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已经被各种胎教音乐的产品和广告搅烦了,一种强烈的抵触情绪让你开始怀疑音乐胎教完全是商家的骗局——很不幸,这回你错了。音乐胎教对胎儿智商的提升和音乐能力的培养,不但是显而易见的,而且是经过实验支持的。经过音乐胎教的孩子,在成长阶段,通常都有着突出的表现。
为什么是古典音乐?为什么不可以是流行歌曲或是原生态?答案在于,古典音乐是复音性的音响,完全遵循植根于物理声学的“和声”和“复调”体系——这种横向上复杂的多线性关系及纵向上纷繁多变的瑰丽和声、色彩变化,能够最大限度刺激脑神经,特别是在胎儿和幼儿时代刺激大脑发育。具体在音乐作品中,不同的乐曲和段落,具有极其复杂多变的节奏变换和微妙律动,音乐的立体结构和复杂层次,能够提升空间感受力和想象力——古典音乐是立体型的音响形态,具有音高属性高度严密性的和复杂的结构性、繁复细腻的层次性,以及声像层面深度和广度意义上的空间布局……从各个方面和角度给予大脑立体性的高密度信号流。
有一点倒真的值得怀疑:很多唱片宣传册中宣称莫扎特的音乐对于智商提升的效果最明显。其实,真正的实验往往指出:这是无法证实的。大部分实验都告诉我们:其他人的作品和莫扎特的作品具有一样的效应。
市场上很早就有那种所谓“贴附式”的胎教仪,即一对小型的连接着播放器的可以紧贴孕妇腹部的喇叭。说明书中宣称这样可以将胎教效果最大化——迄今为止,这种做法是否真的有效,还有待论证。但这一产品带来了致命的危险:应用这一产品的母亲在胎儿降生后,发现孩子的听觉系统不同程度地受到损害(听力损伤),罪魁祸首便是贴附式胎教仪。这笔投资不但冤枉,而且可能适得其反——留下永生的遗憾。
事实告诉我们:两类声音是会损害胎儿听觉的:一是过于响的声音;二是过于尖利的声音。实验指出:特n定频率范围的声音对胎儿才是安全的(通常为500Hz~2000Hz),市场上多数胎教音乐唱片均没有(在权威机构的指导下)作削频和带通处理。对于胎儿来说,紧贴肚皮的喇叭带来不可预测的危险响度;对于家长来说,要么学会用均衡器滤掉危险的频段,要么就去购买做过削频和带通处理、权威机构监制的胎教音乐。如果都做不到,至少,用尽可能小的音量吧,并且不要将身体紧贴音箱,声音以孕妇自己刚刚能听到为宜。
许多心切的家长在得知受孕第一天便开始迫不及待地进行音乐胎教。可是医学研究告诉我们,胎儿的听觉系统在5个月后才发育成熟,才有可能有完整的声音感觉。在早于5个月的时间进行胎教,不但无效,而且可能损害胎儿发育中的听觉系统。在受孕5个半月,甚至6个月时再开始胎教,完全是合理的。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尽管古典音乐的胎教对于智商提升具有明显的作用,但无论如何这一作用不应被夸大,而且,即使是从统计意义讲,也一定会有一小部分人群效果不明显,甚至似乎毫无用处。这完全是个体差异导致的。希望家长和乐迷们能够理性看待这一事实。积极,但理性地实施胎教:完全没必要将货架上所有的胎教音乐和莫扎特唱片一扫而空,适量即可。
音乐胎教总的原则是,少量多次,高度重复,滚动更新。一天连续听两个小时,效果往往不如在上午下午各听一个小时。把50张唱片一口气听完,效果往往不如先熟悉其中的5张~10张,然后再缓慢填充进新曲目。孕妇完全没必要像在音乐厅一样,正襟危坐。在任何时刻和情况下,都可以把音乐作为背景来播放,音乐胎教其实不必单独占用时间,但需要家长和乐迷朋友精心地计划,规律地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