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各个方面都达到了顶峰。汉武帝晚年,统治危机已现端倪,从皇室开始,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最终引起社会的剧烈动**。
一、国统三绝
汉昭帝在位期间,霍光和上官桀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权力争夺,矛盾越来越深。公元前81年(昭帝六年)10月,霍光诛灭上官桀一家。
图16.1 “大刘印信”。西汉海昏侯墓出土。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出土。江西省博物馆藏
公元前74年4月,汉昭帝去世,年仅21岁。霍光执掌政权,局势稳定,未出现重大政治失误。不过,由于汉昭帝去世时尚无子嗣,皇位继承就成了大问题。
大将军霍光请求皇后(霍光的外孙女)征召昌邑王刘贺入朝。6月丙寅日,刘贺接受皇帝玺绶,即位为皇帝,尊皇后为皇太后。癸巳日,霍光奏称刘贺**,这样,刘贺仅仅在位28天,便被废黜。
7月,霍光奏称,按照礼制,大宗没有子嗣,可在小宗中挑选优秀的子孙担任大宗子嗣,汉武帝曾孙病已,可做汉昭帝继嗣。这样,戾太子的孙子,年已18岁的病已(又名询),便长了一辈,升格为21岁的叔祖昭帝的太子。
宗正刘德受命到尚冠里病已的住所,请病已沐浴更衣,太仆驾接到宗正府。庚申日,入未央宫,朝见皇太后。为了避免让一介普通族人直接当上皇帝,先封病已为阳武侯,接着,群臣奉上玺绶,病已即皇帝位,祭拜高帝庙。这样,自从刘贺被废后,皇位空缺了27天,汉武帝的曾孙,戾太子的孙子病已,以汉昭帝继嗣的身份,成为汉朝的皇帝,即汉宣帝。汉昭帝去世3个月后,这场皇位继承危机才得以解决。不过,它的影响将会逐步显现。
图16.2 宝剑。西汉海昏侯墓出土。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出土。江西省博物馆藏
图16.3 马蹄金。西汉海昏侯墓出土。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出土。江西省博物馆藏
图16.4 麟趾金.西汉海昏侯墓出土。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出土。江西省博物馆藏
汉宣帝在位25年去世,终年43岁。汉宣帝少年生活在下层,了解民间疾苦,世态炎凉。他当上皇帝后,经历了几次重大而复杂的宫廷斗争,统治经验丰富,在位期间,社会安定,被史家称赞为中兴之主。
太子刘奭继任,在位16年,去世时也是43岁,是为汉元帝。太子刘骜继位,在位26年,去世时45岁,是为汉成帝。汉成帝时,外戚势力大盛,舅父王凤、王音、王商、王根和表兄王莽连续执掌朝政,刘姓皇权受到严重的威胁。汉成帝曾试图与舅父王氏抗争,终因势单力弱而失败。在位后期,汉成帝宠爱赵飞燕、赵合德,凡后宫所生皇子皆予害死。结果,未留下子嗣。汉成帝去世前,立自己的侄子,定陶王刘欣为太子。
汉成帝去世,刘欣继位,尊王太后为太皇太后,皇后赵飞燕为皇太后。此时,王莽已经执政。刘欣依靠自己的祖母、定陶傅太后和母亲丁姬,与王氏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不过,由于刘欣患有双脚萎痹之症,在位仅6年便去世,谥为哀帝。汉家皇位继承再次出现危机。
