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作业治疗是让病人参与不同的作业,参加一定的生产劳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本疗法又称劳动疗法,简称“工疗”。作业疗法不仅能促进人体身心健康,减轻或纠正病态状况,为将来重返生产岗位作准备,而且可以恢复与加强病人社会性活动的能力,学习一定的生产技能,帮助患者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使病人感到生活丰富多彩,幸福愉快,从而增进健康,促进从疾病中康复。
二、目的
1.增强肢体尤其是手的灵活性及协调性;
2.增加功能活动的控制能力和耐力;
3.调节患者心理状态;
4.改善和提高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提高生存质量,使其早日回归家庭,重返社会。
三、基本原则
1.选择作业治疗的内容和方法需与治疗目标相一致;
2.根据患者的功能状态选择适宜的作业活动;
3.根据个人爱好、兴趣,因人而异的选择作业活动;
4.根据患者所处的环境、因地制宜的选择作业活动;
5.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选择作业活动的强度。
四、适应证与禁忌证
1.适应证
(1)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卒中、脑外伤、脑瘫、脑炎、脑瘤术后所致的瘫痪,帕金森病、老年性痴呆、脊髓损伤、脊髓灰质炎后遗症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周围神经损伤;
(2)运动系统疾病:如四肢骨折、截瘫、各种关节炎、关节置换术后、手外伤、软组织损伤等所致的功能障碍患者;
(3)其他系统疾病及各种原因引起的功能障碍患者,如心肺系统疾病、糖尿病、烧伤、小而精神发育迟缓、先天性畸形、学习障碍以及精神心理障碍性疾病等。
2.禁忌证
作业治疗虽然应用广泛,但对于严重精神、意识障碍,且不能合作的患者,急、危重症及病情不稳定的患者,或需要绝对休息的患者,均属于作业治疗的禁忌证。
五、作业疗法的作用
1.促进机体功能改善与恢复
通过作业训练,可增强肌力和增加耐力,改善异常的肌张力状态,维持正常的关节活动范围,防治关节及软组织挛缩与肌肉萎缩,保持各种运动的柔和性、协调性和灵巧性。
2.促进残余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
通过训练并安装假肢等,使残余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还可以预防肌肉萎缩、减轻或预防畸形的发生,提高对疼痛的耐受力,从而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等。
3.改善精神心理状态
在疾病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心理精神异常,通过有益身体健康的作业活动和提供情绪发泄的条件与场所,使患者在心理上得到调节和疏导,可减轻残疾者或患者的抑郁、恐惧、愤怒、依赖等异常心理和行为。
4.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DL训练可以使患者重新获得已失去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帮助其建立新的活动技巧,掌握自助具的使用方法,使其在不依赖他人的情况下独立完成翻身、起坐、穿衣、进食、个人卫生、行走等活动,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5.促进工作能力的恢复
患者要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能力,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和适应过程,作业疗法则是恢复他们这方面独立性的最好形式。
6.就业前功能评测
可帮助确定较合适的工种,增加就业机会。
六、基本内容
作业疗法主要是根据不同的个体,选择对其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起到一定帮助的适合患者个人的作业活动,并要求符合患者的兴趣,让患者自觉参加,同时为患者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另外,还要考虑到患者的文化背景、生活和工作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所以选择作业活动的内容极为广泛一般常用的有如下几种:
(一)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这是作业疗法师的主要工作之一。因为任何患者在遭受意外或患病后,基本的日常生活活动常常是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例如:个人卫生(洗脸、刷牙、梳头)、吃饭、穿脱衣服、如厕等,需要让患者通过学习获得独立完成的能力,如不能完全独立,也要尽可能通过参加这些活动,能够部分的独立完成。
(二)功能性的作业活动
功能性的作业活动又称运动性的作业活动,患者无论进行哪一种作业活动都必须完成相应的动作。例如:沙板磨可以通过工作条件的变化,扩大关节的活动范围,增加负荷,改变动作复杂性,使患者的肌力、关节活动度、协调性、体力、耐力及平衡能力等各方面得到提高,因此作业疗法师可以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将种种动作巧妙地贯穿到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对患者进行治疗。
(三)心理性的作业活动
是通过作业活动改善患者心理状态的一种疗法。例如:偏瘫患者患病后在不同时期表现出否认、不安、急躁、抑郁、悲观等各种复杂的心理状态。作业疗法师应该通过作业活动给患者以精神上的支持,减轻患者的不安与烦恼或给患者提供一个发泄不满情绪的条件,如利用木工、皮革工艺、编织等作业活动,使患者在活动中得以解脱。还要设法创造条件,与患者进行交流,这是一种特殊的心理治疗方法。
(四)辅助具配制和使用训练
