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 运筹帷幄(1 / 1)

原来姑苏城(即今苏州市)西面的震泽,亦即今日的太湖,当时风水之佳,天下无双。天目山自西南面逶迤而来,深入湖海之间,以东洞庭山、西洞庭山最大,数十座山峰或大或小、或高或低,南北横亘。湖内山环陆抱,既得山之“气”,又得水之“旺”,风水龙脉十分兴旺。选此为水军训练基地,兵卒日夜受“风水龙脉”熏陶,人人血脉畅旺,斗志高昂,士气因而十分高涨。尚未出战,已稳得地利,再得天机、人和,便可稳操胜算。

而且太湖水路四通八达,北通长江,再达淮河,直捣楚国的侧背,出其不意,令楚国防不胜防。

当时的楚国君是楚平王之子楚昭王熊珍,楚昭王是楚平王与秦国女人所生,因此与秦国有甥舅之谊。楚国在楚庄王熊侣败晋称霸以来,国力十分强大。虽因楚平王的昏腐,逼走伍子胥等能臣,但国力仍稳踞诸国之上,到楚平王去世,楚昭王即位,楚国仍为诸侯的霸主。相较之下,阖闾的吴国便显得力量薄弱多了。吴国于此时毅然伐楚,没有敢于冒险犯难的卓越指挥才能,以及坚韧顽强的军队,是决计不能取胜的,而伐楚的重任,此时便落在孙武和伍子胥的身上。

孙武在太湖练兵数月,新编的吴国水军已基本训练成熟,已开赴湖口,再入海集结于海涌山附近的海湾,等待吴王阖闾登海涌山检阅。

阖闾接报,十分高兴,立刻率亲兵登临海涌山。但见海湾就在眼底,东南海天一色,遥无边际,海湾中,水师、战船集结,浩浩****,声势喧赫。

海涌山上,山顶有一块由南向北伸延,可容千人的紫石,犹如一座天然的演兵场。

此时,三军统帅孙武、伍子胥,以及军中执法令吴仪等,正肃立迎迓吴王阖闾。山上击鼓鸣金,旗帜挥动,海湾中的战船均清晰可闻可见,是一处天下无双的水军阅兵台。

阖闾心中十分兴奋,他已决定伐楚在即,而水军则是伐楚的决定性主力,因此阖闾十分重视吴国水军的战力。他将此重任交托孙武,其实心中仍有疑虑,因为孙武虽然精于兵法,但至今尚属纸上谈兵,未经实战。水军交由孙武训练,是阖闾十分大胆的决定,如今眼见新编水军阵势已成,气象焕然一新,阖闾自然十分高兴。

阖闾问身边的孙武道:“将军操练的新水军如何编制呢?与昔日的吴国水军有甚不同?”

孙武道:“吴国以水军见长,但历来并无严密独特编制,只是依仗吴人水性好,舟坚船多,局部取得水战优势而已。这种优势如今已不复存在,已被齐等大国超越,再不思变革,便有被挫败的危机也。”

阖闾道:“齐楚等国,超越吴国什么?”

孙武道:“齐楚等国,陆上战车已加变革,再非昔日的战车,而可装载众多,车板厚重,重战车戈矛箭矢不入,更有车身轻快,速度敏捷,便于救援、突袭、联络的轻战车,有适于冲锋陷阵的冲锋车,更有双层重叠,下载卫兵,上居将帅,亲临战场指挥的帅车。水军亦然,再非昨日的船舟了。”

阖闾忙道:“那孙将军如何因应此态势而变革吴国水军?”

孙武尚未答话,在他身侧的执法令吴仪已笑着道:“回吴王,孙将军经数月辛劳,亦已一改过去的船型,现下吴国水军,皆以大翼、小翼、突冒、楼船、桥船等各种战船组成,各有其利,各有其优,水军的战力因而十分高强。”

阖闾又喜又奇,问道:“好啊!吴姑娘跟随孙将军短短数月,便俨然成了吴国一代女将军了,若他日伐楚有功,寡人必重重有赏。”

吴仪淡然笑道:“吴仪不过是欲为国效力,抵御强楚之敌罢了,也不敢求大王赏封,但求永远跟随孙将军麾下,便心满意足啦!”

阖闾一听,他十分聪慧,知吴仪这位少女,她的芳心已系于孙武身上了。他不由微笑道:“吴国幸获天降孙将军这位一代兵法奇才,大业可望有成,如今伐楚在即,他日破楚,孙将军与吴姑娘皆有功于国,寡人必助吴姑娘达成你的心愿。”

吴仪见阖闾挑破了她的少女隐秘,俏脸不禁一阵绯红,怔怔地忘了说话。

此时伍子胥接口道:“大王,孙将军新编之水军尚未目睹,怎可轻萌伐楚之念?”

阖闾点头笑道:“不错!且先阅水军的操练再详细商议吧!”

