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小亚地区的希腊城邦和波斯帝国(1 / 1)

古代希腊文明 易宁 5342 字 25天前

一、小亚地区的希腊城邦

在东方的小亚地区,也有众多的希腊城邦。这些城邦在古希腊文明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民族大迁徙和大殖民运动之后,希腊人在小亚细亚沿海地区、博斯普鲁斯海峡地区、黑海沿岸以及爱琴海诸岛建立了许多希腊城邦和殖民地,其中较多的城邦建在小亚细亚南部沿海地区和岛屿。这些地区历史上曾经从属于赫梯帝国。公元前1200年,赫梯帝国灭亡,小亚地区陷入政治混乱状态。公元前9世纪这里曾经建立了弗里吉亚王国(公元前9世纪—前695年),但主要局限在内陆地区,没有统治小亚沿海地带。大约与此同时,小亚以南沿海地区从属于亚述帝国(公元前10世纪—前605年)。公元前7世纪初,小亚半岛上兴起了吕底亚王国,定都萨迪斯,到公元前560年,吕底亚控制了博斯普鲁斯、赫勒斯滂地区即半岛南部沿海的希腊城邦。

小亚希腊世界大致上由北向南分为埃奥利亚、伊奥尼亚和多利亚三个地区。埃奥利亚主要在小亚的西部和西北部,南面是伊奥尼亚,东面是吕底亚,主要城市有12个,其中代表性的城市有库麦、斯玛尔拉,还有列斯波斯岛上的密提林。公元前8世纪初,这里曾经建立起埃奥利亚同盟。伊奥尼亚在小亚细亚的西南部,这里的自然条件优越,也是爱琴海东岸最富庶的地方,小亚的著名城邦多在此处,城市共计12个,如米利都、弗凯亚、以弗所、萨摩斯、科洛丰等。它们曾经建立伊奥尼亚同盟。多利亚地区位于伊奥尼亚的南部,这里的城邦主要是由多利亚人所建。代表性的城邦有哈利卡纳苏斯、克尼都斯。除了多利亚人外,当地土著居民卡利亚人也建立了一些城邦。多利亚城邦往往与卡利亚城邦混杂在一起。多利亚作为地名仅见于普林尼的记述。

小亚的希腊城邦毗邻西亚文明核心区,扼黑海出入地中海的交通要道,商业位置极为优越,因此这些城邦很早就开始了航海业和海外贸易活动。同时,特殊的地理位置又为他们吸收西亚文明成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波斯帝国兴起之后,征服了这一地区,扶植僭主统治作为自己的傀儡政权。小亚地区走着与希腊本土不完全一样的历史发展道路。

米利都 米利都位于安纳托利亚西海岸,靠近米安得尔河口。赫梯文献称之为Millawanda或Milawata,《荷马史诗》之《伊利亚特》也提到过。米利都早期的历史模糊不清,赫梯文献称这里曾经卷入反对国王的斗争。这应该是比较可信的历史。希腊文献称公元前1500年左右,希腊英雄萨尔佩冬率领克里特居民来此筑城定居。又传说派罗斯国王涅琉斯率众经阿提卡来此筑城,建立统治。涅琉斯的后裔列多玛斯(Ledomas)和安菲特里斯(Amphitres)之间曾经发生权力之争[1],两人分别带领一支军队对决,列多玛斯获得胜利,成为国王,但安菲特里斯暗杀了列多玛斯,窃取王位。这些传说反映了米利都早期存在政治斗争,但其细节未必可信。

