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日文献
(一)地方志:
徐元梅等修,朱文翰等辑:《山阴县志》,清嘉庆八年刊本,台北:成文出版社,1983年。
彭居仁等修,魏子嵩等纂:《太平县志》,清乾隆二十一年刊本,台北:成文出版社,1985年。
符璋、刘绍宽等纂修:《平阳县志》,民国十四年刊本,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
李汝为等修,潘树棠等纂:《永康县志》,清光绪年间刊本,民国二十一年重印本,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
萧玉春修,李炜纂:《永新县志》,清同治十三年刊本,台北:成文出版社,1975年。
双贵,王建中修,刘绎等纂:《永丰县志》,清同治十三年刻本,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6年。
王寿颐等修,王棻等纂:《光绪仙居志》,清光绪二十年印本,台北:成文出版社,1975年。
谢旻等修,陶成等纂:《江西通志》,清雍正十年刊本,台北:成文出版社,1989年。
彭际盛等修,胡宗元等纂:《吉水县志》,清光绪元年刊本,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6年。
余之桢修,王时槐纂:《吉安府志》,明万历十三年刊本,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
定祥修,刘绎纂:《吉安府志》,清光绪元年刊本,台北:成文出版社,1975年。
姚浚昌修,周立瀛等纂:《安福县志》,清同治十一年刻本,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6年。
张召南等修,刘翼张等纂:《安福县志》,清康熙十八年刊本,台北:成文出版社,1989年。
张绣中等纂修:《安福县志》,清乾隆四十七年修本,台北:成文出版社,1989年。
王彬等修,朱宝慈等纂:《江山县志》,清同治十二年刊本,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
姚宝煃等修,范崇楷等纂:《西安县志》,清嘉庆十六年修本,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
陈善等修:《杭州府志》,明万历七年刊本,台北:成文出版社,1983年。
党金衡主修,王思注总纂:《东阳县志》,清道光八年版本,台北:台东市东阳同乡会,1978年。
王让等纂修:《祁门县志》,清道光七年刊本:台北:成文出版社,1985年。
邓钟玉纂修:《金华县志》,清光绪二十年修本,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
雷铣修,王棻纂:《青田县志》,光绪六年修,民国二十四年重印本,台北:成文出版社,1975年。
宋瑛等修,彭启瑞等纂:《泰和县志》,清同治十一年修、清光绪四年刻本,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6年。
李德淦修,洪亮吉著:《泾县志》,清嘉庆十一年刊本,台北:成文出版社,1975年。
泾县地方志编辑委员会:《泾县志》,北京:方志出版社,1996年。
金鳌等纂修:《海宁县志》,清乾隆三十年刊本,台北:成文出版社,1983年。
樊维城、胡震亨等纂修:《海盐县图经》,明天启四年刊本,台北:成文出版社,1983年。
李文耀,张钟秀纂:《乾隆束鹿县志》,民国二十六年印本,台北:成文出版社,1968年。
李瑞钟等纂修:《常山县志》,清光绪十二年刊本,台北:成文出版社,1975年。
丁燮等修,戴鸿熙等纂:《汤溪县志》,民国二十年印本,台北:成文出版社,1975年。
范玉衡修:《开化县志》,清乾隆六十年刊本,台北:成文出版社,1983年。
冯可镛修,杨泰亨纂:《慈溪县志》,清光绪二十五年刊本,台北:成文出版社,1975年。
丁谦等纂:《嵊县志》,民国三十三年刊本,台北:成文出版社,1975年。
江峰青等修,顾福仁等纂:《嘉善县志》,清光绪十八年刊本,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
陈焕等修,李饪等纂:《寿昌县志》,民国十九年印本,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
梅守德:《宁国府志》,明万历年间刻本,北京:中国书店,1992年。
庄泰弘等纂修:《宁国府志》,清康熙十二年刊本,台北:成文出版社,1985年。
鲁铨等修,洪亮吉等纂:《宁国府志》,清嘉庆二十年刊本,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
黎晨修,李默纂:《宁国府志》,明嘉靖十四年刊本,上海:上海古籍书店,1962年。
胡文铨修,周广业纂:《广德州志》,清乾隆五十九年刊本,台北:成文出版社,1985年。
张吉安等修,朱文藻等纂:《余杭县志》,民国八年印本,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
邵友濂修,孙德祖等纂:《余姚县志》,清光绪二十五年刊本,台北:成文出版社,1983年。
不著著人,万历三十七年修本:《钱塘县志》,清光绪十九年刊本,台北:成文出版社,1975年。
余绍宋纂修:《龙游县志》,民国十四年铅印本,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
王补修,曾灿材等纂:《庐陵县志》,民国九年刻本,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6年。
平观澜等修,黄有恒等纂:《庐陵县志》,清乾隆四十六年刊本,台北:成文出版社,1989年。
秦簧修,唐壬森纂:《兰溪县志》,清光绪十四年刊本,台北:成文出版社,1974年。
杨廷望:《衢州府志》,清康熙五十年修本,台北:成文出版社,1975年。
魏瀛等修,钟音鸿等纂:《赣州府志》,清同治十二年刊本,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
(二)明清及前代典籍
《明实录》,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6年。
《姚江书院志略》,据乾隆五十九年刻本影印,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年。
丁志麟:《徐家汇藏书楼明清天主教文献》。台北:辅仁大学神学院,1996年。
方扬:《方初庵先生集》,台南:庄严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7年。