孙武一听,手中令旗一挥,信号台上即立刻升起红色信号旗。于海湾集结的水师,当即驰出一队快船,船头船尾各一人划桨,一人掌舵,水兵数人在船舱执吴钩、干戈,仗剑而立,时刻准备杀敌,战鼓擂动,船队加速,如一群海鸟贴海飞翔,十分速捷。

阖闾不由大声叫道:“好!果然船行如飞,此船称甚名堂?”

孙武道:“这叫‘小翼’,相等于陆战中的轻车,专责救援、突袭,亦做首尾联络,所谓‘小翼’,即船如长翼之小鸟,快行如飞。”

孙武说罢,手中令旗连挥二下。海湾中,“小翼”快速退下,随即驰出另一队大型战船。每船长约十丈,载兵近百,船身厚重,船速亦十分敏捷,犹如长了大翼的鹏鹰,冲扑之下,那些“小翼”快船,纷纷躲避,怕被如此重船撞沉。

阖闾不由赞道:“有如此重船,杀敌之际,必定可以无坚不摧!”

孙武道:“重船即‘大翼’,乃水军的主力,相当陆战中的重车,无惊天大翼,不成鲲鹏,难翱翔万里。有此重船,即拥有强大的威慑力,临战之时,当可克敌制胜!”

阖闾又依次看了“突冒”、“楼船”、“桥船”等各类战船的演习,细察了各类战船于战时如何运动,如何配合作战,他不由欣然大笑道:“天降孙将军于吴国也,吴国有此坚兵利船,必可无坚不摧,还怕不能克敌制胜吗?吾欲于近期伐楚,孙将军、伍大夫以为如何?”

伍子胥一听,认为伐楚复仇大计已将实施,当下十分兴奋,连忙道:“大王,吾当日曾力主三师采‘扰乱疲劳’楚,一师至,彼必出,彼出吾则归,彼归则吾出,三番乱之,楚必疲惫,然后大军进攻,必获全胜。吴军扰楚六年,楚国已疲不能兴,大军伐楚,此其时矣!”

孙武却沉吟不语,似仍有疑虑。阖闾见状,惊奇地道:“孙将军所训水军已大成,难道吴国尚未足伐楚吗?”

孙武道:“不然,兵者诡道也,不可以表面之力量对比衡量胜负。吴国军力,虽足可与楚国一战,但楚国称霸中原日久,四周陈、许、唐、蔡诸国均附属于楚,此时攻楚,则楚国羽翼仍丰,势未成也。兵出须借势,势者如撼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欲伐楚如撼动木石,当木石稳时,转动起来便十分吃力,因此宜先行‘静’;待置木石于千仞山巅,再将其下滚,则牵一发而动其千钧,不可阻挡,则势成矣!”

阖闾急道:“伐楚如转木石,须借势而行,这道理寡人明白,但孙将军以为,此势何日可成?”

孙武微笑道:“目下楚国军政大权,皆落入令尹襄瓦手上,此人贪婪昏败,把楚国弄得民怨沸腾,士无斗志,于战略态势而言,伐之势已成,但楚国国力尚足以与诸国一战,其附属诸国尚未脱离,则其羽翼仍在,绝不可轻视,因此于战术而言,伐楚之势尚未成也。”

此时不但吴王阖闾大急,伍子胥亦十分焦躁,忍不住插口道:“孙将军如此论断,然则伐楚之势何日可成?”

孙武却从容一笑,似乎一切他已胸有成竹了。

孙武从容地道:“若欲伐楚,必先除其羽翼,唐、蔡诸国,虽然力量不大,但一旦叛楚,却会令楚所有属国离心,更使楚国内部军心、民心动摇,当其时,楚国虽仍如苍鹰,但羽翼已除,还怎能高飞搏击,伐楚之战术态势成矣!”

阖闾听罢,心中的疑虑尽消,与孙武执手道:“孙将军用兵,知己知彼,着着抢占先机,吾不及也,寡人这便传旨下去,伐楚之事,由孙将军鼎力策谋吧!”

不久,孙武派去唐国、蔡国的使者回报,说唐国、蔡国君侯,皆深恨楚国令尹襄瓦的残暴,愿意联吴叛楚,待楚国大军抵唐、蔡国境,即出兵与吴军配合。其他陈、许等楚国小属国,均向吴国表示,严守中立,绝不与楚国联兵攻吴。

孙武认为,伐楚的战略、战术态势已成,他向吴王阖闾建议,伐楚之期至矣。

吴王阖闾大喜,他亲授孙武帅印,拜为三军大元帅,伍子胥则为三军主将,吴仪为三军执法令,吴王自己也亲自随军出征。吴军倾力而出,共计六万人,号称十万伐楚大军,而太子夫差则率军二万,留守吴都姑苏,并策应北上伐楚大军。

阖闾欲举行隆重的出军仪式,例如点将、树旗、誓师等,以壮军威,然后再浩**北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