王莽和太皇太后贬皇太后赵氏(飞燕)为孝成皇后,命她退居北宫,哀帝皇后傅氏退居桂宫,迎立成帝另一侄子、中山王刘衎为成帝继嗣,即皇帝位。皇帝9岁,太皇太后临朝,王莽秉政。公元5年(元始五年),皇帝去世,谥为平帝。
汉朝成帝、哀帝、平帝,连着3个皇帝都没有子嗣,被史家称为“国统三绝”。在古代,后嗣空缺,对于皇室来说,的确是一个严重的情况,因为它会打乱正常的权力交接程序,给觊觎者可乘之机,给王朝带来意想不到的危险。汉平帝去世,汉朝皇位再次陷入危机,这可是最为严重的一次,因为身为大司马、大将军、掌握国家大权和命运的王莽就要对汉朝国祚下手了。
二、外戚专政
与秦朝有着悠久的父权制传统不同,汉朝继承周的宗法传统,讲究“夫妇之际”,重视外家的辅助作用,女主一直拥有较高的地位和权力,外戚的势力也一直有上升的趋势。
立国之初,刘邦征战四方,吕后坚守后方,史家称她“为人刚毅,佐高祖定天下”。刘邦死后,汉惠帝即位,吕后实际掌握汉朝的大权。汉惠帝死后,吕后临朝称制,除了称谓,与皇帝无异,吕禄、吕产封为诸侯王,刘氏地位受到威胁。吕后死后,大臣周勃、陈平等诛灭诸吕,才使刘姓天下转危为安。
从汉景帝即位到汉武帝初年,窦太后成为汉朝的精神领袖。她倡导黄老之治,主张清静无为,在政治上有很大的影响力,窦氏家族也受到特殊尊崇。
汉武帝威权极重,所以女主未能掌握更多权力。汉昭帝即位,幼弱,大臣霍光辅政,上官桀为副。后来,上官桀的孙女,也就是霍光的外孙女,当上了皇后,上官桀与其子上官安便企图攫取更大权力,结果被霍光诛灭。汉宣帝时,霍光妻子严显买通宫廷医生,毒死宣帝原配皇后许氏,设法让自己的小女儿当上皇后。霍皇后对皇太后婆婆,也就是自己的外甥女,倒是恭恭敬敬的,但受到母亲唆使,企图毒死太子,未遂。霍光死后,汉宣帝诛灭严显,霍皇后废而自杀。西汉中期,外戚最终未能掌握国家大权。
汉元帝皇后王氏,汉成帝生母,名政君。父亲名叫王禁,祖上可上溯到战国时的齐王建。文景之间,齐王建的后人中有个叫王贺的人居住在济南东平陵(今山东省济南市东),担任汉武帝的绣衣御史,职责是捕捉盗贼,但不称职,被免官。王贺迁徙到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县东,一说今河北正定县)委粟里,任三老,生子王禁。王禁少时曾到长安学习律法,任廷尉史,系司法官吏。公元前71年(汉宣帝本始三年),政君生,因算命认为命中大贵,王禁便教她学习写字和弹琴。政君年18,王禁把她献给皇宫,在掖庭做家人子。一年多,太子宠幸的司马良娣去世,临终时告诉太子后宫有人诅咒,所以才病死。太子因此郁郁不乐,憎恨众娣妾,所以后宫没有能觐见的。汉宣帝得知,便命皇后挑选后宫可以娱乐侍奉太子的家人子进见太子。太子上朝,皇后便让5个家人子见太子,暗中使在旁的长御问太子看中哪个。太子本无心女子,但怕太后伤心,不得已,勉强应付道:“其中一人可以。”五人中恰巧政君坐近太子,衣着又较特别,所以长御便以为是政君了。这样,政君便被送往太子宫。甘露三年,生汉成帝,为嫡皇长孙,汉宣帝特别喜爱,亲自为他取名骜,字太孙,常带在身边。
汉宣帝死后,汉元帝即位,太孙立为太子,生母政君升任为婕妤,政君的父亲王禁也被封为阳平侯。受封的三天后,政君又从婕妤再升,立为皇后,王禁位居特进,王禁的弟弟王弘也被任命为长乐卫尉。王禁去世后,长子王凤继承爵位,并任卫尉侍中。政君自从有了儿子之后,就很少见到皇帝。太子长大,好酒逸乐,不受汉元帝喜爱。而傅昭仪生的定陶共王有才能,汉元帝喜欢,坐则同席,行则同辇,据说有意要废太子而立共王。这时王凤与政君都感到忧惧,幸亏有侍中史丹帮助,才没有变故。