王世贞:《弇州山人续稿》,台北:明文书局,1991年。
王守仁:《王阳明全书》,台北:正中书局,1979年。
王艮:《王心斋全集》,台北:广文书局,1987年。
王艮:《重镌心斋王先生全集》,东京高桥情报据日本内阁文库藏明万历间刊本影印,1990年。
王叔果:《半山藏稿》,东京高桥情报据日本内阁文库藏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序刊本影印,1990年。
王时槐:《塘南王先生友庆堂合稿》,台南:庄严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7年。
王畿:《王龙溪语录》,台北:广文书局,1986年。
王畿:《龙溪王先生全集》,台南:庄严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7年。
石介:《徂徕集》,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
全祖望:《鲒埼亭集》,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79年。
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上海:上海书店,1989年。
朱熹:《四书集注》,台北:艺文印书馆,1980年。
朱熹编:《近思录》,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
利玛窦:《友论》,于《宝颜堂秘籍》,上海:文明书局,1922年。
吕坤:《呻吟语》,台北:汉京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81年。
吕维祺:《明德先生文集》,台南:庄严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7年。
宋仪望:《华阳馆文集》,台南:庄严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7年。
李贽:《焚书》,台北:汉京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84年。
李颙:《二曲集》,北京:中华书局,1996年。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台北:伟文图书出版社,1976年。
沈懋学:《郊居遗稿》,台南:庄严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7年。
周汝登:《周海门先生文录》,台南:庄严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7年。
周汝登:《东越证学录》,台北:文海出版社,1970年。
周汝登:《圣学宗传》,台南:庄严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6年。
周怡:《周讷溪先生全集》,清道光二十年燕翼堂刊本。
邵廷采:《思复堂文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7年。
施念曾:《施愚山先生年谱》,清康熙至乾隆年间刊本,藏傅斯年图书馆古籍线装书。
施闰章:《施氏家风述略》,清康熙至乾隆年间刊本,藏傅斯年图书馆古籍线装书。
查铎:《水西会条》,台北:艺文印书馆,1967年。
查铎:《刻毅斋查先生阐道集》,东京高桥情报据日本内阁文库藏明万历三十七年序刊本影印,1991年。
查铎:《楚中会条》,台北:艺文印书馆,1967年。
纪昀编纂,艺文印书馆编:《四库全书总目》,出版年不详。
胡直:《衡庐精舍藏稿》,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
夏燮:《明通鉴》,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孙奇逢:《理学宗传》,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
孙复:《孙明复小集》,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
孙应奎:《燕诒录》,台南:庄严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7年。
容肇祖编:《何心隐集》,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
徐榜:《白水质问》,台北:艺文印书馆,1967年。
徐霈:《东溪先生文集》,清乾隆十八年增订重刊本,藏傅斯年图书馆善本书室。
耿定向:《耿天台先生文集》,台北:文海出版社,1970年。
高攀龙:《高子遗书》,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
崔铣:《洹词》,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
张元忭:《张阳和先生不二斋文选》,台南:庄严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7年。
张廷玉等:《明史》,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
张履祥:《杨园先生全集》,台南:庄严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5年。
梁国治:《钦定国子监志》,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
脱脱等:《宋史》,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
郭子章:《蠙衣生粤草》,台南:庄严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7年。
郭汝霖:《石泉山房文集》,台南:庄严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7年。
郭庆藩辑:《庄子集释》,台北:木铎出版社,1983年。
陈淳:《北溪先生大全文集》,旧抄本,元至元元年王环翁序,明弘治三年周孟中序,台北:“中央研究院”傅斯年图书馆善本室。
陈锦:《文庙从祀位次考》,济南:山东友谊书社,1989年。
陈龙正:《几亭全书》,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
陈献章:《陈白沙集》,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