公元前7世纪初,米利都卷入了优俾亚的拉兰丁战争,支持厄立特里亚。列多玛斯和安菲特里斯之间的权力之争可能就是以这一历史事件为背景。安菲特里斯建立僭主统治之后,米利都人民举行起义,建立了贵族统治,普利塔尼斯(Prytanis)成为国家的最高官职。拉兰丁战争之后,米利都与吕底亚之间进行了长期的战争,从公元前7世纪初持续至前7世纪末。长期的战争导致米利都社会矛盾的激化,公元前6世纪初,时任普利塔尼斯的色拉叙布罗斯(Thrasyboulos)建立僭主政治[2],对内加强统治,对外与科林斯僭主佩里安德保持友好关系[3]。佩里安德曾经问色拉叙布罗斯如何维持统治,后者指示他铲除杰出之士。色拉叙布罗斯统治期间,吕底亚与米利都签署和约,结束战争状态。大概在公元前6世纪中期,色拉叙布罗斯去世,米利都陷入党派斗争之中,贵族和平民互相残杀,斗争此起彼伏。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公元前6世纪末波斯人占领米利都。大约在公元前546年,波斯消灭吕底亚,控制米利都,扶植新僭主希斯提埃乌斯(Histiaeus)。公元前513年,斯基台战争之后,波斯重新扶植新僭主阿斯塔格拉斯。

大约在公元前8世纪,米利都就开始了海外商业和殖民活动。米利都的殖民活动最初集中在赫勒斯滂海峡、博斯普鲁斯海峡的亚洲一侧,代表性的殖民地有阿庇都斯(Abydos)、库兹考斯(Kyzikos)。公元前8世纪末,米利都开始向黑海(古称优克星海,Euxin)地区殖民,建立了锡诺普(Sinope)、阿米索斯(Amisos)、特拉佩佐斯(Trapezous)和伐希斯(Phasis)。公元前6世纪,他们又在黑海北岸建立少量殖民地。通过米利都人的商业活动,北方的谷物、大理石、铁、牛、兽皮、蜂蜜、蜂蜡、鱼和鱼干销往希腊本土,而希腊的青铜器皿、金银珠宝、化妆品、纺织品等销往北方。米利都还在埃及三角洲地区建立了据点,其商品也在埃及的著名希腊城市瑙克拉提斯城销售。埃及文化对米利都也有影响,人们在米利都南部的迪迪玛神谕所发现了米利都人奉献的埃及风格的卧狮献祭物,人们还在这里发现了埃及法老尼科二世的奉献物。公元前6世纪,米利都开辟西地中海市场,米利都的羊毛销往意大利南部的锡巴里斯。米利都一直与吕底亚和波斯保持良好关系,因此它的商业并没有因受这两个国家的控制而遭到严重损害。波斯统治之后,因为与斯基台人的战争,米利都获得了更广阔的市场,商业一度出现繁荣景象。

米利都地处亚洲,靠近西亚北非古老文明的发达地区。米利都人积极吸收这些地区的文明成果,创造了希腊世界早期的文化繁荣,对希腊文明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最有影响力的人物是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美尼,他们对世界的本原问题作了开创性的研究。

萨摩斯 萨摩斯位于爱琴海东部,靠近米卡列海峡,这是一个长43千米、宽13千米的岛屿。最迟至公元前3000年,岛上就有人居住。但在公元前7世纪之前,萨摩斯的历史模糊不清。相传在多利亚人南下时,爱皮道鲁斯的普罗克勒斯(Prokles)家族逃亡萨摩斯岛,征服了岛上居民,建立起君主政体。但在他的儿子利奥格罗斯(Leogoros)统治时期,以弗所借口萨摩斯执行亲卡利亚人的政策,驱逐了利奥格罗斯。10年后,利奥格罗斯重新收复岛屿。公元前8世纪末,萨摩斯开始强盛起来。它与科林斯保持良好关系,邀请科林斯人阿美诺克利斯(Ameinokles)为萨摩斯建造了四艘三列桨战舰,这是当时希腊世界最先进的战舰。此后战舰数量不断增加,萨摩斯取代米利都,成为爱琴海世界重要的海上力量[4]。

凭借强大的海上力量,萨摩斯参加了拉兰丁战争,在战争中支持卡尔西斯。同时开展了广泛的商业活动,人们在赫拉神庙旧址发现了来自亚述、叙利亚、塞浦路斯、优俾亚等地的商品。萨摩斯的商业活动在非洲沿岸尤其引人注目,一艘由科拉奥斯(Kolaios)率领的船在前往埃及途中因为风暴偏离航线,驶往西地中海,直达西班牙,在那里他们获得丰厚的回报[5]。大约在公元前7世纪中期,末代国王德摩特勒斯(Demoteles)的统治被推翻,贵族寡头控制了国家权力,贵族会议(Geomoroi,意为土地共享者)成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

