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戚专权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最主要的就是加重了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据史书记载,五侯群弟,争为奢侈,贿赂珍宝,从四面八方而至,后庭姬妾各数十人,奴隶成百上千,歌舞倡优,狗马驰逐,起土山渐台,大治第室,洞门高廊阁道,望不到头。百姓为之歌谣:“五侯初起,曲阳最怒,坏决高都,连竟外杜,土山渐台西白虎。”[15]借成都侯王商穿都城引水,曲阳侯王根修渐台类似白虎殿,来表示王氏敢僭天子之制,奢侈靡费无以复加。他们还通敏人事,好士养贤,倾财施予,以相高尚。这就更加加重了他们的奢侈。这时,上层不满,商人破产,民众生活困苦,一场大乱不可避免地就要爆发了。
王莽改制扰乱了社会秩序,偏偏这个时期又是天灾人祸频仍的时期。公元21年(地皇二年),关中大饥,王莽多派大夫谒者分教百姓煮草木为汁,汁不能吃,却造成了新的烦费。夏天,蝗虫又从东飞来,遮蔽天空,直至长安,甚至进入未央宫。王莽悬赏发动吏民捕击。流民入关有数十万人,政府设立养赡官禀(给)食。使者监领,他们与小吏共同盗窃禀食,流民因饥饿而死的十有七八。
再加上盗贼、军队相互为患。孙喜、景尚、曹放等击贼不能胜,军师放纵。公元22年(地皇三年)4月,王莽派太师王匡、更始将军廉丹率10万军队向东镇压起义,所过放纵,东方出现了民谣:“宁逢赤眉,不逢太师,太师尚可,更始杀我!”[16]百姓生活更加艰难。
一、上层的反叛
在王莽夺取汉朝政权过程中,就有人反抗。公元8年(居摄三年),期门郎张充等6人谋共劫王莽,立楚王,被发觉,诛死。新室建立后,反抗仍未停止。公元9年(始建国元年),长安有狂女子名叫碧的在道上呼喊:“高皇帝大怒,趣归我国。不者,九月必杀汝!”[17]王莽下令逮捕她,并想将其杀死。而负责惩治的掌寇大夫陈成却自行离任。这年,真定刘都等谋举兵,被发觉,诛灭。
公元10年(始建国二年)11月,立国将军孙建上书:西域将领报告,戊己校尉史陈良、终带杀校尉刁护,劫掠吏士,自称废汉大将军,逃亡匈奴。同月,又一男子拦住他的车子,自称三汉氏刘子兴,汉成帝下妻(小妻)的儿子,刘氏当复。当即逮捕,审问后得知为长安人,名武仲。结果,武仲和陈良的亲属皆受牵连。孙建就势建议京城中废除汉朝宗庙,王莽诏可,并改女儿定安太后号为“黄皇室主”,以示与汉朝断绝任何关系。
甄丰、刘歆原为王莽心腹,帮助他一步步夺取汉朝政权,所谓“安汉公”、“宰衡”称号以及封王莽母亲、两个儿子、侄子,等等,都是甄丰等共谋的,甄丰、王舜和刘歆等也因此而富贵。可这几人并不想让王莽居摄。此后的居摄是由刘庆等倡议的,甄丰等人只是不敢违逆其意而已。甄丰的孙子、刘歆的两个儿子都受封为侯,甄丰、刘歆一方面心满意足;另一方面又害怕汉朝宗室和天下豪杰。甄丰的儿子甄寻为侍中京兆大尹茂德侯,自做符命,称新室当分陕为二,立二伯,甄丰为右伯,太傅平晏为左伯。王莽立即听从,任命甄丰为右伯。还未上任,甄寻又做符命,称原汉平帝皇后黄皇室主为寻之妻,王莽大怒,说:“黄皇室主乃天下之母,这是什么意思!”于是下令搜捕甄寻,寻逃亡,甄丰自杀。甄寻随道士入华山,一年后才逮捕,牵连公卿党亲列侯以下多人,包括刘歆之子侍中东通灵将、五司大夫隆威侯刘棻及门人侍中骑都尉丁隆等,死者达数百人。甄寻手里有纹理像“天子”二字,王莽下令割下其手臂来看,说:“这是一个‘大子’,或者是‘六子’呀,六者,戮也。恰恰说明甄寻父子应当杀戮而死。”于是下令“流”刘棻于幽州,“放”甄寻于三危,“殛”丁隆于羽山,仿效大舜罚共工的故事,用驿车载着尸体送去。
