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家长都希望孩子在早期阶段接受一定程度的音乐教育,各种培训机构、产品林林总总,令人眼花缭乱。本篇短小的文字无意提供完整而全面的选择指导,我更关心那些有可能影响孩子一生的误区,希望帮助家长不再做冤枉和毫无意义的投资——更重要的是:为孩子选择一个积极、卓有成效和影响深远的音乐教育。
学习乐器?
首先,单纯的“听”音乐产生的效应,可以说是被动式的,无论是对孩子艺术修养的深化,还是关于非智力因素的养成,学习乐器都是最值得推荐的方式。对于儿童来说,从小接受古典音乐的欣赏和乐器训练,会习惯于接受一个持续时间较长的、大容量高密度的(音乐)信号,这本身对于孩子的专注力和接受能力的培养是大有裨益的。乐器训练除了是对音乐能力的培养,同时可以更好地提高智商,培养意志力、专注力,强化自控能力,实现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双重飞跃。看看那些练琴又快又好的孩子,他们在班上的成绩通常也一样优秀,便是一个佐证。
诚然,学习很多种乐器都能够作为艺术教育的入门途径,但是相较其他乐器来说,钢琴(键盘乐器)学习较少依赖天赋,对手指的先天条件要求不是特别苛刻,而更多依赖后天的努力,钢琴讲求十指各自的独立性和协调(想象一下多线程的CPU),对大脑的开发可谓非常完善、彻底和全面。钢琴学习同时是个“视谱—练琴—背谱—演奏”的全面过程,尤其训练大脑的“符号—逻辑”反应和转化系统……所谓眼明手快,聪明且伶俐。像钢琴这样可以同时演奏多个声部的乐器,我们将其归为复音乐器,能够演绎只有交响乐队才能演奏的乐章,无论是和声还是复调——代表音乐技术最复杂艰深的音响、结构都可以在钢琴音乐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它能够真正培养全面的、绝对的内心听觉和音乐素质。
奥数还是围棋?
单纯的数学学习,或是棋艺训练,只能训练逻辑和计算能力,而且有可能有副作用:会抑制创造力和情商的发育,而且可能减缓人的神经反应速度,简单地说:没有家长会希望孩子将来变成一个数学超强的“呆子”。而诸如街舞和武术的练习只能增进小脑发育,而不是大脑。古人也知道艺不在多、在于精的道理。笔者的个人建议:在当前学生课业负担沉重的情况下,课外活动少而精是比较现实的,而选择学习音乐(乐器)无疑是最明智的选择。
娘娘腔?
古典音乐中固然有肖邦的夜曲那样的充满了柔情蜜意、带有沙龙气质的音乐,但这样的作品并不占有数量上的绝对优势,别忘了肖邦也有叙事曲和波兰舞曲那样大气磅礴的作品,就连夜曲,在其温润外衣下,也有着执着的气质和风骨,否则舒曼也不会评价肖邦音乐为“藏在花丛中的大炮”了。更不要说贝多芬那些充满了意志力,饱含着光辉灿烂的个人奋斗精神的作品了。诸如理查·施特劳斯《阿尔卑斯山交响曲》那样的作品中,你难道感受不到强烈的男性化气质?雄浑的山势、有力的轮廓、粗犷的线条……而这样的气质在瓦格纳的作品中更俯拾皆是。
千万不要因为怕孩子变得女性化,而令孩子错失接受音乐教育和影响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