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活动发言中,严谨和说服力是最重要的。在语言中,事实和数据则最有力量,最能展现严谨和说服力。
事实依靠数据,但数据代表的并不一定是真实的。但在必要的情况下,数据越真实,就越有强大的力量。例如,介绍公司员工数量时,“有员工数百人”和“有员工437人”,这两种表达方式展现的力量就是完全不同的。
模棱两可的语言在这种场合尽量不要出现,特别是在描述己方和对方的时候。可能、也许、或许、应该,这些词语不仅代表着不确定性,更代表着没有底气,对事情缺少全面的了解。这样的话是没有力量的,不能取信于人。
事实和数据是最强有力的,但使用的时候同样需要技巧,盲目地用事实和数据说话,不一定能起到想要的效果。以下几个技巧,有助于让事实和数据更有说服力,让你的发言更有价值。
图2-2 如何让事实与数据更有说服力
第一,堆砌事实和数据会让发言变得枯燥,穿插进行才能拥有更多听众。
单纯用事实和数据发言,很少有人会喜欢听。任何一场演讲、主持中,如果只有事实和数据,即便这些内容很重要,听众也很难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听完整场发言。
我们既要让发言变得有力量,又要让人注意听,就要找好这个尺度。数据应该放在什么地方,两组数据中间应该有几句话,这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为了让听众更好地了解数据,要选择大家都能明白的参照物。
数字是真实而有说服力的,前提是对方能够明白这组数字代表的是什么。
如果有合适的参照物,对方就能在一瞬间明白你列举的数字意义。例如,当你说时速300千米的时候,对方马上就能反应到这个速度和高铁差不多快。坐过高铁的人,自然能明白这个速度在生活中是怎样的风驰电掣。
第三,保证数据的真实、有效。
既然数据是事实的基础,就必须保证这个数据真实有效。很多时候,数据出现错误,不是因为发言人说错了、说漏了,或者是故意欺骗。任何数据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这段数据所代表的内容往往有一个限定范围,或许是时间范围,或许是空间范围。缺少了这个范围,数据就显得不那么真实。
例如,“去年,公司的营业额突破1亿元”,这个去年究竟是什么时间范围?从今天开始向前数12个月,或者是前一年12个月的?要精确到月还是到天?显然,这个说法不那么精确,有很大的操作空间。如果将“去年”这个词换成“从去年6月到今年5月”,就会显得精准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