陈继儒:《晚香堂小品》,东京高桥情报据日本内阁文库藏明崇祯刊本影印,1991年。
陶望龄:《陶文简公集》,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
嵇璜、曹仁虎等:《续文献通考》,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7年。
焦竑:《国朝献征录》,台北:学生书局,1984年。
焦竑:《焦氏淡园集》,台北:伟文图书公司,1977年。
程颢、程颐:《二程集》,台北:汉京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83年。
冯从吾:《冯少墟集》,兰州:兰州古籍书店,1990年。
黄宗羲:《黄宗羲全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
黄宗羲著:沈芝盈点校:《明儒学案》,台北:华世出版社,1987年。
黄榦:《勉斋先生黄文肃公文集》,清同治五年福州正谊书院刊本,台北:“中央研究院”傅斯年图书馆善本室。
杨东明:《山居功课》,东京高桥情报据日本内阁文库藏明万历四十年(1612)序范炳校刊本影印,1991年。
杨起元:《太史杨复所先生证学编》,东京高桥情报据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序刊本影印,1990年。
万斯同:《儒林宗派》,上海:上海书店,1994年。
叶向高:《苍霞续草》,扬州: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4年。
载琏璋、吴光主编:《刘子全书》,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筹备处,1996年。
邹元标:《邹子愿学集》,东京高桥情报据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序刊本影印,1990年。
邹守益:《东廓先生遗稿》,台北:“中央图书馆”,据明嘉靖末年刊本摄制。
邹守益:《东廓邹先生文集》,台北:“中央图书馆”,据明嘉靖末年刊本摄制。
邹守益:《东廓邹先生文集》,台南:庄严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7年。
邹衮:《邹氏学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邹德涵:《邹聚所先生文集》,台南:庄严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7。
邹德溥:《邹泗山先生文集》,清安成绍恩堂刊本,藏“中央研究院”傅斯年图书馆。
熊赐履:《学统》,济南:山东友谊书社,1990年。
管志道:《问辨牍》,台南:庄严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5年。
管志道:《从先维俗议》,台南:庄严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5年。
管志道:《惕若斋集》,东京高桥情报据日本内阁文库藏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序刊本影印,1990年。
翟台:《水西答问》,台北:艺文印书馆,1967年。
翟台:《惜阴绪言》,台北:艺文印书馆,1967年。
赵仁基:《泾川书院志》,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年。
赵仲全:《梅峰语录》,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
赵所生、薛正兴编:《中国历代书院志》,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年。
刘元卿:《刘聘君全集》,台南:庄严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7年。
刘元卿:《诸儒学案》,台南:庄严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5年。
刘孔当:《刘喜闻文集》,东京高桥情报据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陈邦瞻校刊本影印,1993年。
欧阳德:《欧阳南野先生文选》,台南:庄严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7年。
欧阳德著,王宗沐编校:《欧阳南野先生文集》,东京高桥情报据日本尊经阁文库藏明嘉靖刊本影印,1990年。
谈迁:《国榷》,台北:鼎文书局,1978年。
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台北:华世出版社,1987年。
萧良榦:《拙斋十议》,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5年。
萧良榦:《拙斋笔记》,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5年。
萧良榦:《稽山会约》,台北:艺文印书馆,1967年。
萧良榦:《学测》,1917年翟凤翔等据道光赵氏本影印本巾箱本。
萧雍:《赤山会约》,台北:艺文印书馆,1967年。
萧雍:《赤山会语》,台北:艺文印书馆,1967年。
韩愈:《韩昌黎文集》,香港:中华书局,1972年。
聂豹:《双江聂先生文集》,台南:庄严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7年。
颜钧:《颜钧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
罗大纮:《紫原文集》,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
罗汝芳:《旴江罗近溪先生全集》,台北:“中央图书馆”,据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浙江刘一焜刊本摄制。
罗汝芳:《盱坛直诠》,台北:广文书局,1977年。
罗汝芳:《罗明德公文集》,东京高桥情报据日本内阁文库藏明崇祯五年(1632)序刊本影印,1994年。
罗洪先:《石莲洞罗先生文集》,东京高桥情报据日本内阁文库藏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跋陈于廷校梓本影印,1993年。