这时,天下官吏因得不到俸禄,便并为奸利,郡尹、县宰家累千金。王莽下令没收边疆官吏不正当所得的五分之四,以助边急。派公府士快速传达天下,调查贪饕。于是,官吏告其将,奴婢告其主,本意是要禁奸,结果奸越来越多。
公元21年(地皇二年),魏成大尹李焉与卜者王况谋叛。王况列举王莽罪状,第一是民田奴婢不能买卖,第二是数改钱货,第三是征发烦数,第四是军旅**,第五是四夷并侵,因此,百姓怨恨,盗贼并起。并造谶书及王莽君臣吉凶日期,共有10余万言。李焉令属下抄写其书。有官吏向王莽告密,李焉被捕死在狱中。
公元23年(地皇四年),有人告发王涉、董忠、刘歆密谋反叛,王莽下令处死董忠,刘歆、王涉自杀。
二、各地的起义
公元11年(始建国三年),为伐匈奴单于知,诸将在边等待大队人马集结,官兵放纵,而内地愁于征发,民众放弃城郭流亡成为盗贼,并州(今山西省大部)、平州(今河北省东部辽宁省西部沿海地区)尤其严重。
公元15年(天凤二年),有讹言说黄龙堕死黄山宫中,百姓奔走往观者有万数,王莽恶之,逮捕查谣言之起,不能得。
公元17年(天凤四年),临淮(今江苏省北部地区)的瓜田仪等为“盗贼”,靠近会稽长州(今江浙地区)。琅邪(郡治在今山东诸城一带)女子吕母因儿子为县官冤杀而起义,攻海曲县(今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西部),杀死县宰,以祭儿子,引兵入海,人众达数万人。
公元18年(天凤五年),力子都、樊崇等起义于琅邪,众数万,因用红色染眉毛为标记,而称赤眉。
公元20年(地皇元年),南郡张霸、江夏(今武汉周围湖北省南部和湖南省北部一带)羊牧、王匡等起义于云杜绿林(今湖北京山),号曰“下江兵”,聚众万余人。
公元21年(地皇二年),三辅地区纷纷起义,史家用“盗贼麻起”,比喻起者如乱麻一样多而纷乱。王莽设置捕盗都尉官,令执法谒者追击于长安城中,建鸣鼓攻贼幡,而使者随其后。
三、王莽的败亡
《汉书》说王莽长相特殊,大嘴短颐,眼睛突出,眼球发红,大声而嘶,身高七尺五寸,好穿厚底鞋,戴高帽子,用氂装衣,胸高仰面,看左右都好像俯瞰。公元10年(始建国二年),有人问黄门待诏,待诏告诉人家王莽长相是“鸱目虎吻豺狼之声,所以能吃人,也会被人所吃”。问者上告了王莽,王莽杀死待诏,而封赏了上告的人。后来,王莽常常用云母屏面遮挡,非亲近之人不得见到。这是旧史家的描写,其实所有的皇帝都要遮挡面容,不会让外人轻易看到的。新室建立后,反对者不断,所以王莽更要考虑安全问题。据说王莽每当外出,都先搜索城中,名叫“横搜”,公元12年(始建国四年)2月,就横搜5天。可见王莽对外界的恐惧。
公元23年(地皇四年)3月,平林、新市、下江兵将共立圣公(刘玄)为帝,恢复汉朝统治,改年号为更始元年,拜置百官。随后汉兵乘胜保卫宛城(今河南省南阳市)。王莽听说后甚感恐惧,他想向外界显示自己的沉着镇定,便染其胡须和头发,进所征天下淑女杜陵史氏为皇后,聘黄金3万斤,车马奴婢杂帛珍宝以巨万计,举行盛大典礼,封皇后的父亲史谌为和平侯,并任命为宁始将军,史谌的两个儿子也任命为侍中。王莽整日与方士涿郡昭君等在后宫考验方术。
