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五十八岁的时候,太皇太后驾崩,宋哲宗亲政,又开始起用“新党”。苏轼这些人又倒了霉,被贬谪到很偏远的地方。苏轼被贬到惠州,又是“不得签署公事”,被作为罪人看管起来。惠州在岭南,在当时,生活条件又比黄州差了很多。
这次贬谪,苏轼就更有经验了,照例找好吃的,写他的快乐的诗。这时候的他不仅仅是一个有骨气的文士,更是曾经的大学士,他更需要用快乐维护他的骄傲。这个时期,苏轼也写出了很多好诗,不过,他几乎不再写词了。大概此时他的心是真的灰了,不再有贬谪黄州时那样的**了。对于降临到他身上的灾难,他已经是看戏的心态。
朝中的“新党”并没有就此收手,又把苏轼一贬再贬,最终放逐到了海南岛上的儋州。有人说,他们是看苏轼被贬到了惠州还那么快活,所以不让他消停。当时的海南岛是一个荒岛,被贬到海南岛叫“过海”,“过海”的人很难活着回来,所以这是仅次于死刑的惩罚。苏轼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在儋州连房子都没得住,还得自己搭窝棚。就是这样,也没耽误他继续写下轻快幽默的诗作。
苏轼在岭南的时候,闲得没事,把陶渊明的诗整个和了一遍。这是在已经没有**的日子里打发时间,也是维护自己最后的一点骄傲,为自己浪迹天涯的生活找一个解释。陶渊明放弃了仕途,苏轼此时也知道自己不再能做宰相,于是他就在诗里和几百年前的古人对话。
苏轼六十五岁的时候,宋哲宗去世,宋徽宗把他从海南召回。苏轼奇迹般地从海南生还了。为此,他还写了几首诗,庆祝自己的胜利,那大概是发自内心的欣喜。但是很不幸,他没能走到开封,在常州就去世了。
苏轼最终也没有如仁宗和欧阳修所愿,做到王安石那样的宰相,也没有机会实现他的政治抱负。但是,在他生前身后,人们已经把他看成了士人精神的象征,他人生的方方面面都得到了士人的崇拜和效仿。他对宋代士人精神的影响,超过了任何一位宰相,甚至一直影响着宋代以后的中国文化。他的诗词,也对中国的诗词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