罗洪先:《念庵文集》,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
罗钦顺:《困知记》,据日本江户年间和刻本影印,中文出版社出版,广文书局印行,《近世汉籍丛刊》,
罗玘:《圭峰集》,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
释笑峰等撰、施闰章补辑:《青原志略》,台南:庄严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6年。
顾宪成:《南岳商语》,于《顾端文公遗书》,台南:庄严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7年。
(三)现代文献
于化民:《明中晚期理学的对峙与合流》,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
山下龙二:《阳明学の终焉》,东京:研文社,1992年。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编:《近世家族与政治比较历史论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2年。
中国孔子基金会,新加坡东亚哲学研究所编:《儒学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济南:齐鲁书社,1989年。
夫马进:《中国善会善堂史研究》,东京:同朋舍出版,1997年。
毛文芳:《晚明闲赏美学》,台北:学生书局,2000年。
毛礼锐等编:《中国教育通史》,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7年。
王健:《中国明代思想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
王晴佳、古伟瀛:《后现代与历史学》,台北:巨流图书公司,2000年。
加藤常贤监修,蔡懋棠译:《中国思想史》,台北:学生书局,1978年。
古清美:《明代理学论文集》,台北:大安出版社,1990年。
左东岭:《王学与中晚明士人心态》,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
江灿腾:《人间净土的追寻》,台湾:稻乡出版社,1989年。
牟宗三:《从陆象山到刘蕺山》,台北:学生书局,1984年。
羽田亨编:《内藤博士还历贺支那学论丛》,京都:弘文堂书房,1926年。
余英时:《中国近世宗教伦理与商人精神》,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7年。
余英时:《现代儒学论》,River Edge,NJ:八方文化企业公司,1996年。
吴宣德:《江右王学与明中后期江西教育发展》,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
吴宣德:《明代进士的地理分布》,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9年。
吴景贤:《安徽书院志》,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年。
吴智和:《明代的儒学教官》,台北:学生书局,1991年。
吕妙芬:《胡居仁与陈献章》,台北:文津出版社,1996年。
李才栋:《江西古代书院研究》,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3年。
李纪祥:《两宋以来大学改本之研究》,台北:学生书局,1988年。
李焯然:《明史散论》,台北:允晨文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987年。
李新达:《中国科举制度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
和田博士还历纪念东洋史论丛编审委员会编:《和田博士还历纪念东洋史论丛》,东京:大日本雄辩会讲谈社,1951年。
林月惠:《良知学的转折——聂双江与罗念庵思想之研究》,台北:台湾大学出版中心,2005年。
林其贤:《李卓吾的佛学与世学》,台北:文津出版社,1992年。
林国平:《林兆恩与三一教》,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
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编:《朱熹与中国文化》,上海:学林出版社,1989年。
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年。
侯外庐:《宋明理学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
苗春德:《宋代教育》,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
容肇祖:《李贽年谱》,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年。
容肇祖:《明代思想史》,台北:台湾开明书局,1962年。
岛田虔次:《中国における近代思惟の挫折》,东京:筑摩书房,1949年。
徐复观:《中国思想史论集》,台北:学生书局,1983年。
荒木见悟:《中国心学の鼓动と佛教》,福冈:中国书店,1995年。
荒木见悟:《明末宗教思想研究——管东溟の生涯とその思想》,东京:创文社,1979年。
郝延平,魏秀梅编:《近世中国之传统与蜕变》,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8年。
酒井忠夫:《中国善书の研究》,东京:弘文堂,1960年。
酒井忠夫:《道教の综合研究》,东京:国书刊行会,1977年。
马积高:《宋明理学与文学》,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
“中央图书馆编”:《明人传记数据索引》,台北:“中央图书馆”,1978年。
张仲礼:《中国绅士:关于其在十九世纪中国社会中作用的研究》,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年。
张建仁:《明代教育管理制度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
张建业:《李贽评传》,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年。
张灏:《幽暗意识与民主传统》,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9年。
