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定下后,曾国藩赶紧将这个好消息递给咸丰帝,此时的咸丰帝还在承德,已经喜欢上了这个地方,不想回京城去了。内忧外患,割地赔款的事,还没有谈好,英法联军虎视眈眈的盯着他,他却不再担心,更不为百姓着想,只顾着自己快乐。其实在皇宫中,咸丰帝已经表现出了颓废之势。,从上位开始,战乱一直没有停止过。刚开始的他,还是信心满满的想着凭借自己的才华,能够力挽狂澜,让国家再一次进入到鼎盛时期,即便不能这样,至少要做到安内攘外,至少让百姓和国家不再陷入战乱中。可事实并没有那么顺风顺水,咸丰帝的才智稀松,在战略上胡乱安排,太平军堵到哪里,他就打到哪里,就跟打地鼠一样,可这不是打地鼠。这可是打有勇有谋的反叛军队,这样的打法,那不就是被人按在头上欺负么。
咸丰帝几次排兵布阵,都使得战事进入了另一种更困顿的境况中,他也发现了其中的诀窍,自己好像是越帮越乱,要是什么都不做,没准还能更好些。就比如嘉靖帝,三十年不上朝,整日修观炼道,还不是好好的。一旦给自己找了借口之后,就可以安心的躺平了。咸丰帝整日喝酒听戏,甚至开始将目光放在女人身上。他借口要给圆明园找打更的妇人,其实就是为自己网罗更多的美人,甚至夸张到一天晚上要换上三个女人。
凡此种种,不绝如缕。据说,在英法联军要进攻北京的时候,咸丰帝正和几个美女在喝酒,听到这样的消息,顿时吓得躲到桌子下,一边哭,一边喊道:“这可怎么办,这可怎么好。”
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样子,根本不是一个帝王该有的样子。还是当时的贵妃,也就是慈禧太后说道:“哭有什么用,赶紧走吧。”
经过她这么一说,咸丰帝才算是反应过来,赶紧仓皇的跑到热河去。热河这个地方的气候,明显比京城更好些,在那个时候,承德山庄的夏天比京城凉爽些,冬天没有北京那么冷,更何况这里没有皇宫那么多规矩,咸丰帝爱上了这里,他不想回去了。可他不明白,当你成为咸丰帝的那天,很多事情都不是自己说了算的。咸丰帝的身体一直不好,小的时候得过天花,脸上又麻子,骑马时受过伤,腿上还有残疾,就是这样一个人怎么可能成为帝王,怎么代表一个国家的脸面。
偏偏道光帝的儿子死的多,到了立储的时候,年幼的不知人事,只有两个儿子长大,经过一番比较后,咸丰帝顺利成为皇太子,在道光帝离世后成为王朝新的统治人。刚开始的他励精图治,后来摆烂,常常让慈禧代笔批折子,也这是为什么慈禧,后来能够成为大清实际掌权人的原因之一,她的确是有些才华,而且了解权利的程序结构。
正因为咸丰帝身体不好,所以子嗣也不多,只有两个孩子活了下来,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其中这个儿子就是慈禧生的,咸丰帝很高兴,也很看重慈禧。神奇的是咸丰帝的孩子都不长寿,导致孩子的身体素质都很差。一个孩子生出来时已经死了,连名字都没有,仅存的两个孩子,女儿活到二十三岁,儿子活到十九岁。在行宫中,咸丰帝整天听戏,所有的事情一概不理,甚至还吸食上了大烟,这就是在加速他身体的恶化。
果然在他三十一岁这一年,他的身体再也支撑不住,而此时的曾国藩对此一无所知。他还在兴致冲冲的打仗,他相信凭借自己的能力,一定能平定太平军,一定能给咸丰帝和天下人一个满意的答卷。就在咸丰十一年七月十六日这一天,是清廷最重要的转折点之一,这从一天之后,清廷的咸丰帝再也没有了实际的统治权。躺在**的咸丰帝面色苍白,身体消瘦,牙齿也是稀疏,气息微弱,有进气没有出气的应付活着。
咸丰帝道:“朕要不行了,让皇长子做太子,另外让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等八个大臣辅佐皇太子,一切的事务都要你们共同商量决定。”
临时的时候,咸丰帝连曾国藩的影子都没有想到,这个和自己作对了一辈子大臣,还在外面兢兢业业的打战,可咸丰帝一点都不信任他,所以丝毫没有想到曾国藩。
所有的大臣跪在地上痛哭流涕,咸丰帝要驾崩了,不管是出于情感上也好,法理上也罢,伤心是必须表现出来的情感。大家用袖子擦着眼泪,嘴里哭喊着:“皇上,皇上,皇上。”