辅助具是患者在进食、着装、如厕、写字、打电话等日常生活、娱乐和工作中为了充分地利用残存功能,弥补丧失的能力而研制的简单实用、帮助障碍者使之自理的器具。辅助具大部分是治疗师根据患者存在的问题予以设计并制作的简单器具,如防止菜、饭撒落的盘档,改造的碗、筷、协助固定餐具的防滑垫、加粗改型的勺、叉,帮助手完成抓握动作的万能袖袋等。又如偏瘫患者常出现有规律性的功能障碍,治疗师设计比较成功的辅助具,有助于患者功能的恢复,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
(五)假肢使用训练
假肢是为补偿、矫正或增强患者已缺失的、畸形的或功能减弱的身体部分或器官,使患者最大限度地恢复功能和独立生活的能力而制作的。上肢假肢常供肩关节离断,上臂、肘、前臂截肤者使用。前臂假肢由机械假手、腕关节结构、接受腔及固定牵引装置等构成。上臂假肢比前臂假肢多出一接受腔和一肘关节。肌电前臂假肢是利用患者残肢的肌电信号,加以放大后控制微型直流电动机以驱动假手各结构的一种新型假肢。装配上肢假肢后需要利用假肢进行功能活动的训练,这个工作由作业疗法师来完成。患者需要反复训练,以达到熟练使用假肢的目的。
(六)职业前训练活动
职业前训练活动包括职业前评价和职业前训练两部分。当患者可以回归社会,重返工作岗位之前,必须进行身体和精神方面的能力测定、评价。如果在哪个方面仍有困难,就要通过实际上作训练提高患者适应社会的能力,为其复职创造条件。职业前评价不仅仅是工作质量、数量、工作效率的评价,而且要对工作的计划性、出勤、对上级和同志的态度等人际关系问题进行全面评价和训练。
(七)娱乐活动
各种娱乐活动不仅有助于身体功能的改善,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患者克服消极情绪,增加患者之间的交流。
七、作业疗法处方
作业疗法处方是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个人爱好、生活环境、身体状况及残疾程度的评定结果,拟定的作业治疗的计划或阶段性实施的方案。作业治疗处方包括作业治疗的项目、目的、方法、强度、持续时间、频率及注意事项等内容。
(一)治疗目标与项目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诊断、职业、身心功能评定结果、个人专长、兴趣及生活条件,明确作业疗法的目标,选择作业疗法的项目和重要训练点。如增强上肢肌力,扩大关节活动范围、改善手的精细功能等。
(二)治疗剂量
作业的强度受很多因素影响,如作业时患者的体力和脑力状况、体位和姿势、作业的材料和用具、技巧、是否加用辅助用具等。制定处方时必须详细具体规定,并在疗程中根据患者的适应性与治疗反应及时给予调整。强度的安排与调整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作业治疗量的选择可参照表4-1的相近代谢当量(METS)值。
表4-1 作业活动相近代谢当量(METS)值
(三)治疗时间和频度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安排,一般每次20~40分钟,每日一次。出现疲劳或不适等不良反应时应缩短时间,减少频度。
(四)作业疗法的分析和治疗方法的选择
1.作业活动的分析
在选择作业活动之前,首先要对作业活动的性质、特点、治疗作用等进行详细的分析,明确所选择的活动对病人的治疗作用。
(1)作业性质分析
分析作业是脑力的,还是体力的,是否与病人的病情相适应。
(2)技能成分分析
①运动方面:运动的协调性和柔韧性、耐力等;
②感觉方面:视觉、听觉、触觉、本体感觉等;
③认知方面:定向力、记忆力、注意力、表达力、理解力、判断力、计算力等;
④心理方面:独立自主精神、顺应精神、积极性、现实感、自制力、自尊心等;
⑤社会交往方面:集体精神、合作共事精神等。
(3)患者的功能状况分析
①患者的姿势与体位;
②关节运动方向和活动范围;
③肌肉收缩的方式;
④抵抗负荷能力;
⑤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⑥能否独立完成或需借助器具才能完成。
2.作业方法选择
根据不同个体,选择对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起一定治疗作用的内容,各种作业内容在一定范围内允许自己挑选,自觉参加。原则是从小量到大量,循序渐进,不致疲劳。
(1)按运动功能训练的需要选择
①肩肘屈伸功能训练:选择木工(砂磨、刨木、拉锯、打锤)、在台面上推动滚筒、推磨砂板、擦拭桌面、篮球运动等;
②腕指关节功能训练:选择油彩、绘画、和泥、和面、打乒乓球等;
③手指精细活动功能训练:选择编织、泥塑、捡拾珠子或豆子、打结、拼图、刺绣、弹琴、书法、打字等;
④髋膝屈伸训练:选择踏自行车、上下楼梯等;
⑤足踝活动训练:选择脚踏缝纫机、脚踏风琴、踏自行车等;
⑥增强肌力作业训练:选择拉锯、刨木、捏饺子、木刻、踏功率自行车等。
(2)按心理及精神状况调整的需要选择
①为转移注意力,选择下棋、玩牌、游戏、社交等趣味性活动;
②为镇静、减少烦躁,选择绘画、刺绣、编织等简单、重复性强的作业;
③为提高自信心,选择书法、雕塑、制陶等艺术性作业及手工艺作业;
④为宣泄过**绪,选择锤打作业及重体力劳动等作业;
⑤为减轻罪责感,选择清洁、保养、打结等简单手工劳动。
(3)按社会生活技能和素质训练的需要选择
①培养集体生活习惯和合群性,选择歌咏比赛、文艺晚会等集体性活动;
②培养时间观念、计划性和责任感,选择计件作业、计划工作等。
(五)注意事项
在选择作业活动时,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
1.患有心脏、呼吸疾病的患者,选择作业治疗时应充分考虑病员的能量消耗以防意外。要考虑作业治疗强度,否则就有可能导致疲劳、病情恶化、进而丧失作业治疗的安全性。
2.有共济失调,感觉缺失以及空间定位觉缺乏的病人在处理灼热或锐利物体时易发生危险。
3.作业治疗师应考虑的问题,该项活动的具体做法、活动的基本要点,全部过程所需要的工具、设备、材料、如何指导才能使患者理解活动的目的意义和操作方法、是否有更合适的活动、为什么选择这项活动、何地进行活动、何时进行训练等。
思考题
患者,男性,61岁,退休干部,患有严重的抑郁症,有“高血压病”史十余年,无其他基础疾病。患者退休后多待在家中,很少与外人说话,从不参与社会活动。
问题:请为该患者制定适合的作业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