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原理之后,可能会有人认为要挨个查询各大企业的过去收益并对将来的收益做出预测实在是太麻烦了。
■请参考业界平均值
如果是在股票市场(市场)上市的企业,那么各业界各自的风险大致相同,我们能计算出它的平均值。此外还可以参考类似企业,以这些为基准来判断“这家企业如何”。
比如以手机公司为例,NTT Docomo、KDDI、Soft bank的商业活动各有不同,其公司历史、与集团公司间的关系也迥异。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这些企业在业界中的状态等推测它是高于还是低于业界平均水准。
此外也存在诸如“环境相关法律或规则改变会导致事业收益改变”“流行或消费者的喜好改变会影响市场”“政权更迭也许会导致某个领域的商业活动无法推广”等一些可预测的个别情况。过去的平均值仅仅是过去的数字,市场风险溢价有时还需要加入一些个别的要素。
这里我们用实际的数式来说明贴现率的计算方法,请不用担心,它非常简单。
现在我们如果投资年利率3%的国债,那么每年就能稳定地得到3%的收益。国债的期待收益率几乎就是无风险收益率,所以也可将其看做风险为0的市场风险溢价,将贴现率设定为3%。
贴现率=3%(无风险收益率)+0%(市场风险溢价)=3%
参照业界水准将其换算为市场风险溢价时,要按照如下思维。
比如某个业界的所属企业的贴现率平均为7%时,假设无风险收益率为3%,那么市场风险溢价则为4%(7-3=4)。
贴现率=3%(无风险收益率)+4%(市场风险溢价)=7%
另一方面,如果你认为作为投资对象的企业能产生高于该业界平均值的收益,那么可以将市场风险溢价稍微设定低一些,比如降低1%的话,就会得出以下结果。
贴现率=3%(无风险收益率)+3%(市场风险溢价)=6%
相反,当你觉得“该商业活动的偏差值可能大于业界平均值”时,可以将市场风险溢价提高,设定为5%。
此时得出的贴现率则是:
贴现率=3%(无风险收益率)+5%(市场风险溢价)=8%
Q&A
■收益偏差幅提升贴现率
——根据以上说明是否可以得出结论,当期望收益有一定偏差幅度时,市场风险溢价最为会提高对吗?
星野 是的,大致如此。比如算出市场股票的平均收益为7%的话,以此为基准,变动幅度高于股票平均水平的股票则有高于7%的期待收益,变动幅度小于平均推移的股票则有低于7%的期望收益。
假设出现两倍于股票平均值的偏差,那么期待收益有可能超过15%。此外,如果设定几乎没有收益偏差的话,则会无限接近于无风险收益率。通过市场逐步收集数据后,只要设定股票平均值,大致都可按此规则进行预估。这时我们将针对股票平均水平的变动幅度的倍率称为β(beta)(61页)。
——为什么偏差幅度大,期待收益就大呢?
星野 那是因为当偏差幅度大时,回报实际会降低。
请看图表7,图中有两个投资计划的回报比较。事业A是投资100万日元能每年能恒量地获得3%返利的商业计划,而事业B则是隔年可能得到0%或者6%返利的商业计划。
以10年期限来推算的话,假设事业B的返利平均为3%,那么则UI事业A的投资回报相同。但由于这两者都采用复利,10年后的结果则不一样。
——但平均值的话明明是一样的啊,这是怎么回事?
星野 因为它与数学上的加法与减法的平均值不同,具体来看它的计算过程吧。
3%复利的事业A在第二年能得到含本金在内共计103万日元。使用复利表示在投资金额之外每年还能得到投资返利的金额(100万日元X3%),并将其作为下一次投资的本金。
因此第二年以103万日元的本金再以3%的返利计算,得到103万日元X3%=106万900日元。该投资计划中,10年后则为100万日元X(1+3)10乘=134.39万日元。
另一方面,返利每两年一变的商业投资计划B中,假如该年的返利为0%,1年后的投资额依旧是100万日元,假如第2年的返利为6%,2年后则最终能得到106万日元。以此类推10年,10年后价值133.82万日元。
比较这两个投资计划的最终价值发现,前者为134.39万日元,后者为133.82万日元,相差0.57万日元。平均返利两者基本相同,但比较实际运用结果,还是稳定返利更为有利。
图表7 即使平均利率相同,偏差越大金额差距越大
我们来看看每年恒量返利3%的计划。手中现有的100万日元在第二年将增至103万日元[=100万日元X(1+3%)]。再以这103万日元为本金继续以3%的返利增值,1年后则增至106.09万日元[=103万日元X(1+3%)],10年后连本带利共计134.39万日元。接着我们来看看1年返利为0%,翌年6%,再翌年0%的轮流型返利计划。计算步骤和前者基本相同,但10年后连本带利仅有133.82万日元。虽然两个计划在10年间平均返利相同,但明显是稳定返利的一方更为有利。
——但差距很小啊。此外还有什么理由吗?
