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熟悉老人活动的照护要点。
掌握老人适宜的活动项目。
能力目标:对老人活动有正确的认识。
能正确指导老人进行活动。
工作任务描述
张大爷,65岁,自述身体状况良好,常年坚持长跑,但膝关节痛。因疼痛持续并加重,家人送至医院检查,通过核磁共振检查发现,膝关节的软骨损伤,最终进行了膝关节镜手术治疗才得以好转。张大爷在得知其疼痛原因为长跑后,决定以后不再进行健身运动。小李作为张大爷的照护护士,在张大爷出院前需要给其进行活动指导。
问题思考:
1.活动对张大爷有哪些意义?
2.张大爷在活动中应坚持哪些原则?
3.小李应指导张大爷进行哪些活动?
工作任务分解与实施
一、评估前准备
1.照护者自身准备:具备老人活动的相关专业知识;着装整齐大方;熟悉老人病历资料及相关检查结果。
2.物品准备:笔、纸、手表、评估用表格等。
3.老人准备:时间安排,老人的健康资料。
二、老人活动的评估
1.目的:老人对活动的认知及需求程度。
2.内容:包括老人一般个人信息、健康史及健康状况、日常生活情况、业余爱好、体格体力、运动习惯、运动强度、运动频率,重点强调评估老人对活动意义、活动注意事项及活动安排的认识。
3.方法:观察(一般状态)、面谈(老人及家属)、评定(标准量表或自制问卷)、查阅(病历)、体格检查(骨骼肌肉状况)。
三、结束评估任务
1.再次确认评估资料的真实性,表达对老人及其家属配合的感谢。
2.告知老人及其家属评估任务结束,并预约进行老人活动指导的时间。
3.注意事项:时间控制、完整记录、尊重老人、规避抵抗、避免冲突。
四、评估资料整理与照护需求确定
1.评估资料整理
小李通过与张大爷及其家人交谈获得如下资料:
一般资料:张大爷,初中文化,农民,育有两个女儿,均已出嫁,现与老伴随大女儿生活在城市已8年,每天习惯早起,常年坚持长跑,工作日会帮女儿接送上小学的外孙。自诉不喜欢城市生活,每天活动较少,多数时间在家中看电视。
能力状况:肩周炎病史15年、慢性阻塞性肺疾史5年。膝关节疼痛半月,诊断为慢性滑膜炎,已做过膝关节镜手术,术后恢复良好。张大爷已坚持长跑3年多,在坚持1年后出现关节疼痛,呼吸加快,朋友告知他这是关节的退行性改变,是老年人的正常现象,应加强锻炼,于是未去医院进行相关检查。近日长跑后疼痛明显加剧,呼吸急促,停止运动休息时症状仍不缓解,夜间休息时也有一定的疼痛,出现入睡困难、易醒,老人白天精神状态不佳,面容憔悴,出现焦虑情绪,一次长跑时摔倒在地,家人及时送医院就诊。来院就诊后医生告知其疼痛加剧与长跑有一定关系,张大爷感到困惑,准备不再进行运动,好好“静养”。
2.活动照护需求分析
张大爷现在的主要照护问题是老人活动认知的偏差,是需要照护者、被照护者共同解决的照护问题。
必备知识
一、老人活动的意义
生命在于运动。步入老年,由于新陈代谢明显降低,各器官的功能随之发生一系列退行性改变。科学研究已证明,老年人机体的结构和功能仍然存在着提高和改善的可能性,合理的运动,可改善组织细胞的代谢,增进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延缓机体的退变和衰老过程。
1.改善肺功能
经常运动可增加呼吸肌的力量,增加肺通气量,提高肺泡张开率,保持肺组织的弹性及胸廓的活动度,改善肺功能,延缓因肺泡活动不足而加厚的老化进程。
2.提高心脏功能,降血压
经常参加运动可推迟心血管系统的老化过程,运动可加强心脏收缩,还锻炼了血管的收缩和舒张功能,改善心肌和血管的氧供应,促进代谢酶活力,改善脂质代谢,降低血脂,延缓血管硬化,因此运动可预防和减少老年人患心血管疾病发生和发展。
3.防治骨质疏松,改善骨骼血液循环
运动可以改善肌肉和骨骼的血液循环,使骨的弹性、韧性增加,增强关节的坚韧性,提高关节的弹性、灵活性和协调性,从而能预防老年性骨质疏松、老年性骨折,延缓骨骼的衰老过程。
4.预防大脑衰老,延缓脑萎缩
运动能维持大脑良好的血液供应,使大脑皮层神经过程的兴奋性、均衡性和灵活性提高,反应的潜伏期缩短,改善脑功能,减缓延缓脑动脉硬化和脑萎缩,并有助于老年人延缓记忆力的减退。
5.运动能增强机体的新陈代谢
运动能加强消化系统的功能,使胃肠道蠕动加强,改善血液循环,增加消化液的分泌,提高消化酶活性,加速营养物质的吸收,同时还能改善和提高肝脏的功能。
6.提高免疫力,减少疾病
