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心理康复(1 / 1)

一、概述

运用系统的心理学理论与方法,研究残疾人的心理和社会问题,从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出发,对残疾人的心理障碍进行诊断、评估、咨询与治疗,以提高残疾患者的心理健康的水平。

二、残疾对心理和社会问题

残疾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1.情绪的影响:最明显的是情绪障碍。

2.认知活动的影响:

否认、偏见和偏信、依赖 、固执、宿命观。

3.人格的影响

4.社会因素的影响

——社会对残疾人的态度

——家庭态度

——社会支持系统

——建立心理康复系统

——建立有关人员(同事或家属等)协助支持系统

——建立专家协助支持机制

——建立社区辅助支持系统

——建立个体心理调节机制

三、心理康复

1.心理治疗的原则

——具有高尚的道德和真挚的同情心

——敏锐的观察力

——接纳性原则

——支持性原则

——保证性原则

——综合治疗的原则

2.心理治疗目标

——解除病人的症状

—— 提供心理支持

—— 重塑人格

3.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

(1)支持疗法

支持疗法是一般性心理治疗,其主要特点是:

运用与患者之间的良好关系;关心和支持求治者,使其发挥自己的潜力,面对现实处理问题,以度过心理上的危机,避免精神崩溃;支持求治者应付情感上的困难或心理问题。

(2)行为治疗

是指“以行为学习理论为指导,按一定的治疗程序,来消除或纠正人的不良行为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行为治疗的理论主要有三个方面:经典条件反射理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社会学习理论。

4.心理康复中常用的行为治疗技术

(1)系统脱敏疗法

①放松训练;

②建立恐怖或焦虑的等级层次;

③在放松的情况下,按某一恐怖或焦虑的等级层次进行脱敏治疗。

强化疗法又称操作条件疗法。治疗技术有:行为塑造、正强化、负强化、代币强化、内隐强化等技术。

(2)认知治疗

认知疗法常用的治疗技术有:

①改变求治者的现实评价

接受疾病的事实,要看到功能障碍可以通过训练而改善使器官重新处于新的动态平衡,更好地执行各种康复措施,积极克服困难,争取达到最佳康复效果。

②治疗抑郁的认知技术

a.每日活动计划表;

b.M(mastery)和P(pleasure)治疗;

c.认知重评;

d.转换治疗;

e.角色扮演。

(3)合理情绪疗法(又称认知行为疗法)

ABC理论:

-A(activating events)是指诱发性事件;

-B(beliefs)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

-C(consequence),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

思考题

试述心理康复常用的康复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