4月,汉军刘秀等部攻下颍川(今河南省禹州市)、昆阳(今河南省叶县)、郾(今河南省漯河市)、定陵(今河南省河南漯河市郾城区西北)。王莽更加恐惧,派大司空王邑火速赶到洛阳,与司徒王寻发众郡兵力百万,号“虎牙五威兵”,平定山东,一切由王邑决断。王邑到达洛阳,州郡各选精兵,牧守自将,定会者42万人,其余的尚在路途,络绎不绝。史家惊叹:“车甲士马之盛,自古出师未尝有也。”[18]6月,新室大军包围昆阳,被前来营救的刘秀击破,几十万人马,顷刻间瓦解,王邑独与所将长安勇敢数千人回到洛阳。关中闻之震恐,盗贼并起。
这时汉军盛传王莽毒死汉平帝,王莽听到后便集会公卿以下到王路堂(前殿),打开当年为汉平帝请命时做的金縢之策,涕泣以示群臣,表明自己没有害死汉平帝的动机。
成纪隗崔兄弟劫持大尹李育,以兄子隗嚣为大将军,攻杀雍州(今甘肃省)牧陈庆、安定(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卒正王句,合并其众,移书郡县,历数王莽罪恶万倍于桀纣。析人邓晔、于匡起兵南乡(今河南省随县),开始时百余人,析宰请降,合并其众,邓晔自称辅汉左将军,于匡称右将军,攻克析(今河南省淅川县)、丹水(今河南湖北交界的丹江)、攻武关(今陕西商县东),都尉朱萌投降。王莽更加忧虑,不知计策所出。崔发建议说:“《周礼》、《左氏春秋》国有大灾,则哭以厌之。所以《易》称‘先号啕而后笑’。应该呼喊告天以求救。”王莽自知失败,便率领群臣至南郊,陈其符命本末,仰面告天说:“皇天既命授臣莽,何不殄灭众贼?即令臣莽非是,愿下雷霆诛臣莽!”[19]喊毕,捶胸大哭,气尽,伏地叩头。又作告天策,自陈功劳千余言,命诸生和小民早晚相会痛哭,为他们设立飧粥,凡能十分悲哀并能诵读策文的,便任命为郎,得到任命的达五六千人。
此后,王莽还做了一些努力,都是徒劳的了。
在最后的战斗中,新室扬州牧李圣战死,司命孔仁兵败自杀,临死时说道:“我听说‘吃人饭的死人事’。”曹部监杜普、陈定大尹沈意、九江连率贾萌都守卫各自的郡治不降,最后为汉兵所诛。太师王匡、国将哀章投降洛阳,传至宛,被斩。史谌、王延、王林、赵闳投降,被杀。严尤、陈茂自昆阳败后,到沛郡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自称汉将,投降汝南的刘圣,后失败并死。
四、昆阳大战与汉朝的再度统一
汉朝的再度统一是在刘秀的领导下完成的。
刘秀开始时骑牛,杀掉新野(今河南省新野县)尉后才得到马骑,打了几次胜仗,军中分财物不均,众人怀恨,要攻诸刘,刘秀把宗族人等的缴获都给了他们,众人这才高兴。
此时新室军队的将领严尤向王邑提出建议:“昆阳城小而且坚固,而称天子者(指刘玄)却在宛,我们应该急速进兵宛城,宛城的敌人败了,昆阳自然也就服了。”王邑以为自己统帅的百万大军所向无敌,昆阳不能拿下,还怎么交代?便下令包围昆阳。大军包围数十重,列营百里,云车十余丈,瞰临城中,旗帜蔽野,尘埃连天,鼓角之声数百里都可听到。军士们有的挖地道,有的用冲车,有的用楼车,积弩乱发,矢如雨下,城中的人出门打水都要背着门板才行。守将王凤等乞降,遭到拒绝。王寻、王邑意气骄横,他们确信胜利就在眼前。
这年九月初三(庚戌日),三辅兵民攻杀王莽(汉建寅,以夏历正月为岁首,新室建丑,以夏历12月为岁首,所以新室的10月就是汉朝的九月,王莽死于新室地皇四年十月初三,这一天是汉朝更始元年的九月初三),传首级至宛。汉军北都洛阳,以刘秀行司隶校尉。刘秀从此设置僚属,制定章程,整顿队伍。三辅吏士前来迎接更始帝刘玄,见诸将军队,都戴着简单的头巾,穿着妇人的衣裳,忍不住嗤笑;当看到司隶僚属,却肃然起敬,有的老吏喜不自胜,垂涕道:“没想到今日又见到汉官威仪了!”
