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 阿巴泰带着皇后的懿旨去了宁远前线,庄妃在懿旨上加了一句:“接应援兵,随后出发。”(1 / 1)

皇后与庄妃刚走下凤凰楼,饶余郡王阿巴泰就闯进了清宁宫。他穿着一件白绸长衫,头上扎了一条五尺长的白绫带,双膝跪倒在皇后面前,神情异常激动。

“皇后,你可知道,吴三桂那小子昨晚从宁远城杀出来了!”

他粗犷如洪钟般的喊声,使屋角飞檐上歇脚的几只白鸽轰然飞起。贵妃、淑妃吃惊地拉着皇九子福临和皇十一子博穆博果尔走出中宫,麟趾宫、衍庆宫、永福宫的侍女们也都震惊地站在门前。所有目光都注视着这个跪倒在庭院当中的饶余郡王。皇后和庄妃,因为思想上没有一点准备,也被这突然而来的情景震住了。

阿巴泰跪在地上,仰望皇后,两腿上的短髭横张着,两眼瞪得像铜铃,眼睛里带着血丝,等待着皇后的回答。

皇后脸色苍白,一时觉得腿也有些软了。宫廷里的事情已使她心力交瘁,这前线发生的事情更使她魂不附体了。庄妃急忙扶住皇后,低声说道:

“请饶余郡王神堂叙话。”

皇后点头。阿巴泰叩头站起,径直走进中宫外面的神堂里。

清宁宫一时鸦雀无声,贵妃、淑妃与侍女们都回到自己的屋里,静听着神堂里传出来的声音。

阿巴泰在破口大骂:

“妈的!兵马放在连山、塔山,自个儿在这儿抢权夺位,算他妈的什么本事!皇后,让我到连山、塔山去,我不想当皇帝,我只想要吴三桂那小子的脑袋!”

皇后有些明白了,阿巴泰的火是对着郑亲王济尔哈朗来的。因为在连山、塔山驻守的,都是镶蓝旗的兵马。

庄妃也有些明白了,她明白得比皇后更深一层。吴三桂借这个时机出城骚扰是可能的,但不会重兵杀出,更不会危及连山、塔山。几个月前,皇太极写信招抚他,这位三十二岁的宁远总兵“犹豫不决”的回答,就是他当前的态度。而性情粗野、直爽、作战勇敢的饶余郡王,是不会抓住这个题目大做文章的。眼前的情景只能有一种解释,那就是阿巴泰已经站在睿亲王多尔衮一边,他的枪头不仅指向郑亲王济尔哈朗,也指向了昨天晚上皇后发出的懿旨。

阿巴泰见皇后一时无语,以为不同意他的请求,便恳切地说道:

“皇后,你的懿旨我看了,不准和硕亲王离开盛京。可我不是亲王,留在这里没有用。让那些亲王们在这儿争吵吧!吴三桂的兵马要是真的来了,妈的,大家一起完蛋!”

皇后听了,心里更加着急,她不安地看着庄妃。这时,启心郎索尼走过神堂,把一份塘报呈到皇后面前:

“这是镶蓝旗固山额真济度送来的塘报,请皇后参阅。”皇后接过塘报,两手不停地颤抖,便顺手交给庄妃。

庄妃念起塘报:

“镶蓝旗固山额真济度八月十日子时勒马禀报:八月十日子时,宁远城鼓声大作,明军重兵杀出,似有进攻连山、塔山之势。详情待奏。”

庄妃念完,阿巴泰大声喊道:

“皇后,让我去杀这帮南蛮子吧!我刚才去了崇政殿,给皇上烧了三炷香,磕了三个头,求皇上的灵魂保佑我。皇后,你看,我就是穿着这一身孝服去的啊!”

皇后感动了,流着眼泪说道:

“饶余郡王这一片忠心,皇上的灵魂会知道的。你们兄弟一场,难得在他死后,还有这样一番情意。吴三桂重兵杀出,咱们总得有一个大将去,你有这份忠心,你就辛苦一趟!”

阿巴泰高兴了,向皇后谢恩!

“我这就回去准备,等候皇后懿旨。”

阿巴泰走到门口,突然被庄妃叫住:

“饶余郡王,吴三桂从宁远城杀出的消息,你是什么时候知道的?”

