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1 / 1)

前一种的证明法,自然比较地来得有根底,不像用数学归纳法那样地突然。但还有一点,不能使我们满意,不是吗?每个式子的分母都是1×2×3,就前面的证明中看来,明明只应当是2×3,为什么要写成1×2×3呢?这一点,若再用别一种方法来寻求这些公式,那就可以恍然了。

这一种方法可以叫它作差级数法。所谓拟形级数,不过是差级数法的特别情形。

怎样叫差级数?算术级数就是差级数中最简单的一种,例如1、3、5、7、9……这是一个算术级数,因为

3-1=5-3=7-5=9-7=……=2

但是,王老头子的汤团的堆法,从顶上一层起,顺次是1、4、9、16、25……各各两项的差是:

4-1=3,9-4=5,16-9=7,25-16=9……

这些差全不相等,所以不能算是算术级数,但是这些差,3、5、7、9……的每两项的差却都是2。

再如第二种三角锥的堆法,从顶上起,各层的个数依次是1、3、6、10、15,各各两项的差是,

3-1=2,6-3=3,10-6=4,15-10=5……

这些差也全不相等,所以不是算术级数,不过它和前一种一样,这些差数依次两个的差是相等的,都是1。

我们来另找个例子,如13、23、33、43、53、63……这些数实行乘出来便是1、8、27、64、125、216……而,

(Ⅰ)

8-1=7,27-8=19,64-27=37,125-64=61,216-125=91……

(Ⅱ)

19-7=12,37-19=18,61-37=24,91-61=30……

(Ⅲ)

18-12=6,24-18=6,30-24=6……

这是到第三次的差才相等的。

再来一个例子,如2、20、90、272、650、1332……

(Ⅰ)

20-2=18,90-20=70,272-90=182,650-272=378,

1332-650=682……

(Ⅱ)

70-18=52,182-70=112,378-182=196,682-378=304……

(Ⅲ)

112-52=60,196-112=84,304-196=108……

(Ⅳ)

84-60=24,108-84=24……

这是到第四次的差才相等的。

像这些例子一般的一串数,照上面的方法一次一次地减下去,终究有一次的差是相等的,这一串数就称它们为差级数,第一次的差相等的叫一次差级数,第二次的差相等的叫二次差级数,第三次的差相等的叫三次差级数,第四次的差相等的叫四次差级数……第r次的差相等的叫r次差级数。算术级数就是一次差级数,王老头子的一盘汤团,各层就成一个二次差级数。

所谓拟形数就是差级数中的特殊的一种,它们相等的差总是1。这是一件很有趣味的东西。法国的大数学家帕斯卡在他1665年发表的《算术三角形》中,就说得有这种级数的作法,他作了如后的一个三角形。

这个三角形仔细玩赏一下,趣味非常丰富。它对于从左上向右下的这条对角线是对称的,所以横着一排一排地看,和竖着一行一行地看,全是一样。

它的作法是:(Ⅰ)横、竖各写同数的1。(Ⅱ)将同行的上一数和同排的左一数相加,便得本数。即

1+1=2,1+2=3,1+3=4,……

2+1=3,3+3=6,……

3+1=4,6+4=10,……

4+1=5,10+5=15,……

5+1=6,15+6=21,……

6+1=7,21+7=28,……

7+1=8,28+8=36,……

8+1=9,……

由这个作法,我们很容易知道它所包含的意味。就竖行说(自然横排也一样),从左起,第一行是相等的差,第二行是一次差级数,每两项的差都是1。第三行是二次差级数,因为第一次的差就是第一行的各数。第四行是三次差级数,因为第一次的差就是第三行的各数,而第二次的差就是第二行的各数。同样地,第五行是四次差级数,第六行是五次差级数……

这种玩意的性质,帕斯卡很有不少的研究,他曾用这个算术三角形讨论组合,又用它发现许多关于概率的有趣味的东西。

上面已经说过了,王老头子的一盘汤团,各层正好成一个二次差级数,倘若我们能够知道计算一般差级数的和的公式,岂不是大大便宜了吗?

对,我们就来讲这个,让我们偷学帕斯卡来作一个一般差级数的三角形。

差,在英文是difference,和用S代Sum一般,如法炮制就用d代difference。本来是已够了,然而我们还可以更别致一些,用个相当于d的希腊字母Δ来代。设差级数的一串数为u1、u2、u3……第一次的差为Δu1、Δu2、Δu3……第二次的差为Δ2u1、Δ2u2、Δ2u3……第三次的差为Δ3u1、Δ3u2、Δ3u3……这样一来,就得下面的三角形。

这个三角形的构成,实际上说,非常简单,下一排的数,总是它上一排的左右两个数的差,即:

Δu1=u2-u1,Δu2=u3-u2,Δu3=u4-u3,……

Δ2u1=Δu2-Δu1,Δ2u2=Δu3-Δu2,Δ2u3=Δu4-Δu3,……

Δ3u1=Δ2u2-Δ2u1,Δ3u2=Δ2u3-Δ2u2,Δ3u3=Δ2u4-Δ2u3,……

加法原可说是减法的还原,因此由上面的关系,便可得出:

u2=u1+Δu1(1)

Δu2=Δu1+Δ2u1,u3=u2+Δu2

∴u3=(u1+Δu1)+(Δu1+Δ2u1)=u1+2Δu1+Δ2u1(2)

照样地,第二排当作第一排,第三排当作第二排,便可得:

Δu3=Δu1+2Δ2u1+Δ3u1

u4=u3+Δu3=(u1+2Δu1+Δ2u1)+(Δu1+2Δ2u1+Δ3u1)

=u1+3Δu1+3Δ2u1+Δ3u1(3)

把(1)(2)(3)三个式子一比较,右边各项的数系数是1,1;1,2,1;1,3,3,1。这恰好相当于二项式a+b=a+b,(a+b)2=a2+2ab+b2,(a+b)3=a3+3a2b+3ab2+b3,各展开式中各项的系数。依了这个事实,照数学归纳法的步骤,我们无妨走进第二步,假定推到一般去,而得出:

照前面的样,把第n+1排作第一排,第n+2排作第二排,便可得:

将这两个式子相加,很巧地就得:

………………………………………………

这不是已将数学归纳法的三步走完了吗?可见得我们假定对于n的公式若是对的,那么,它于n+1也是对的。而事实上它对于1、2、3、4等都是对的,可见得它对于6、7、8……也是对的,所以推到一般都是对的。倘若你还记得我们讲组合——见《棕榄谜》——时所用的符号,那么就可将这公式写得更简明一点:

这个式子所表示的是什么,你可知道?它就是用差级数的第一项和各次差的第一项,表出这差级数的一般项。假如王老头子的那一盘汤团一共堆了十层,因为,这差级数的第一项u1是1,第一次差的第一项Δu1是3,第二次差的第一项Δ2u1是2,第三次以后的Δ3u1,Δ4u1都是0,所以第十层的汤团的个数便是:

这个得数谁也用不到怀疑,王老头子的那盘汤团的第十层,正是每边十个的正方形,一共恰好不折不扣的一百个。

我们要求的原是计算差级数和的公式,现在跑这野马干什么?

别着急!朋友!就来了!再弄一个小小儿的戏法,包管你心满意足。

我们在前面差级数三角形的顶上加一串数v1、v2、v3、…、vn、vn+1,不过并不是胡乱写些数,要它们每两项的差,就是u1、u2、u3、…、un。这样一来,它们便是n+1次差级数,而第一次的差为,

v2-v1=u1,v3-v2=u2,v4-v3=u3,…,vn-vn-1=un-1,vn+1-vn=un

若是我们惠而不费地将vn+1点缀得堂皇富丽些,无妨将它写成下面的样儿,

vn+1=vn+1-vn+vn-vn-1+…+v2-v1+v1

=(vn+1-vn)+(vn-vn-1)+…+(v2-v1)+v1

假使造这串数的时候,取巧一点,v1就用0,那么,便得:

vn+1=(vn+1-vn)+(vn-vn-1)+…+(v2-v1)

=un+un-1+…+u1

所以若用求一般项的公式来找vn+1得出来的便是u1+u2+u3+…+un的和。但就公式说,这个差级数中,v1=0,Δv1=u1,Δ2v1=Δu1,…,Δnv1=Δn-1u1,

这个戏法总算没有变差,由此我们就知道:

假如照用惯了的算术级数的样儿将a代第一项,d代差,并且不用组合所用的符号,那么n次差级数n项的和便是:

有了这公式,我们就回头去处分王老头子的那一盘汤团,它是一个二次差级数,对于这公式说:a=1,d1=3,d2=2,d3=d4=…=0

在第二种三角锥的堆法,前面也已说过,仍是一个二次差级数,对于这公式,a=1,d1=2,d2=1,d3=d4=…=0。

至于第三种堆法,它各层的个数,及各次的差是,

p,2(p+1),3(p+2),4(p+3),……

p+2,p+4,p+6,……

2,2,………………

也是一个二次差级数,u1=p,d1=p+2,d2=2,d3=d4=…=0

末了,再把这个公式运用到第四种堆法。它的每层的个数以及各次的差是这样的:

所以也是一个二次差级数,就公式说,u1=ab,Δu1=(a+b)+1,Δu2=2,Δu3=Δu4=…=0

用差级数的一般的求和的公式,将我们开首就提出的四个公式都证明了。这种证明真可以当得起无疵可指,就是连最后分母中那事实上无关痛痒的1×2×3中的1也给了它一个来去分明。这种证法,不但有这一点点子好处,由上面的经过看来,我们所提出的四个公式,全都是这差级数求和的公式的运用。因此只要我们已彻底地了解了它,这四个公式就不值一顾了,数学的理论的发展,永远是霸道横行,后来居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