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是中唐后期的代表诗人之一。他生活的时代习惯上又称为“元和”时代,“元和”与六朝的“元嘉”、北宋的“元祐”并称三大“诗运转关”。中国的诗学,在元和这个时代发生了重大的转折,分化成了不同的方向。其中一个方向,是平白浅易、关注日常生活,白居易就是这个方向的代表。
这个时代之所以诗学发生了转折,还是因为历史发生了转折。中唐被称为“百代之中”,它不仅是唐代文化的转折点,也是中国文化的转折点。这个时代是中国由贵族社会转向平民化社会的节点。在这个时代之后,权贵门阀与士族清流更彻底地分离了,贵族社会积累下来的文明精华渗入了平民的生活,平民趣味也渗入了士大夫的生活。白居易的诗歌,正是那个时代留下的一个标本。
白居易的诗风被称为“白体”,或者跟元稹合在一起,称为“元白体”。“白体”或“元白体”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影响是深远的。从中晚唐到北宋,“白体”都一直是诗坛的主流。在后来的世代里,诗人们也一直或多或少受到“白体”的影响。“白体”开创了一种不同于六朝和初盛唐的审美范式,并且被后人广泛地接受着。
“白体”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很“白”,流畅易懂。传说,白居易写了诗,都要读给不识字的老妈妈听,一定要让老妈妈听得懂才行。其实,白居易的诗也没白到不识字的老妈妈能听懂的程度,这个传说只是用来形容“白体”的风格的。这种风格,在古代收到的不都是好评。难道只有老妈妈能听懂的诗才是好诗吗?关于这个问题,其实诗人一直是争论不休的。“白体”也一直是一种饱受争议的风格流派。
白居易的诗,最出名的是“讽喻”和“闲适”两种类型。在今天看来,这两种类型的反差未免太大了,前者非常“政治”,后者过于不“政治”。其实,白居易一生的诗,都是在唐王朝历史的边边角角写下的闲言碎语。闲适诗是闲言碎语,讽喻诗也未尝不是一种闲言碎语,因为这些诗不过是一位青年言官的个人感触;讽喻诗关系家国天下,闲适诗未尝不关系家国天下,因为这些诗是一位受挫官员对自己政治境遇的隐晦纪念。白居易一生写诗很多,写的诗都比较轻松,他有点像今天的“自媒体”,热衷于记录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感触,或许有点芜杂,但不失可爱地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