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帝开创了一个伟大的时代,同时,也留下了暴虐的千古骂名。看似如此相反的两种极端表现集中到一个人身上,让我们不得不好奇,他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事实上,由于历史材料的缺乏,我们很难对这么一个高高在上的皇帝有直观的了解,只能通过他人的描述有侧面的印象。这种描述在《史记》中有记载。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有一个名叫尉缭的魏国人曾为秦王政出谋划策。但在了解了秦王政的为人之后,便想逃离秦国,理由是,秦王政看起来鼻梁高耸,双目狭长,还有鹰的胸膛,豺狼的声音,是一个刻薄寡恩、有虎狼之心的人。同样,曾被始皇帝派出求取仙药的侯生、卢生等人私下里也议论过他的为人。他们认为始皇帝性格刚戾,贪恋权势,又十分骄狂,总喜欢用严刑酷法来治理天下。还有一次,始皇帝在巡游天下时,乘船路过湘山(今洞庭湖君山),遇到大风,难以渡江。始皇帝十分生气,又听说湘山神为尧之女、舜之妻,更是怒不可遏,竟然命令3000名刑徒砍光了湘山的树木。从这些描述来看,始皇帝分明就是一个残暴的人。这样的一个人坐上了最高统治者的位置,给天下的百姓带来的必定就是残酷的压榨和剥削。
无论统一之前,还是统一之后,始皇帝作为最高统治者,其种种作为经常以满足个人穷奢极欲为目的。首先就是宫殿的修建。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始皇帝就下令,每灭一国,都要在首都咸阳仿造该国宫殿。可以想象,在统一之后,咸阳就已经聚集了各国宫殿的仿制品,战国时期的宫殿建筑在这里就可以一览无余。统一之后,宫殿的建造就更加肆无忌惮。公元前220年,即统一之后的第二年,始皇帝下令在渭南修建信宫,后更名为“极庙”。而最为人诟病的则是阿房宫的修建。公元前212年,始皇帝认为首都咸阳人太多,而宫殿又太小,与帝王之都的身份不符,因而他要求在渭南上林苑中修建朝宫,朝宫的前殿就是著名的阿房宫。据记载,为了修建阿房宫,今四川、湖北、湖南的大片林木遭到了砍伐,唐朝诗人杜牧以“蜀山兀,阿房出”来描述这一情景。阿房宫的规模十分庞大:“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1]在阿房宫的门前,还铸有12个铜人用来守门。当时建造的宫殿数目很多,关中有宫殿300,关外则有400余座,仅仅咸阳周边200里内的宫殿就有270余座。这些宫殿当中充满了美女,还有各种奢华器物。
然而,这些宫殿不过是人间的享受。始皇帝为了将这些享受继续下去,自登上秦王之位开始,就为自己修建骊山陵墓。秦朝建立后,为修建阿房宫和骊山陵墓,从全国调集70多万刑徒进行劳作。一直到去世,这座陵墓都没有修建完成。据《史记》记载,这座陵墓规模巨大,坟丘高50余丈,周长5里多。在这座陵墓中,充满了珍奇异物,遍布为防备盗墓贼而设的机关。陵墓中模仿生前的世界,墓顶设有日月星辰之象,下方则用大量的水银模拟江河大海。周围还有用人鱼的油脂点燃的长明灯,据说可以长明不灭。为了保护陵墓的秘密,在始皇帝下葬之后,秦二世将修建陵墓的工匠全部都关在了陵墓之内,无法逃生。在陵墓的周围,还修建有一些陪葬工程,其中,被今人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始皇帝兵马俑军阵不过是一部分陪葬品,可以想象,这座陵墓的规模之大,后世的帝王陵墓都难以企及。
图13.2 秦始皇帝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城东5千米处的骊山北麓