梁其姿:《施善与教化》,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7年。
郭绍虞,《照隅室古典文学论集》,台北:丹青图书有限公司,1985年。
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
陈元晖、尹德斯、王炳照编:《中国古代的书院制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1年。
陈光贻:《中国方志学史》,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年。
陈来,《有无之境:王阳明哲学的精神》,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
陈东有:《人欲的解放——明清社会经济变迁与大众审美》,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6年。
陈万益:《晚明小品与明季文人生活》,台北:大安出版社,1988年。
陈荣捷:《王阳明传习录详注集评》,台北:学生书局,1983年。
陈荣捷:《朱学论集》,台北:学生书局,1982年。
陈学文:《明清社会经济史研究》,台北:稻禾出版社,1991年。
陈学文:《明清时期商业书及商人书之研究》,台北:洪叶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7年。
陈宝良:《飘摇的传统——明代城市生活长卷》,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
章柳泉:《中国书院史话》,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
麦仲贵:《王门诸子致良知学之发展》,香港:香港中文大学,1973年。
麦仲贵:《明清儒学家著述生卒年表》,台北:学生书局,1977年。
傅振伦:《中国方志学通论》,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36年。
嵇文甫:《左派王学》,上海:开明书局,1934年。
程玉瑛:《晚明被遗忘的思想家:罗汝芳(近溪)诗文事迹编年》,台北:广文书局,1995年。
阳明学大系编辑部:《阳明学入门》,东京:明德出版社,1991年。
黄进兴:《优入圣域:权力、信仰与正当性》,台北:允晨文化实业股分有限公司,1994年。
杨天石:《泰州学派》,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
杨布生、彭定国:《中国书院与传统文化》,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
杨晋龙主编:《元代经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筹备处,2000年。
沟口雄三:《中国前近代思想の屈折と展开》,东京:东京大学出版会,1980年。
沟口雄三著,林右崇译:《中国前近代思想的演变》,台北“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思想史研究室,1992年。
沟口雄三著,索介然、龚颖译:《中国前近代思想的演变》,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
沟口雄三著,陈耀文译:《中国前近代思想之曲折与展开》,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
贾顺先:《宋明理学新探》,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
蒙培元:《理学的演变:从朱熹到王夫之戴震》,台北:文津出版社,1990年。
刘季伦:《李卓吾》,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9年。
刘俊文主编,黄约瑟等译:《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六,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
刘虹:《中国选士制度史》,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
刘述先:《全球伦理与宗教对话》,新店:立绪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1年。
钱穆:《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七,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79年。
钱穆:《朱子新学案》,成都:巴蜀书社,1986年。
钱穆:《国史大纲》,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5年。
薛虹:《中国方志学概论》,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
谢国桢:《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钟彩钧主编:《刘蕺山学术思想论集》,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筹备处,1998年。
简锦松:《明代文学批评研究》,台北:学生书局,1989年。
魏嵩山、萧华忠:《鄱阳湖流域开发探源》,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5年。
庞朴:《中国儒学》,上海:东方出版社,1997年。
怀效锋:《十六世纪中国的政治风云》,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1988年。
怀效锋:《嘉靖专制政治与法制》,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
龚鹏程:《晚明思潮》,台北:里仁书局,1994年。
(四)期刊论文
中纯夫:《王畿の讲学活动》,见《富山大学人文学部纪要》,1997,26期。
夫马进:《同善会小史》,见《史林》,1982年,4期65卷。
夫马进:《明末反地方官士变》,见《东方学报》,1980年,52号。
夫马进:《郭汝霖撰〈重编使琉球录〉》,见《使琉球录解题および研究》,冲绳:榕树书林,1999年。
方祖猷:《我国封建社会后期人道主义先驱——王艮》,见《江海学刊》,1982年,2期。