公元前7世纪末、6世纪初,萨摩斯与麦加拉因殖民地之间的冲突发生战争。约在公元前602年,麦加拉殖民地拜占庭在自己的西边30多千米处建立了殖民地——色里莫布利亚(Selymbria),萨摩斯在色里莫布利亚西部建立了殖民地佩林托斯(Perinthos),佩林托斯扼守在麦加拉商路的中间。两个殖民地之间发生了冲突,同时也把母邦卷入其中。贵族会议挑选了9名最高司令官,率军迎敌,获得胜利。这些司令官在回国后利用麦加拉战俘推翻了贵族会议,建立了寡头统治。

公元前6世纪后半期,波吕克拉特斯统治时期,萨摩斯达到鼎盛。约公元前535年,波吕克拉特斯兄弟发动政变,推翻寡头统治。起初波吕克拉特斯把国土分成三个部分,他自己和兄弟潘塔格诺图斯(Pantagnotus)及叙罗松(Syloson)共同治理。但不久他杀死了潘塔格诺图斯,驱逐了叙罗松,成为唯一的僭主。波吕克拉特斯统治时期,萨摩斯拥有100艘50桨战舰,在东地中海世界所向披靡,连续攻占了许多岛屿。波吕克拉特斯曾经打败米利都、厄基那。米利都虽然得到列斯波斯的支持,但仍遭到失败。波吕克拉特斯与埃及缔结友好关系。波斯崛起后,他转而与波斯和好,派战舰和战士随冈比西斯远征埃及。约公元前525年,应萨摩斯政治流亡者的邀请,科林斯和斯巴达联合进攻萨摩斯。斯巴达连续围攻40天未果,被迫撤军。此后,萨摩斯购得位于阿哥斯东南部的海德利亚岛,建立殖民地,并征服了克里特的库多尼亚。

图4.5 萨摩斯岛赫拉神庙遗迹

在波吕克拉特斯统治时期,萨摩斯文化上出现了繁荣的景象。相传他曾经收集了分散的荷马作品,加以修订。他崇尚文化,瑞吉昂(Rhegium)诗人伊比库斯、提奥斯诗人阿那克利翁都曾经到他的王庭进行创作。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是与波吕克拉特斯同时代的萨摩斯人。在波吕克拉特斯统治时期,萨摩斯完成了三项古代希腊的伟大工程:高和宽大约3米、长约9000米的山底隧道;深入海中达36米多的防洪大提;高大雄伟的神庙[6]。

公元前522年,波吕克拉特斯被波斯总督骗至萨迪斯杀死。此后,麦安德鲁斯(Maeandrus)为僭主。不久,叙罗松在波斯的支持下成为萨摩斯僭主[7]。叙罗松之后,他的儿子埃亚凯斯即位,公元前500年伊奥尼亚暴动时埃亚凯斯被推翻[8]。

密提林 密提林位于爱琴海东北部最大的岛屿——列斯波斯岛上,是埃奥利亚地区最大的城邦。密提林流传下来的历史文献很少,难以恢复其历史发展脉络。传说密提林最早的居民是英雄彭提罗斯(Penthilos)的后代,彭提罗斯是阿伽门农的孙子、俄瑞斯忒斯的儿子。多利亚人南下时,彭提罗斯家族成为密提林的统治家族,垄断了密提林的王位。密提林地处赫勒斯滂海峡与爱琴海的连接点,它充分利用这一有利位置开展商业活动,成为埃奥利亚地区商业最发达的国家,也是埃奥利亚地区唯一一个与埃及开展贸易的城邦。商业的成功使得彭提罗斯家族日益骄奢,也使得密提林社会矛盾日益激化。亚里士多德称密提林国王在路上随意以棍棒打人,麦伽克里斯路见不平,聚众杀死国王。斯梅尔德斯(Smerdes)也因受到不公正待遇杀死一个名叫彭提罗斯的家伙[9]。可惜这件事发生的年代、过程和结果均不清楚。