星野 另外的理由恐怕算是是特别重要吧,毕竟人是非常讨厌亏损的(笑)。不会有人为亏损高兴,也不会有人讨厌获利。不过一般而言,同样亏损和同样获利的情况下,人们往往更为在意亏损情况(62页)。
也就是说,即使期待的平均值都为7%,如果损失金额更大,则是由于偏差值更大。因此偏差值较大的商业活动我们可以设定更低本身价值,以求获得更多收益。
在金融中,“设定更低的现值”与“得到更多收益”属于连带行为,我们要牢记这一点。
■是稳妥的5000万日元好,还是50%概率的1亿日元好
我们来做一个假设丢硬币出现正面就能获得1亿日元的游戏吧,丢硬币出现正面的概率为50%,出现背面的概率也是50%,所以在丢硬币前的期待值为1亿日元X50%=5000万日元。
但如果此时给你另一个选择,不用投硬币也能得到5000万日元的话,该期待值也是5000万日元。
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根据经济学家的实验表明,选择后者的人占压倒性多数。
选择稳妥的5000万日元可以进一步做如下解释。假设首先能无条件获得5000万日元,接着做丢硬币游戏,投中的话追加5000万日元,失败的话则失去已有的5000万日元,那么人们会不愿意做这个游戏。
也就是说,比起得到5000万日元的喜悦,失去5000万日元的悲伤更大,人们往往会避免品尝悲伤。
如果偏差值预估越大,当正面情绪与负面情绪相冲突时,负面情绪给人的冲击性越强。这也是为什么偏差值较大的情况下风险更高的原因之一。而这也会被算入市场风险溢价中。
■事业上的风险也能通过收益的准确度来计算
接着从事业者的角度来看。之前已经说明了偏差幅越大风险越高,而这在事业中也可以用收益的准确度来表现。
事业风险往往会让人联想到库存风险、挫折风险、事故风险等。
这些的确都是风险没错,但在金融中,可将其对收益产生的影响数据化。
实际上,只要有顾客购买从商业活动中产生的物品或服务,就会产生收益。当然,如果顾客不能等价付款的话,企业也不可能得到预期收益。
■事业的收益是“准确”的吗?
要提高收益准确度,也就是要确实得到回报,就需要吸引会购买商品或服务的顾客。
当你想要开始商业活动时,假设预计能得到100万日元的收益,但如果无法吸引到符合预期值的顾客,收益可能会降至80万日元,相反,如果顾客数量超出预期,收益可能增至120万日元。
假设实际收益接近100万日元,那么偏差值与预期相比不大。越是接近100万日元,“准确度越高”。与100万日元差距越大,无论是多是少,由于其偏差值较大,都算是“准确度较低”。
低风险意味着准确度越高,回报偏差值越小。高风险则意味着准确度越低,回报偏差值越大。
■“风险高”是坏事吗?
我们再回头讨论一下风险。在进行投资时,你期望所投入的资金能膨胀多少再回到你手中就是所谓的期望收益。投资的人,无论谁都希望回报越多越好,但通常来说,高回报就意味着高风险,回报的准确度也较低。
这时,一些厌倦低回报的风险性投资家(风险爱好者、也可称作赌徒)为了得到更大的回报,就会选择对高风险事业进行投资。
这也是与金融学息息相关的行为(高风险·高回报)。
相反,一些想要得到稳定回报的投资家则更倾向于投资安全的事业(低风险·低回报)。
如果违反这一基础理论,从金融学的角度来看则很容易导致破产。
总之,投资家会有自己的风险选择,并根据该风险选择进行相对应的投资。尽量在考虑风险与回报的大致平衡的基础上进行投资就是金融的精华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