公元前33年5月,汉元帝去世,太子即位,即汉成帝。政君被尊为皇太后,哥哥王凤升任为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加封5000户。王凤与政君同母,另一同母弟王崇被封为安成侯,食邑万户。王凤的庶弟王谭等赐爵关内侯,都有食邑。王氏由此兴起。这年夏天,黄雾漫天,汉成帝问大臣,回答:“这是阴盛侵阳之气。”他们还用高祖刘邦“非功臣不侯”的遗言,批评太后诸弟无功为侯,所以天现异相。王凤恐惧,上书辞职,汉成帝挽留,作罢。
后五年,安成侯王崇去世,遗腹子奉世继承爵位。次年,汉成帝又封舅父王谭为平阿侯、王商为成都侯、王立为红阳侯、王根为曲阳侯、王逢时为高平侯。五人同一天受封,被时人称为“五侯”。太后政君兄弟中只有老二王曼早死,没有得封,其余都已封侯。政君的母亲李氏早年被王禁休出,后来嫁给苟姓人家,生子名参,此时也得到重用,被任命为侍中水衡都尉。至此,王家子弟都是卿大夫侍中诸曹,分别占据高官,遍及朝廷。
王家势大,汉成帝也无可奈何,只得谦让,不敢自主。一次,左右推荐光禄大夫刘向的小儿子刘歆给汉成帝,说他通达而有特殊才能。汉成帝召见刘歆,诵读诗赋,非常高兴,想要任命刘歆为中常侍,便下令取衣冠。可左右却说:“没有禀报大将军。”汉成帝说:“这等小事,何须告诉大将军?”左右叩头坚持,汉成帝只得告诉王凤。王凤说不可,结果就没有任命。可见,汉成帝惧怕舅父如此。
汉成帝不是不想夺回本属于自己的权力。他知道京兆尹王章刚毅敢直言,便召见密谈。王章历数王凤专权的种种情况,建议汉成帝下令命王凤退就府邸,另选忠贤者取代他。汉成帝要求王章推荐可以替代王凤之人,王章便推荐中山孝王的舅父,琅邪太守冯野王。汉成帝表示同意。可没承想,太后的叔父王弘有个儿子叫王音,也就是汉成帝的堂舅,恰在此时担任侍中,他在侧听到这个情况,便向王凤告了密。于是王凤假托生病,回到府第,上书请求退休。汉成帝知道事情泄露,无奈,只得挽留王凤,下令逮捕王章,罗织罪名,让王章死于狱中。从此,公卿见到王凤,都不敢正视。而郡守国相刺史都出自王凤之门,王音也因此由侍中、太仆升任为御史大夫,位列三公。
当然,对于舅父的跋扈,有时汉成帝也无法忍受。成都侯王商曾生病,要避暑,向汉成帝借明光宫。后来,王商又穿长安城,引沣水注入自家宅院里的人工湖,用以行船。又在船上立羽盖、张周帷、楫棹唱越歌。一次,汉成帝到王商府第,看到穿城引水,心中甚恨,可是不得不按捺住,没有发火。后来他又微服出行,路过曲阳侯王根家的府第,看见园中土山渐台酷似皇宫里的白虎殿,他再也无法忍受了,便责问车骑将军王音。王商、王根兄弟知道后,声称要亲自黥劓,然后向太后谢罪。汉成帝听说,更是火上浇油,便命尚书责问司隶校尉、京兆尹:“为什么知王氏僭越坏制而不举奏正法?”吓得二人只能顿首。汉成帝又下策书给王音,命王氏诸人集中到王音府舍,听候发落,他要按汉文帝处理舅父薄昭的故事行事。看到汉成帝真的动了怒,王音、王商、王根也知道惹了祸,王音自设柴堆,坐在上面,名曰“藉槁请罪”;王商、王根吓得背着斧子,向皇帝“负斧质谢”。面对自己的舅父,汉成帝当然也无可奈何,只得不了了之。
王凤辅政11年,于公元前22年(阳朔三年)去世。临终前,向汉成帝交代:其他兄弟虽近,但奢侈僭越,王音虽是堂兄弟,但谨慎整饬,可以继任。于是,王音便接替王凤,任大司马、车骑将军,执政。第二年,受封为安阳侯,食邑与五侯等,都是3000户。
太后怜惜弟弟王曼早死,这年,汉成帝又下诏追封舅父王曼为新都哀侯,由儿子王莽继承爵位为新都侯(新都在今河南省新野县)。后来又封太后姐姐的儿子淳于长为定陵侯。至此,王氏亲属封侯的有10人。