次日清晨,咸丰帝终于走完了他这一生。回顾他这一生,有痛苦,有勤奋,有不甘,有堕落,可万万没想到,他死在了三十一岁的年纪。从政治角度上看,咸丰帝还算是合格的,他罢免了之前的军机大臣,这些人有投降派,还有贪污派,总之都是对朝政大不利的人。他大刀阔斧的启用汉臣,委与重任,进行朝政上的大改革,在国库亏空的时候,想办法扭转局面。以上这些他都做的还可以,但是他是没有军事才能的。犹豫不决的性格,让他在军事上屡屡失误。当然着也有对手实在太强的原因,他很倒霉遇到了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军,这次的起义是有规模有组织的,甚至可以说是有信仰的。按照以往的经验来看,凡是遇到这么强有力的农民起义,接下来的结果就是改朝换代。
清朝到了后期,朝政上一片糜烂,尤其是少数民族同治的天下,都会出现民族不认同的情况,而清朝又是几个少数民族统治的王朝之一。况且不管是哪一个朝代,到了二百年之后,社会矛盾就会格外尖锐。有句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就是这个道理。
在西方完场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不管是在科技上,还是军事上都有质的飞跃。清朝就是最大的一块肥肉,所有人都想来吃一口,面对强有力的对手,常年不参战,养尊处优的八旗子弟,连枪都拿不起来。加上嘉庆帝闭关锁国的政策,让清朝落后西方工业太多年,在武器上双方的差距相差巨大,更何况朝堂上掌握话语权大多数都在投降派的手里,签订投降和丧权辱国的条约似乎在他们心里成了心安理得的做法。咸丰帝挣扎过,可挣扎后的结果,就是欣然接受这一切,花天酒地的日子,果然比殚精竭虑的生活强太多了。当然,他也没玩多久,日子就彻底到了头。
曾国藩在拿回安庆后,兴高采烈的给咸丰帝写折子,告诉他自己有多厉害。你看在你和我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终于重新拥有了安庆这个地方。显摆的意思很明显,邀功的心里很明确,不过更多的意图是,曾国藩希望咸丰帝明白,他的反抗和战略是正确的,他想让咸丰帝高兴。可是折子是递上去了,咸丰帝的讣告也送来,曾国藩失声痛哭,差点晕厥。
曾国藩声音嘶哑道:“从我十几岁之后,因为遇到了知音,因为皇恩浩**,才一步步走到现在。可正赶上国家社稷多灾多难,圣上没有一天,不在励精图治中度过。现在终于熬到了头,安庆已经重新回到我们的统治下,军务上有了转机。我还想着用捷报让圣上高兴高兴呢,没想到圣上竟......”
曾国藩也在日记中写道,天崩地裂啊,现在又是多难之秋,咱们以后没有好日子过了。而且新主子才六岁,怎么面对内忧外患的国家。又想想咸丰爷在位的这些年,没过上一天安稳的日子,这都是他们这些臣子的错。”
曾国藩一直以为安庆的战报,能给咸丰帝一些安慰,实际上的情况是,折子还没到行宫,咸丰帝已经没气了,也就是说,咸丰帝到死都没有看到捷报,一点安慰都没得到。这也是曾国藩最遗憾的地方,他内心的狂喜无处炫耀,想给咸丰帝的欣慰却差了一步。曾国藩想不到,自己的好友也会马上离自己而去。湖北的惨烈局面,让胡林翼辗转反侧,夜不能寐,他极力的和曾国藩争取兵力无果,湖北势如破竹,如今已经不敢相信,百姓们生活在什么样的水深火热中。胡林翼一直觉得自己愧对湖北的百姓,加上他原本就有肺病,已经到了油尽灯枯的时候。安庆的捷报送到他手里时,胡林翼还有几分高兴,可是当听说咸丰帝驾崩之后,胡林翼一口老血吐出来,彻底跟随着咸丰帝一起去了。
相比于曾国藩,胡林翼才是真正的受重用,咸丰帝不仅让他做了湖北的巡抚,还时不时的问胡林翼关于朝堂上下的意见,哪怕是他已经离开了政治中心,咸丰帝依然觉得他可靠,见识敏锐,有大局观。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只有曾国藩清楚得很,胡林翼这个人可是相当有远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