尽管始皇帝为自己修建陵墓,但他并不甘心放弃人间的繁华。因此,在统一之后,他数次派人求仙,寻访不死之药,企图获得不死之身,从此千秋万世地统治下去。然而,这些访仙求药的活动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对秦朝的统治造成了影响。公元前219年,齐人徐巿上书说,海上有蓬莱、方丈、瀛洲3座神山,山上有仙人居住。于是,始皇帝便派徐巿率领数千童男童女入海求仙,结果从此一去不回。公元前215年,始皇帝又派韩终、侯公等人求仙人不死之药,结果燕人卢生从海中返回,带回来一个“亡秦者胡也”的预言。据汉朝学者郑玄说,始皇帝不知这里的“胡”指的是秦二世胡亥,以为是指北方民族匈奴(也称北胡),因而命大将蒙恬率兵30万北伐匈奴,在一段时期内解除了匈奴对中原的威胁。同时,蒙恬为抵御匈奴,将原秦国、赵国和燕国旧有的长城连接起来,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公元前212年,为始皇帝寻求仙药的侯生、卢生等人认为他专横残暴,不合为他求药,便相约逃跑。始皇帝得知后大怒,下令调查,因此而被牵连的有460余人,都被抓起来坑杀在咸阳。始皇帝的长子扶苏劝谏不成,反而被打发到蒙恬身边做监军。这看起来似乎并不是太大的事件,然而,就是这一次偶然的事件,使得两年后,即公元前210年,始皇帝最后一次巡游病死时,长子扶苏不在身边,赵高、李斯等人合谋另立残暴更甚于始皇帝的胡亥为二世皇帝。
无论始皇帝,还是秦二世胡亥,作为最高统治者,穷奢极欲是相同的,这种穷奢极欲带来了恶劣的影响。无论修建宫室、陵墓、长城、道路,还是数次巡游,都需要征用大量的民力。当代历史学家钱穆先生说:“秦代政治的失败,最主要的在其役使民力之逾量。”[2]据统计,秦朝全国人口约2000万,每年被迫服役的不下30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15%以上。服役人数如此巨大,仅用成年男子恐怕难以凑够,于是便征用女子服役。成年男子几乎都被征用服役,这必然导致农业生产无法正常进行,普通民众难以维持生计,结果就只剩下奋起反抗这一条路了。
面对民众的反抗,秦朝则坚持自商鞅变法以来确立的严酷刑法。反过来,这种严刑酷法又激起民众更加猛烈的反抗。据传世文献和考古资料,秦朝法律名目繁多,仅刑法就多达20余种;而每一种,依据处死的方式、处罚的部位、刑量的多少、刑期的长短等,又有详细的划分,如死刑就有17种之多。不仅如此,秦朝的法律还施行“轻罪重罚”的原则,这一原则使得很小的犯罪都要处以极重的刑罚,如偷采他人桑叶,即使不值一钱,仍需处罚相当于三旬徭役的罚金。处罚之严重,甚至有构陷老百姓于犯罪的嫌疑。这也就能够解释,为什么在修建阿房宫和骊山陵的时候,能够征召到70余万刑徒。
严刑酷法只是政治上的统治,而秦朝的暴政显然还有思想上的钳制。统一之初,秦朝就定下了以法家思想来治国的基调,但并没有同时禁止其他百家学说的传授。但在公元前213年的那一次廷议之上,独尊法家、焚毁民间流传的其他学说书籍的政策被正式确立下来。从此,秦朝民众所能学习的就只能是各种法律条文,目的显然是要让民众更好地服从秦朝的统治。
正是在这些高压政策的逼迫之下,在始皇帝去世之前,就已经有不少地方发起反抗。公元前218年,张良在博浪沙袭击始皇帝。公元前211年,天降陨石,有人在陨石上刻写了“始皇帝死而地分”的字样。始皇帝暴怒之下,将在陨石之旁居住的人都杀掉,并将陨石焚毁。同年,始皇帝的使者忽然碰到一个人,这个人告诉他,今年始皇帝会死,始皇帝听到后,默然无语。
民众的反抗没有让始皇帝有所收敛。公元前210年,始皇帝49岁,开始了他人生中的最后一次巡游。这次跟随他出游的有小儿子胡亥、丞相李斯、宦官赵高等人。到平原(今山东省平原县南)的时候,始皇帝生了重病。他知道自己无法病愈了,临死前下诏命长子扶苏到咸阳安葬自己,实际上已经有传位的意思在内。但赵高、胡亥、李斯等人合谋毁掉了这封诏书,他们封锁始皇帝去世的消息,并伪造诏书命令扶苏、蒙恬自杀。为了防止因尸体腐烂散发臭味而走漏始皇帝去世的消息,他们还在车里放上咸鱼,以乱视听。这位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个皇帝,这位曾经一统天下、叱咤风云的帝王,尸体就这样躺在混合着咸鱼味道的马车里回到了咸阳。至此,胡亥才正式为始皇帝发丧,并继位为秦二世。然而,他并不像赵高所说的“慈仁笃厚,轻财重士”,其残暴比之其父有过之而无不及。于是,民众的反抗便像火山一样猛烈地喷发出来。