王汎森:《明末清初的人谱与省过会》,见《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1993年,3期63卷。
王汎森:《清初的讲经会》,见《“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1997年,3期68卷。
朱鸿林:《阳明从祀典礼的争议和挫折》,见《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1996年,新5期。
艾尔曼(Benjamin A.Elman):《中国文化史的新方向一些有待讨论的意见》,见《台湾社会研究季刊》,12期。
包弼德(Peter Bol):《地方传统的重建——以明代的金华府为例(1480-1758)》,收入李伯重、周生春编:《江南的城市工业与地方文化(960-1850)》,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
池胜昌:《耿定向与泰州学派》,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硕士论文,1990年。
何淑宜:《以礼化俗——晚明士绅的丧俗改革思想及其实践》,见《新史学》,2000年,3期11卷。
李才栋:《关于书院讲会的几个问题》,见《中国书院》,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年。
吴智和:《明人山水休闲生活》,见《汉学研究》,2002年,1期20卷。
吕妙芬:《施闰章的家族记忆与自我认同》,见《汉学研究》,2003年,2期21卷。
吕妙芬:《明代宁国府的阳明讲会活动》,见《新史学》,2001年,1期12卷。
吕妙芬:《妇女与明代理学的性命追求》,收入罗久蓉编:《无声之声Ⅲ:近代中国的妇女与文化,1600-1950》,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3年。
吕妙芬:《儒释交融的圣人观:从晚明儒家圣人与菩萨形象的相似处及对生死议题的关注谈起》,见《“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1999年,32期。
巫仁恕:《明代平民服饰的流行风尚与士大夫的反应》,见《新史学》1999年,3期10卷。
李庆龙:《罗汝芳思想研究》,台湾大学历史所博士论文,1999年。
沈登苗:《明清全国进士与人才的时空分布及其相互关系》,见《中国文化研究》,1999年,26期。
周振鹤:《从明人文集看晚明旅游风气的形成》,“明人文集和明代研究”学术研讨会宣读论文,汉学研究中心、中国明代研究学会主办,2000年。
林月惠:《良知学的转折——聂双江与罗念庵思想之研究》。台湾大学中国文学博士论文,1995年。
林丽月:《衣裳与风教——晚明的服饰风尚与“服妖”议论》,见《新史学》,1999年,3期10卷。
林丽月:《晚明“崇奢”思想隅论》,见《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报》,1991年,19期。
范毅军:《明清江南市场聚落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见《新史学》,1998年,3期9卷。
夏瑰琦:《略论王艮的哲学思想》,见《杭州大学学报》,1983年,2期13卷。
孙中曾:《证人会、白马别会及刘宗周思想之发展》,收于钟彩钧主编:《刘蕺山学术思想论集》,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筹备处,1998年。
宫崎市定:《明代苏松地方の士大夫と民眾——明代史の素描试み——》,见《亚洲史研究》,1964年,4期。
容肇祖:《何心隐及其思想》,见《辅仁学志》,1937年,1~2期,6卷。
徐泓:《明代社会风气的变迁:以江浙地区为例》,见《“中研院”第二届国际汉学会议论文集》。
曹松叶:《宋元明清代书院概况》,见《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周刊》,1930年,113期10集。
张亨:《朱子的志业——建立道统意义之探讨》,见《台大中文学报》,1992年,5期。
张克伟:《阳明学研究论著目录》,见《书目季刊》,1988年,2期22卷。
曹淑娟:《颜子身讽说的义理性格与时代性格》,见《鹅湖月刊》,1992年,207期。
梁洪生:《江右王门学者的乡族建设——以流坑村为例》,见《新史学》,1997年,1期8卷。
郭齐勇:《中国大陆地区近五年来(1993-1997)的儒学研究》,收入刘述先主编:《儒家思想在现代东亚——中国大陆与台湾篇》,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筹备处,2000年。
陈来:《世纪末中国哲学研究的挑战》,见《哲学杂志》,2000年,31期。
陈来:《明嘉靖时期王学知识人的讲会活动》,见《中国学术》,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
陈荣捷:《欧美之阳明学》,见《王阳明与禅》,台北:学生书局,1984年。
彭国翔:《周海门的学派归属〈明儒学案〉相关问题之检讨》,见《清华学报》,2001年,31期3卷。
曾光正:《不离俗而证真——泰州学派伦理观的研究》,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博士论文,1996年。
程玉瑛:《王艮与泰州学派:良知的普及化》,见《“国立师范大学”历史学报》,1989年,17期。
华山:《论泰州学派——与侯外庐先生商榷》,见《山东大学学报》,1964年,1期。
贺广如:《江右王学及其相关书院之关系研究》。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硕士论文,1993年。
黄绍祖:《道统的由来与周易道统思想》,见《孔孟学报》,1979年,38期。
杨芳燕:《明清之际思想转向的近代意涵——研究现状与方法的省察》,见《汉学研究通讯》,2001年,78期。
福田殖:《罗念庵“冬游记”》,见《阳明学》,1994年,6号。
横田俊辉:《明代文人结社研究》,见《广岛大学文学部纪要》3,1975年。
刘志琴:《晚明城市风尚初探》,见《中国文化研究集刊》1,上海:复旦大学,1984年。
缪进鸿:《长江三角洲与其他地区人才的比较研究》,见《教育研究》,北京:教育研究杂志社,1991年。
钟彩钧:《朱子学派尊德性道问学问题研究》,收入钟彩钧主编:《国际朱子学会议论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筹备处,199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