大概在公元前7世纪末墨兰库斯(Melanchrus)成为僭主。他可能是彭提罗斯家族的末代国王,为了维护家族统治而强化权力,建立僭主统治。贵族阶层对他的统治非常不满,公元前612年,他们掀起反抗运动。著名诗人阿尔凯奥斯以及他的哥哥还有好友庇塔库斯成为反抗运动的领袖。公元前608年,墨兰库斯被推翻,但胜利的成果被米尔斯劳斯(Myrsilos)窃取,米尔斯劳斯极力打击阿尔凯奥斯集团。反僭主运动发生分化,庇塔库斯投靠了彭提罗斯家族,娶了该家族的女子为妻,而阿尔凯奥斯兄弟被迫流亡海外。女诗人萨福也受到牵连,被驱逐出国。约在公元前607或606年,米尔斯劳斯去世,阿尔凯奥斯企图趁机回国。庇塔库斯在民众的支持下,成为新的僭主,打败了阿尔凯奥斯。阿尔凯奥斯和他的哥哥流亡海外,再没有回到密提林,但他对庇塔库斯一直怀恨在心,写了不少诗抨击庇塔库斯,讥讽他“扁平足”、“邋遢鬼”、“大肚皮”、“水桶腰”,走路“一瘸一拐”。

庇塔库斯出身低下,其父亲是色雷斯人,母亲是本地人。但他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写了很多哀歌体格律诗,被称为希腊“七贤”之一。他统治期间维持各项制度的延续性和社会的稳定,亚里士多德称他的制度没有新意,只是对醉酒犯罪实施重罚。庇塔库斯政策的重点应该如其他早期僭主一样,倾向于平民,否则很难得到平民的拥护。实际上他在密提林很受欢迎,当地的一首磨面歌唱道:“磨吧,磨吧,因为统治着密提林的庇塔库斯也在磨面。”为了表示对他的热爱,密提林人曾经赠送给他土地。庇塔库斯统治了10年,约在公元前580年辞去僭主职位,10年后去世。庇塔库斯之后,密提林可能实行了寡头政体,高级官职被称为普利塔尼斯或巴赛勒斯。

从公元前7世纪末始,密提林和雅典为争夺赫勒斯滂地区的斯基翁(Sigeion)地区发生战争。斯基翁位于爱琴海通往赫勒斯滂的入口处。此前,密提林已经在这里建立殖民地。约公元前620年,雅典人弗里农(Phrynon)率人来此殖民,双方发生战争。密提林著名诗人阿尔凯奥斯曾经参加战争,据说,仓皇之中他把自己的盾牌弄丢了,为此他还写了一首诗寄给朋友请他不要担心自己的安全。据说,阿尔凯奥斯的盾牌后来被放在斯基翁的雅典娜神庙中。公元前607年,庇塔库斯率军反击。据说弗里农和庇塔库斯约定二人对决,最后庇塔库斯用“渔网、鱼叉和小刀”打败弗里农。但是两邦的争夺仍长期僵持不下,于是请科林斯僭主佩里安德仲裁。佩里安德偏向雅典,决定双方各自占有已控制地区。后来双方继续发生战争,庇西特拉图派人占领了该地,并把自己的儿子赫戈斯特拉图(Hegesistratos)任命为当地的统治者。希庇亚斯被驱逐之后曾经在这里定居,随后又投降波斯。