公元前209年,也就是秦二世继位的当年,7月的时候,有一支900人的队伍被征发前往渔阳(今北京市密云区)戍守。当队伍行进到大泽乡(在今安徽省宿州市)的时候,天下起了滂沱大雨,致使道路不通,无法按期到达戍守地点。按照秦朝的法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两人是这支队伍的屯长,他们商量道:“如今反正已经无法按期到达,即使逃跑也免不了一死,左右不过是一死,还不如反了,轰轰烈烈地干他一场,就是死也要死在国都里。”于是,二人做了周密的准备。首先,他们以公子扶苏和楚将项燕为号召,因为这两人在当时他们这类人中比较有影响。其次,他们买来布帛写上“陈胜王”的字样,偷偷藏在鱼肚子里,让同行的戍卒买到,以此显示上天有意让陈胜当王。最后,吴广又在半夜里潜入附近的神祠中模仿狐狸的声音,呼喊“大楚兴,陈胜王”,致使戍卒们十分惊恐,天明后对陈胜指指点点。做足准备之后,吴广来到率领这支队伍的尉官那里,要求延期到达,尉官非常愤怒,断然拒绝,并要惩罚吴广,于是吴广便和陈胜一起杀掉了尉官,号召戍卒们举事,得到响应。他们揭竿而起,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揭开了一场反抗秦朝暴政的人民大起义的序幕。
大泽乡起义的人数不多,看起来似乎也只是历史上一次偶然的事件,然而,就是这次事件,点燃了反秦的星星之火,很快就发展成燎原之势。陈、吴二人的义军迅速壮大,很快就攻打到了咸阳的门户函谷关。秦二世紧急采用章邯的建议,赦免修建骊山陵的刑徒,组建了一支几十万人的军队,并由章邯率领,不仅抵挡住了义军的进攻,而且节节胜利。陈胜军虽然很快败退,但其部将在各地拥兵自立,武臣在邯郸自立为赵王,韩广在燕地自立为燕王,魏咎自立为魏王,齐国贵族田儋也自立为齐王。曾经不可一世的强大的秦朝在各地已经无法形成有效控制了。就在大泽乡起义之后的2个月,另一支重要的反秦义军揭竿而起。项羽和他的叔父项梁杀掉会稽郡守,率领8000江东子弟渡江西上,并迅速集结到六七万兵马。公元前208年6月,项梁在薛地召集众将集会,此时刘邦也已起事,并率兵往会。此次会议确立了项氏为义军首领的地位,并名义上共立原楚怀王的孙子名心的为楚怀王,作为反秦的旗帜。在取得几次对秦军的胜利之后,项梁因轻敌兵败被杀。此后,秦军转而攻打赵国,楚怀王则派遣宋义、项羽部北上救赵,同时派遣刘邦向西攻打关中,并与众将相约:先入关中者便可做关中王。
此次约定之后,项羽就开始崛起了。当时,赵国军队被秦军围困在巨鹿(今河北省平乡县)。以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的救赵部队在面对秦赵之争时发生了内部矛盾。宋义虽是主将,但惧怕秦军,想坐观秦赵相斗,意图取渔翁之利,因而不但不进兵,反而在军中饮宴取乐。项羽则认为,应当与赵军里应外合,共破秦军。宋义不听,无奈之下,项羽假称奉怀王之命杀掉宋义,取得了军队的指挥权。之后,项羽率军渡河,命全军只携带3天的粮食,沉掉渡河的船只,摔破做饭的炊具,烧掉营寨,表示与秦军决一死战的英勇气概。正是在这种士气鼓舞之下,项羽部与秦军大战9次,喊杀之声震动天地,各路诸侯在城上观看,吓得浑身颤抖,结果,项羽大破秦军,一举奠定了其在起义军中的统领地位,救赵的各路诸侯无不听命。
就在项羽与秦军展开激战的时候,向西挺进关中的刘邦则在郦食其等人的帮助下,不断收降秦军将领,很快就进入关中。当时做丞相的赵高杀掉秦二世,想与刘邦瓜分关中,刘邦没有同意。于是赵高因秦朝所控制地域已经不如始皇时期的广大,便去掉“皇帝”称号,立子婴为秦王,试图以子婴为傀儡,继续统治关中。子婴很快借机杀掉赵高。公元前206年,在子婴做秦王46天之后,刘邦进入关中,驻军霸上(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子婴请求投降。自此,庞大的秦朝轰然倒塌,正式宣告灭亡。
[1] (西汉)司马迁:《史记》卷6《秦始皇本纪》。
[2] 钱穆:《国史大纲》,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