运动能提高老年人的免疫力,减少感冒和因感冒继发的扁桃体炎、咽炎、气管炎、肺炎等疾病,以及因气管炎引起的肺气肿、肺心病等。
7.改善心理状态
运动可引起大脑运动中枢兴奋,有利于消除烦恼、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运动可不断增强体质、祛病延年,帮助老年人变得豁达乐观、知天乐命;还可消除孤独、寂寞、悲观等不良情绪,增加生活情趣。
二、老人活动的影响因素
1.大脑及神经系统功能的减退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可出现脑组织血流减少、大脑萎缩、运动纤维减少甚至丧失等神经系统方面的改变,这些改变将影响老年人的平衡状态、运动协调及步态。
2.心脏及血管功能的下降
(1)心输出量减少:老年人的血管弹性减退,当老年人活动量增加时,血管舒张能力下降,回心血量减少,造成心输出量减少。
(2)最快心率下降:老年人的心室壁弹性随着年龄增长有所下降,引起心室的再充盈所需时间延长。因此老年人的最快心率也低于一般成年人,约为170次/分钟。
3.骨骼及肌肉功能衰退
老年人肌细胞减少,肌张力下降,导致骨骼支撑能力下降,老化降低了老年人骨骼系统的张力、弹性、反应时间及执行能力,活动时容易发生跌倒。
4.其他因素
老年人多有机体的退行性改变及患有慢性病,导致其活动耐受力下降。此外,药物的作用或副作用、疼痛、抑郁及孤独等心理因素也会导致老人活动减少或不愿意参加活动。同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及生活水平的改善,现代人的活动机会减少,如:外出时坐车的机会增多,步行减少。
三、老人活动的指导
1.老人活动种类
老人的活动种类大致包括日常生活活动、家务活动、职业活动、娱乐活动。对老年人来说,日常生活活动和家务活动是生活的基本;职业活动属于发展自己潜能的有益活动;娱乐活动则可以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老年人要选择合适的体育锻炼,掌握运动的强度和时间,只有科学锻炼,才能增进健康。
2.老人的活动强度
老年人的活动强度应根据个人的能力及身体状态来选择。心率是监测老年人体育锻炼的理想指标,可通过心率情况来控制活动量。
(1)运动后最宜心率:运动后最宜心率为评价运动量最为简便的方法及标准。一般老年人运动后最宜的心率,即:运动后最宜心率(次/分)=170-年龄,身体强壮的老年人则可用另一计算方法:运动后最宜心率(次/分)=180-年龄。
小贴士:最高运动心率
最高心率的计算公式:男子最高心率=205-年龄/2。女子最高心率=220-年龄。有特殊疾病的老年人应控制其最高心率,如高血压、冠心病老年人运动时最高心率不超过120次,心绞痛者不超过110次。
(2)运动后心率恢复时间:运动后心率恢复时间也是衡量老年人运动量的简便标准。运动结束后在3分钟内心率恢复到运动前水平,表明运动量较小,应加大运动量;在3分钟~5分钟之内恢复到运动前水平表明运动适宜;而在10分钟以上才能恢复者表明运动量太大,应减少运动量。
3.老人适宜的活动项目
(1)慢跑:慢跑是许多老年人喜爱的活动,这种锻炼方法简单易长期坚持,可改善体质和增进健康。慢跑能加速全身血液循环,延缓动脉硬化的进程,改善心肺功能。老年人跑步最佳心率可在80~100次/分钟,跑步的时间每次20~30分钟为宜,每周跑步3~5次为适度。
(2)步行:步行是老人锻炼最简便、安全的运动。步行可调节神经系统,加强新陈代谢,提高呼吸和胃肠系统功能。一般步行速度每小时可消耗200千卡能量,消耗3500千卡能量便可使人体内的脂肪减少450克,对预防和治疗老年人肥胖有一定的作用。
(3)太极拳:享有“老人健身宝”之誉,是适合老年人生理特点且安全而有效的锻炼项目,尤其适用于体质弱及有慢性病的老人。练太极拳能增进心肺健康、预防高血压、动脉硬化、肺气肿等慢性病;还能促进消化吸收功能,加速代谢过程。
(4)门球:是一项没有身体接触、对抗,注重个人竞技发挥,融艺术、趣味、观赏性为一体的休闲运动项目,门球运动能使身体得到全面锻炼,对体质强弱没有要求,挥杆击球强度小,节奏从容,不会过度疲劳,既安全又适度,它可以起到预防疾病、保健、康复的作用,颇受我国老年人喜爱。
(5)其他:广场舞、爬楼梯、倒步行走、游泳、蹬自行车、坐位健身操等运动方式,都适合老年人,老年人可根据体质自行选择。
