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顺应天道(1 / 1)

张道陵说罢,与钟灵芝、诸葛亮一道,悄然而下卧龙岗。当距卧龙岗下隆中诸葛草堂尚有数百丈远时,诸葛亮的身形蓦地一顿,因为此时他看见三名男子,正伫立在他的草堂前面,为首一人正连番向里面拱手而叫道:“刘玄德求见卧龙先生,未知先生在么?”

刘玄德果然便是刘备,他自听钟灵芝发声示警后,痛定思痛,深感自己之所以一败涂地,关键是缺少一位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统率三军的帅才。他于是四出打听寻访,最后终于获悉,卧龙岗下的隆中村,有一位躬耕自食十年之久的卧龙先生诸葛亮,无人知道他的学问有多深,本领有多强,刘备打探明白,便欲亲自动身赴隆中村求见了。

当刘备把他的主意对义弟关羽、张飞说知时,关羽沉吟不语,张飞却哄然大笑,厉声道:“兄长差矣!兄长万贵之躯,岂可轻涉险地?想那诸葛亮年仅二十五,黄毛小儿,翼德单枪匹马,驰去隆中,把诸葛亮或捉或擒,准把他带来面谒兄长便了!”

张翼德--张飞性猛如烈火,他说干便干,话音刚落,便欲大步奔出。

刘备一见,连忙喝止道:“翼德贤弟且慢!若如此鲁莽,则吾便失却一位稀世奇才了!”

张飞对刘备甚为尊敬,他一听只好停步,却又不服气的大叫道:“为什么?兄长!张某便不信,区区一名黄毛小子,竟值兄长屈驾而就之也!”

刘备叹道:“若能以莽法招来之士,乃莽夫而已,得来无益!但凡世上之能者,本领越高,性便越矜持稳傲,除非以莫大的诚意令其心动,否则绝不可得到也!”

于是刘备决意身赴隆中拜访,关羽和张飞不放心,便亦一同随来了。

此时刘备一连叫了数声,意态甚诚。钟灵芝一见,心便不忍,道:“亮儿为甚不上前相见?”

张道陵微微笑道:“亮儿以为如何?一切由你自己定夺罢了!”

诸葛亮微一沉吟,便决然道:“此乃静观刘玄德的‘人和’优势,到底有多强之机,因此今日便让他白走一趟,暂不宜相见。”

诸葛亮在卧龙岗隐蔽处,果然并不应声出来与刘备相见。

刘备再呆了一会,见草堂里面依然毫无动静,无奈只好叹了口气道:“今日刘备与卧龙先生无缘,但尚有明日,明日复明日,总有相见之时。”

刘备说罢,便与关羽、张飞一道,静静的退走了。

第二天,刘备果然又与关羽、张飞一道前来,但依然无缘与诸葛亮相见。

张飞不由大怒,厉声大叫道:“诸葛亮再不出来,张翼德一把火把你的草庐烧了!”

刘备一听,连忙制止道:“翼德千万不可鲁莽行事!卧龙先生不见自有他不见地道理,我等既诚心拜访,又岂可强求他呢?”

刘备说罢,便又静静的退出去了。

至第三天的早上,刘备又动身赴隆中,此时连稳重的关羽,亦沉不住气了,他向刘备皱眉道:“兄长宜三思而行,那诸葛先生待人如此傲慢,又岂是辅兄长平天下的人物?兄长如此三顾茅庐,若徒劳无功,传将出去,便教天下人见笑了!”

刘备一听,却绝不动摇他的信心,决然地道:“我想卧龙先生既有卧龙之称号,必非等闲之辈,刘玄德就算踏破铁鞋,亦非要见着卧龙先生不可也!”

于是,刘备又动身赴隆中而来。他和关羽、张飞等来到诸葛亮的草堂前面,今次但见草堂的门竟大开了,不过里面却毫无声息。

刘备想了想,便对关、张二人道:“贤弟等且在门外守候,任何闲杂人等皆不可让其进内,以免惊扰了卧龙先生!”

关羽、张飞两人无奈,只好依言站在门外守候,权充诸葛草庐的守护门神。

刘备独自进内,他轻手轻脚,悄然而进,唯恐惊扰了诸葛亮的好梦。

草堂的客厅空无一人,静悄悄的,但卧室里面却传出有人睡觉的鼻息声,刘备也不敢惊扰,便静静地站在卧室外面守候。

过了许久,刘备依然耐心的站在外面等候,瞧他的神态,只怕站等一日一夜,也绝不退后的了。

就在此时,卧室里面忽然传出一声吟唱声音道:“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声一顿,随又听有人一骨碌跃起声,又道:“外面必有贵客驾临,诸葛只顾贪睡,该死至极!”

刘备一听,忙道:“在下刘玄德,求见诸葛先生!先生若未睡足,不必起来,刘玄德可以再等一年半载也!”