王音死后,王商、王立、王根相继辅政。公元前8年(绥和元年),王莽告发淳于长、王立罪状,长下狱死,立就国。王根推荐王莽代替他为辅政,汉成帝也相信王莽忠正有节,把王莽从侍中、骑都尉、光禄大夫升任为大司马。
至此,王氏一家出了十侯,五大司马,势力盛极一时。汉成帝的后妃及其亲属皆无法抗衡王家势力。
公元前7年,汉哀帝即位,尊太后为太皇太后,赵皇后为皇太后,但实际倚重的是自己的祖母定陶傅太后和母亲丁姬。傅太后是汉元帝昭仪,为人机灵,善于奉迎,下至宫人左右也不忽略,凡饮酒酹地,也必向他们祝福。她生有一子,立为定陶恭王。汉元帝死后,她随恭王归国,称定陶太后。10年后,恭王死,孙子刘欣即位。傅太后亲自养护孙儿。看到汉成帝无子嗣,而汉元帝的另一子中山孝王还在,傅太后便暗中贿赂最得成帝宠爱的赵昭仪和国舅王根,替孙儿求做汉成帝继嗣。后来果然立为太子。王太后命傅太后到太子家。汉成帝死后,王太后又诏命傅太后和丁姬10天一入未央宫。这时,高昌侯董宏上书请求立汉哀帝母丁姬为“帝太后”,遭到王莽和大臣师丹的反对,汉哀帝未便实行。后来,汉哀帝设法请求王太后下诏,尊自己已去世的父亲定陶恭王为恭皇,借机宣称:“《春秋》‘母以子贵’,尊傅太后为恭皇太后,丁姬为恭皇后”,于是外家亲属也多上尊号。一年后,又下诏,干脆把“定陶”去掉,称恭皇太后为“帝太太后”,恭皇后为“帝太后”。再后来又把“帝太太后”改称“皇太太后”,这样,加上太皇太后和赵太后,便出现了4位太后,每位太后都设立少府、太仆,待遇都相当于侍中2000石。傅氏亲属获得侯爵的6人,大司马2人,九卿2000石6人,侍中诸曹10余人;丁氏封侯的2人,任大司马1人,将军、九卿、2000石6人,侍中诸曹也是10余人。在短短的一二年间,丁、傅两家势力暴兴。
汉哀帝皇后傅氏,是傅太后的内堂侄女,也就是汉哀帝的堂姑母。汉哀帝刚即位,汉成帝的灵柩尚在前殿,傅太后便不顾大臣师丹劝阻,迫不及待地封傅氏的父亲,也就是自己的弟弟傅晏为孔乡侯,与汉哀帝的舅父阳安侯丁明同一天受封。
皇太太后、帝太后当权,唯一担心的是同为汉元帝孙的中山小王及其外家势力。后来,借口中山太后冯氏设巫蛊,诅咒汉哀帝及帝太太后,逮捕冯氏兄弟官吏100余人,分别关押在洛阳、魏郡、巨鹿,死者数十人,冯太后也服毒自杀。
汉哀帝初即位,太皇太后下诏命王莽回到府第,避汉哀帝外家。即位后月余,司隶校尉解光上奏,历数王根大不敬不道诸端,汉哀帝下令遣王根就国,免王商之子王况为庶人,使归故郡,凡王根、王商荐举做官的,都予罢免。有司奏王莽贬抑皇太太后、帝太后之议,亏损孝道,遣回封地。后来谏大夫杨宣上书,声称太皇太后年已七旬,她曾饬令亲属回避丁、傅,汉哀帝无奈,便封王商之子王邑为成都侯。公元前2年(元寿元年),贤良借口日食,替王莽诉冤,哀帝无奈,便征召王莽回京侍奉太皇太后。
公元前1年,汉哀帝去世,太皇太后用王莽为大司马,执政,迎立中山小王为帝,继承汉成帝,是为汉平帝。王莽指使有关部门上奏丁、傅两家罪恶,以太皇太后名义下诏免除两家亲属的官爵,人也迁回故郡,把傅太后称号从“皇太太后”贬回“定陶共王母”,丁太后从“帝太后”贬回“丁姬”,甚至下令掘开二人棺椁,挖平坟冢。汉哀帝皇后傅氏则与赵飞燕一起,被废为庶人,自杀。
为了隔绝外家与平帝之间的联系,王莽禁止平帝母卫氏进京。王莽的儿子王宇暗中与卫氏联络,建议她上书太皇太后要求进京,被王莽发觉。王莽杀死王宇,诛灭卫氏支属,废卫氏。一年后卫氏死。同时废黜中山小王王后卫氏,即卫太后的侄女。王莽通过太皇太后,立自己的女儿为汉平帝皇后。汉平帝原来的外家势力未能干预朝政,但新的外家王莽却堂而皇之地垄断朝纲,进而要攫取更大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