解除情绪,外出几天,转移环境,散散心。

4.劣策是关房门生闷气,那只会烦上加烦,是最不智的方法。

有烦恼时,与朋友诉苦,不可在言语上伤害人格,只在事物上陈述即可。做人处事不要忘了人事理要调和,你我他关系互易,才会懂得如何与人共事。受委屈没有对象可以申诉时,更应该走进大众中,让大众的力量,来帮忙纤解情绪。

“君子爱人以德”,身为主管,要爱护住众,体贴住众,为其前途着想,将属下的长处付诸于大众,以服务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