卧室里面的人,果然是卧龙先生诸葛亮,只见他忽然道:“原来是刘将军大驾光临,如此热诚,教诸葛亮如何可以推却诚意哉!”

话音未落,诸葛亮已飘然而出。他与刘备相见,彼此均有一见如水乳交融的感觉。

刘备与诸葛亮寒暄几句,便向诸葛亮推心置腹的坦然道:“实不相瞒,目下玄德正处水深火热,虽有心平定天下,但苦无良策,以至三番数次,一败涂地,未知先生何以相教?”

诸葛亮有感于刘备三顾茅庐,诚意甚深,由此已足证他的“人和”优势,果然已成气候,便亦不再犹豫,决心投入“三王鼎立”的天机演行大势中去了。

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三顾茅庐”的故事,后世一直传为佳话。

诸葛亮眼见刘备果然甚有“人和”之优势,便决心以己之全力匡扶,他微一沉吟,遂把天下大势,先向刘备揭示一番。

诸葛亮道:“自董卓作乱以来,豪杰并起割据一方,不可胜数。曹操与袁绍相较,名望低微,势力亦弱。曹操之所以击败袁绍,由弱变强,非天时于他有利,而是他自身之努力。如今曹操拥兵百万,且挟天子以令诸侯,已得天时之利,暂绝不宜与他正面争锋!”

刘备一听,不由连连点头道:“曹氏一代雄豪,刘备数度与之交锋,均一败涂地,正欲寻因索底,先生之言,恰切中要害者也。”

诸葛亮微微一笑,又道:“孙权割据江东,已历三代,江东地势险要,百姓归附,有才之士,均为其效命,已得地之利,只可联之,而不可击之也。”

刘备长叹一声道:“孙权的确已成气候,坐拥江东百万之众,刘备尚寄人篱下,兵微将寡,如何与之争雄?望先生不吝赐告!”

诸葛亮见刘备推心置腹,求知若渴,意态真诚,便不加掩饰,决然揭示道:“荆州北依汉水、沔水,南达南海诸郡,东面接连吴郡、会稽,西通巴、蜀,乃用武之地也。荆州牧刘表庸才之辈,无力坚守,乃将军千载良机也,将军是否有图取之想?”

刘备一听,却喟然叹道:“吾与刘表有同宗之谊,其虽不仁,吾亦不可不义,图荆州之想,吾不敢为也!”

诸葛亮一听,微叹口气,刘备不欲乘人之危,此虽错失良机,但亦足证仁义之意,却也不便勉强。于是便把话锋一转,道:“益州地势险要,沃野千里,号称天府之国,汉高祖凭其而成大业也,州牧刘璋昏庸无能,虽拥益州,而不知善用,令百姓安居乐业,因而人心思变,渴盼有能之贤君也。”

刘备一听,眼神不由一亮,道:“益州牧刘璋果然昏庸,若能据益州而平天下,吾之所愿也!然则先生以为,刘备当如何处之?”

诸葛亮神色一凛,肃然道:“将军信义着于四海,思贤若渴,已得人和之利,若能坐踞荆、益二州,据险固守,与西面诸戎和平共处,安抚南面夷越,外联孙吴,内修明治,待天下大势有变,则可令将率荆州兵攻取宛城、洛阳,将军亲领益州军西攻秦州,天下必群起而应,则大业可成也!此所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望将军以己之长,攻彼之短,攻无不胜,战无不克也!”

刘备仔细一想,不由霍然而起,向诸葛亮深深一揖道:“先生之明,令备茅塞顿开,先生乃备之明师也!”

诸葛亮于卧龙岗下隆中草堂,与刘备的一席话,便是为后世人广为传颂的“隆中对”。

诸葛亮于“隆中对”中,精析天下大势,为刘备制定了一个平天下的战略、策略,以及具体的部署和行动。

“隆中对”之精旨,乃在于先取荆益二州为地盘,然后安抚西南诸边,内修明政,外联孙吴,共拒曹操,待时机成熟,便两路出兵,平定中原。

这当真是“三分割据纤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亦为“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武侯立岷蜀,壮志吞咸京”了!

卧龙岗下的隆中村,短短半日,便彻底改变了刘备坎坷的命运,有了一整套建国图霸业的大计方针。诸葛亮为千古风流人物,绝非过誉之辞。

当下刘备霍然而起,向诸葛亮深深一揖致感激之意,又求之若渴地道:“先生真乃隐世之卧龙也!刘备欲求先生助吾一臂之力,未悉先生肯应允否?”

诸葛亮正自沉吟不语,耳际忽地便传入一缕尖音:“诸葛亮!三王鼎立,乃天机大势之所然也,刘备乃三王之中最弱之势,你若不助他,他绝不能成功,岂非有逆天机大势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