波斯西征时,密提林不战而降。但波斯只是剥夺其外交权力,要求提供军队,并没有干预内政。公元前525年,密提林海军随冈比西斯远征埃及。同时,密提林还派军队支持米利都反对萨摩斯的战争。米利都失败后,战俘被虏至萨摩斯挖城防壕沟。这条壕沟后来对抵御斯巴达和科林斯的进攻起了重要作用。冈比西斯去世后,密提林可能参加了萨迪斯总督的叛乱,后被大流士征服,大流士立吕卡利图斯为僭主[10]。公元前513年,密提林随大流士远征斯基台,科埃斯建议大流士保留多瑙河浮桥,大流士溃败之时得以顺利回来[11]。事后大流士为了回报科埃斯,支持他做了密提林僭主。公元前500年伊奥尼亚发生暴动,科埃斯被密提林民众以乱石打死。

二、小亚地区希腊城邦与波斯的冲突

波斯的兴起及其对小亚希腊城邦的控制 波斯兴起于伊朗高原的西部,原先从属于米底国家。因此之故,古希腊文献一直将波斯称作米底。公元前558年居鲁士二世宣布独立,公元前550年推翻了米底的统治。居鲁士二世统治时期,发动大规模的对外扩张战争,到他去世时(公元前530年),波斯几乎占领了中亚以西的全部亚洲版图,包括中亚、两河流域、巴勒斯坦、以色列和小亚细亚等地区。这样,波斯不可避免地与希腊城邦发生了联系。

公元前6世纪前半期,小亚中部的吕底亚向西扩张,征服了大多数希腊城邦,将都城迁到沿海的萨迪斯。少数强大的城邦如米利都、密提林虽然保持了独立,但也承认了吕底亚的大国地位,与它建立政治联盟。一时间,吕底亚成为希腊诗人和游客经常光顾的目的地。“希腊的贤者相继来到如日中天的萨迪斯,其中就有雅典的梭伦。”[12]

图4.6 绘有波斯军队的浮雕

公元前550年,居鲁士消灭米底之后,吕底亚急于向东占领米底的领土,扑灭新生的波斯政权。于是,吕底亚国王克洛伊索斯派了使团到希腊的德尔菲、多铎那,弗西斯的阿拜,底比斯的安菲阿努斯、特洛芬纽斯,米利都的布兰奇代等神谕所,进行广泛的布施奉献,以争取希腊的支持[13],奉献物之丰盛以致在希腊世界“克洛伊索斯”成为富有的化身。最后,克洛伊索斯争取到了小亚希腊城邦和希腊本土的斯巴达及其同盟者的支持[14]。尽管此时米利都可能没有与吕底亚结成公开的军事同盟[15],但受制于传统的政治同盟,米利都还是暗中帮助吕底亚,吕底亚军队就是在泰勒斯的帮助下才渡过哈律斯河的[16]。而居鲁士曾经派人联络小亚的希腊城邦,但遭到拒绝[17]。得到希腊城邦支持的吕底亚与波斯势均力敌。公元前547年,居鲁士率军进攻吕底亚,波斯首次与希腊世界发生军事联系。最终,波斯军队打败了吕底亚。战后,小亚希腊城邦请求与居鲁士和解而遭到居鲁士的拒绝[18]。米利都试图成立伊奥尼亚同盟与波斯对抗,但这个计划也没有实现[19]。后来,波斯还是接受了米利都等希腊城邦的投降[20]。居鲁士死后,冈比西斯继位。冈比西斯远征埃及的军队中就包括伊奥尼亚人[21]。但是直到冈比西斯时期,波斯并没有控制小亚附近的希腊岛国,如最强大的密提林只是作为盟军出现在波斯军队中。冈比西斯征服埃及之后以十倍比例屠杀埃及战俘,为牺牲的密提林战士报仇[22],这显然带有拉拢密提林的意图。萨摩斯也可能只是派遣海军参与了冈比西斯的军队,而其真实目的是铲除国内的政敌。