四、老人活动的原则
每个人适合进行哪种运动,运动量多大,持续时间多长,由于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应根据每个人的性别、年龄、高矮胖瘦、营养状况、身体素质、所患疾病、遗传因素及环境气候影响等来制订适合个人特点的运动锻炼计划。
1.运动的渐进性。首先进行体能消耗小、动作简单的运动项目;待机体适应后再进行体能消耗大、动作复杂的运动项目;运动节奏由慢到快。
2.运动的均衡性。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使呼吸、循环、神经、骨骼肌肉等系统都能得到一定的锻炼,加强各组织器官的功能。
3.运动的对称性。运动中应兼顾左右手足、胸腹身背、两耳、两眼对称运动。
4.运动的交替性。伸与屈、旋与转、散步与跑步、游泳与骑自行车等运动项目交替进行。
5.运动的季节性。根据冬夏气候和运动场地变化,选择适合季节及场地运动项目,如夏季游泳、冬季登山、晴天室外运动、雨天室内运动。
6.运动的趣味性。可根据各人特点和爱好,选择郊游、旅游、钓鱼、浇花、绘画、书法、骑自行车、下棋、跳交谊舞等活动,避免单一活动产生的厌烦情绪。
7.运动的持久性。运动要持之以恒才能产生一定的成效。
五、老年人活动的注意事项
1.重视活动的前准备。运动前应选择舒服的衣服和鞋子,选择环境较好且安全的场地进行运动;进行较剧烈的运动前先做5分钟~15分钟的热身运动,如伸腰、抬腿、慢走等;有慢性疾病的患者应做好活动前的自我检查,如血糖、血压的检查,并携带病情记录卡。
2.活动中的自我监测。运动过程中注意自身心率、呼吸及出汗情况,运动中有心率呼吸稍加快、微微出汗、轻微疲劳等属于正常现象,如出现心率明显加快,呼吸急促应降低运动强度,若出现乏力、胸闷、憋气、大汗淋漓以及腿痛等不适,应立即停止运动,原地休息;休息后症状不缓解者需及时就医。
3.活动后的保健。运动后宜做5分钟~10分钟的自我放松整理活动,使心率和呼吸逐渐降至运动前水平,运动后心率为最宜心率;及时补充丢失的水分,以温开水为宜;及时更换汗湿的衣服,不洗冷水澡;合理安排饮食,补充营养。
4.运动时间适宜。老年人的运动时间以每天1~2次,每次半个小时左右,一天运动总时间不超过2h为宜。早晨运动应在太阳出来后进行,雾天应在雾散尽后再进行运动,下午或晚上活动最好安排在下午5~8点为宜。饥饿时和饭后不宜进行运动,运动后立即入睡影响睡眠。
5.选择合适的运动场地。运动场地尽可能选择空气新鲜、安静清幽的公园、树林、操场、疗养院等地。不宜在硬马路、石板上、人多拥挤的场地跑步和步行。
6.因人而异的运动项目。老年人的运动项目的选择应根据个人体质及喜好进行选择,以达到强身健体和陶冶情操的效果。
7.安全第一。老人运动过程中应避免对身体有损伤的运动及行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老人运动计划的制订应在进行心肺功能及糖尿病等检查后,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进行,避免盲目运动的伤害性。如老人,尤其是有呼吸系统疾患的老人,不宜选择有憋气动作的运动;糖尿病患者出现头晕、心慌、出冷汗等反应时应立即停止运动。
拓展训练
邓爷爷,62岁,退休工人,现居住于某养老机构,爱好户外运动,每周都去爬山,爬山后诉腿疼,每天打2~3小时的乒乓球,时常诉肩膀痛,为此邓爷爷感到很困惑。小周作为邓爷爷的照护员,需要对邓爷爷进行活动指导。
请问:
1.邓爷爷需要坚持运动吗?
2.邓爷爷可能存在哪些活动认知的照护需求问题?
3.小周针对邓爷爷照护需求问题,应给予其哪些活动指导?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分析,并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讨论结果,或角色活动演示指导过程。
推荐阅读
1.大众养生网,http://www.cndzys.com/lnyd/
2.乐龄网,http://www.china5080.com/
3.39健康网,http://www.39.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