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时代的到来,许多风俗不可避免地发生了改变。特别是在知识和生活习惯这两件事情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变成了中年人,越来越多的中年人变成了老年人。
不同的时代背景、生活习惯、知识面,决定使用语言的不同习惯。许多约定俗成的祝福语依然适用,却不是最好的选择。如果想让场面更好看,让自己的发言更受欢迎,就必须使用新语言。
新语言来自多方面,包括新媒体、新出现的文学作品或艺术作品,但比例最高的还是网络用语。每个圈子都有属于自己的一套语言方式,有一套自己的“梗”。有些效果比较好,能够产生破圈效应,被更多的圈外人知晓,甚至被搬上春晚舞台。但有些却不能突破小圈子,可能你每天都能看见,但他人对此却一无所知。
我们要使用新语言,更要让他人明白这些新语言的含义,就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你要确定使用的新语言是否破了圈。如果没有破圈,只在自己经常接触的小圈子流行,当你说出来的时候,现场怕是没有多少人能明白。
图5-2 “新语言”
你要确定所使用的新语言一定是你所想的意思,不能存在争议。网络上的每个新语言、新梗都有其出处,这些新语言未必从开始就是你所知道的样子、所知道的用法。人们接触到这个语言的时间节点有所不同,对其含义的理解也就大不一样。
也许你觉得这句话只是玩了个梗、开了个玩笑,但对方接触这句话的时间节点和你知道的不同,他就可能认为自己被冒犯了,觉得你在大喜的日子说了不吉利的话。
比较稳妥的方式是,使用几年之前、已经被定死用法的流行语。被人说“这人玩老梗”,总比被人说“这人说话不知所云”要好得多,而且不会产生争议,能让现场的人都听明白,继而会心一笑。如果我们的新语言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就说明已经成功了。
语言要新,但更要让人听懂,听懂的优先级远远高于“新”这一点。由于各方面的限制,实在找不到合适的新语言,也不能为了效果硬玩梗,要以让大家听明白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