“昨天晚上。”

“什么时辰?”

“入夜酉时。”

“谁告诉你的?”

“苏克萨哈。”

“镶白旗总管旗务大臣苏克萨哈?”

“怎么,你不相信?”

“不!我信。可是,连山、塔山驻的是镶蓝旗的兵马,这事得和郑亲王商议一下。”

阿巴泰的脸上立即显出几分不满:

“皇后懿旨,他敢不听吗?”

庄妃赶紧说道:

“皇后懿旨,谁敢不听,郑亲王会把镶蓝旗交给你的。你赶快回府准备,午后未时,带着懿旨出发。”

阿巴泰高兴地走出了神堂。

索尼低声禀奏:

“皇后、庄妃,此事应多方考虑。饶余郡王插手镶蓝旗,郑亲王是断不会同意的。再说……”

庄妃打断索尼的话:

“你立即亲自去各城门哨楼査实,昨天皇上驾崩之后,都有哪些人出城?”

索尼愣住了,皇后也有些蒙了。庄妃催促道:

“快去办理。査实之后,立即禀报。”

索尼急忙走出神堂。皇后不安地问道:

“怎么,事不对头?”

“皇后,你想想看,济度在塘报上写得清楚,今日子时,宁远明军似有进攻连山、塔山之势。可在昨晚入夜酉时,苏克萨哈已经知道宁远明军杀出,进攻连山、塔山。这不是怪事吗?”

皇后点头。

“吴三桂夜袭连山、塔山,本应人含枚,马勒缰,出其不意,可他先鸣鼓而后发兵,这是为啥呢?”

皇后点头。

“饶余郡王一向与郑亲王无冤无仇,可今天……”

“你是说,有人从中捣鬼?”皇后担心地问了一句。

庄妃沉思片刻,忧郁沉重地说:

“但愿吴三桂的进攻,不是家里的鬼勾引的。但愿饶余郡王的请战不是别人撺弄的!”

皇后听了,瘫软在垫座上,声音颤抖地说道:

“如果真是这样,连山、塔山会丢失的。我们怎样向亲王们交代?”

庄妃急忙宽慰皇后:

“皇后放心,连山、塔山不会丢失。宁远城里吴三桂的兵马,名义上是八万,实际上只有三万人马,能打硬仗的也不过一万多人,吃不了咱们连山、塔山的兵马。再说,吴三桂是个开花秧子,不一定有这个胆。他也明白,一旦把他在宁远的兵马拼光了,他那个总兵的职位,也就没有了。”

庄妃正向皇后谈论吴三桂,索尼急急走进神堂。

“皇后、庄妃,査清了。昨天午前辰时,各王府人丁都到大清门祭祀皇上,只有祖大寿的一名家丁骑马出城,至今没有回来;昨晚入夜酉时,睿亲王的护卫头目伊罗根,带领三名铁骑出城,至今未回;正蓝旗护军统领伊成格,昨夜酉时出城,今晨丑时返回。”

皇后不安地问道:

“难道是祖大寿?……”

“苏克萨哈昨天午后,曾去祖大寿住处。看来,饶余郡王的请求,可能与睿亲王昨天在凤凰楼的提案有关……”索尼补充说道。

皇后后悔了:

“都怪我一时性急,答应了阿巴泰。现在看来,他还是不去连山、塔山为好。”

庄妃急忙说道:

“皇后的决断是对的,饶余郡王应当立即去塔山大营,懿旨也必须让他带走,要不,他怎么调动镶蓝旗。启心郎,你立即按照皇后的旨意发出“懿旨”。最后,一定要加上这么一句:‘接应援兵,随后出发’。”

索尼不解地问道:

“还要派援兵去吗?”

庄妃重复了一遍:

“接应援兵,随后出发。”

皇后以为这是庄妃为了鼓舞镶蓝旗的士气故意虚写一笔,便说:

“写上这样一句也好,连山、塔山的将领心里也就不空了。”

聪明的庄妃,为了对付睿亲王,也抓住多尔衮搅动的这股风云,为科尔沁铁骑奔向广宁城铺设了一条合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