刘玄来到洛阳,委派刘秀以破虏将军行大司马事。10月,命刘秀持节北渡黄河,镇抚州郡。所到之处,他都恢复汉代制度,废除新室政策。
公元24年(更始二年)2月,更始帝刘玄进入长安。
有卜者王朗,自称成帝下妻所生子,名子舆,在邯郸自立为天子。公元24年(更始二年)5月,刘秀攻克邯郸,诛灭王朗,收取文书,得到部下与王朗交通的文书数千章,当众焚毁,宣称,希望因此而不安者得到安心。刘玄派侍御史持节立刘秀为萧王,要求他回到洛阳。刘秀以河北未平为借口,给予拒绝。从此,刘秀脱离了更始帝刘玄,开始独立发展。
这时各地割据形势异常复杂,长安乱政,四方背叛。睢阳(今河南省商丘睢阳区)有梁王刘永,巴蜀(今四川省和重庆市)有公孙述,李宪立为淮南(今安徽省淮南市)王,秦丰自号楚黎王,琅邪有张步,东海(今山东省枣庄市)有董宪,汉中(今陕西省南部)有延岑,夷陵(今湖北省宜昌一带)有田戎,此外,还有铜马、大肜、高湖、重连、铁胫、大抢、尤来、上江、青犊、五校、檀乡、五幡、富平、获索等队伍,征战不休,社会秩序混乱。刘秀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展开与各地豪杰的征战。
公元25年(更始三年)正月,平陵人方望立前汉孺子刘婴为天子,刘玄派丞相李松打败方望,斩杀刘婴。4月,公孙述自称天子。刘秀在与这些势力征战中,取得一些胜利,剿灭了河北的铜马势力。到达鄗(今河北省柏乡县北)时,他的同学强华从关中奉《赤伏符》来到,谶语曰:“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24]所谓“四七”,按照他的解释,是说从刘邦至刘秀初起,一共228年;“火”即汉朝的德运。群臣借势劝进,六月己未,刘秀即皇帝位,改年号为建武元年。
这个月,赤眉立刘盆子为天子。
9月,赤眉攻入长安,更始帝刘玄逃奔高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区)。刘秀下诏,封刘玄为淮阳王,宣布给予保护。12月,赤眉杀害刘玄。隗嚣据陇右(今甘肃一带)。
公元26年(建武二年)正月,刘秀大封功臣,重修高庙,建社稷于洛阳,始正火德。赤眉焚长安宫室,发掘园陵,寇掠关中。刘秀命大司徒邓禹攻入长安,派遣府掾奉十一帝神主纳于高庙。
2月,下诏省刑罚。
5月,封更始帝刘玄册封的元氏王刘歙为泗水王,故真定王刘杨子刘得为真定王,周后姬常为周承休侯。下诏嫁妻卖子欲归父母的,听之,不许拘执。此后,多次下诏免奴婢为庶人。
12月,恢复王莽所废黜的汉宗室列侯。
公元27年(建武三年)正月,刘秀大将冯异在崤底(崤山谷地,今河南省渑池西南)大破赤眉。刘秀亲自出征,驻跸宜阳(今河南省宜阳县),赤眉请降,献汉传国玺。此后,一路顺畅,不断取得胜利,到公元36年(建武十二年)冬11月,刘秀大将吴汉等大破公孙述,述受伤而亡。至此,各路势力基本剿灭。史家称“郡县皆降,天下归汉”。
[1] (东汉)班固:《汉书》卷98《元后传》。
[2] (东汉)班固:《汉书》卷99中《王莽传》。
[3] (东汉)班固:《汉书》卷99中《王莽传》。
[4] (东汉)班固:《汉书》卷99中《王莽传》。
[5] (东汉)班固:《汉书》卷99中《王莽传》。
[6] (东汉)班固:《汉书》卷99上《王莽传》。
[7] (东汉)班固:《汉书》卷98《元后传》。
[8] (东汉)班固:《汉书》卷98《元后传》。
[9] (东汉)班固:《汉书》卷99中《王莽传》。
[10] (东汉)班固:《汉书》卷24上《食货志》。
[11] (东汉)班固:《汉书》卷99中《王莽传》。
[12] (东汉)班固:《汉书》卷99中《王莽传》。
[13] (东汉)班固:《汉书》卷99中《王莽传》。
[14] (东汉)班固:《汉书》卷99中《王莽传》。
[15] (东汉)班固:《汉书》卷98《元后传》。
[16] (东汉)班固:《汉书》卷99下《王莽传》。
[17] (东汉)班固:《汉书》卷99中《王莽传》。
[18] (东汉)班固:《汉书》卷99下《王莽传》。
[19] (东汉)班固:《汉书》卷99下《王莽传》。
[20] (东汉)班固:《汉书》卷99下《王莽传》。
[21] (东汉)班固:《汉书》卷99下《王莽传》。
[22] (东汉)班固:《汉书》卷99下《王莽传》。
[23]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1上《光武帝纪》。
[24]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1上《光武帝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