冈比西斯统治时,波斯国内发生了争夺王权的斗争。首先取得王位的一说是冈比西斯之弟巴尔迪亚,一说是僧侣高墨达,还有一说是马尔多斯[23]。多种多样的说法只能说明权力斗争之激烈。最后由大流士争得王位。此时,波斯地方或拥兵独立,或发生起义。当时支持大流士的只有巴克特利亚和阿拉霍西亚行省。地方起义更加频繁,大流士自传中记述当时有9个地区发生了起义,依兰、巴比伦等地也多次发生起义。他发动了19次战争,才扑灭起义。冈比西斯死后,萨迪斯总督奥罗斯特斯(Oroestes)占地为王,不承认大流士的统治,同时积极扩张地盘,于公元前522年,诱杀了萨摩斯僭主波吕克拉特斯。大流士平息了萨迪斯叛乱,同时开始经略东地中海地区,这是大流士征服希腊世界的开始。大流士派人护送萨摩斯流亡政治人物叙罗松回国。此时,萨摩斯的老僭主已经被萨迪斯总督剪灭,麦安德鲁斯自立为僭主[24]。波斯通过血腥屠杀将叙罗松扶植为僭主。至此,波斯基本控制了爱琴海地区和小亚的希腊城邦。

在波斯国内政治动**之时,北方民族斯基台人也趁机崛起,斯基台王伊当提尔苏斯举兵反对波斯王大流士一世,在政治上统一了斯基台。他们控制了整个南俄罗斯草原,在北部边疆对波斯形成了巨大的压力。公元前519年大流士打败斯基台人对中亚粟特地区的进攻。公元前513年,斯基台人在西部从黑海南下,袭扰地中海沿岸各地,希腊边境城邦被迫每年纳贡以免遭掠劫。同年,大流士发动反击。希腊各邦参加了大流士的远征,并发挥了重要作用。萨摩斯人帮助波斯搭建了渡过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浮桥[25]。伊奥尼亚人则帮助波斯人搭建渡过多瑙河的浮桥,而后来马拉松战役的指挥者之一、雅典人米太雅德(Miltiades)则是驻守这座大桥的首领[26]。大流士的海军主要由伊奥尼亚人、埃奥利亚人和赫勒斯滂人提供[27]。

斯基台战争之后,波斯控制了色雷斯和赫勒斯滂地区,并在这里设置了行省,任命麦加巴佐斯为总督,阿塔佛涅为萨迪斯总督,奥塔涅斯为沿海行省总督。波斯在赫勒斯滂和色雷斯地区采取攻势,强行迁徙了伊奥尼亚人,征服了控制黑海出海口的拜占庭、卡尔西冬、列姆诺斯、音布罗斯[28]。至此,波斯完全控制了博斯普鲁斯海峡。赫勒斯滂地区、博斯普鲁斯海峡以及黑海沿岸历来是希腊主要的商业区,尤其是古风时期以来,这里的商业地位日显重要。黑海沿岸的木材、谷物输往希腊,而希腊的陶器、葡萄酒也大量销往黑海地区。波斯确立了对这一地区的统治之后,这里的商业利益转给了依附于波斯的希腊城邦,小亚希腊世界出现了新的繁荣。纳克索斯是当时各邦中最繁荣的,而米利都则达到了国力鼎盛时期,被称为“伊奥尼亚的光荣”[29]。但是希腊本土的商业却因此受到打击,这成为以后希腊与波斯产生矛盾的重要原因之一。

伊奥尼亚暴动 波斯与希腊的矛盾,首先起于与小亚希腊城邦的矛盾。在征服斯基台战争中,米利都、密提林等城邦因为支持波斯,战后得到波斯的赏赐,米利都得到了位于色雷斯的米尔金努斯(Myrcinus),密提林人科埃斯则被波斯扶植成为密提林僭主[30]。但是,米利都势力的扩大也引起了波斯的担忧,随后他们的赏赐被剥夺。波斯还拘捕了有独立嫌疑的僭主希斯提埃乌斯,并将一批贵族押往巴比伦,立阿斯塔格拉斯为新的僭主[31]。但阿斯塔格拉斯同样有独立倾向。公元前500年,当纳克索斯流亡分子来到米利都请求他们帮助自己返回故土时,阿斯塔格拉斯见有机可乘,满口应承,以图借波斯之力控制纳克索斯,后来因计划泄露而失败。米利都流亡僭主希斯提埃乌斯也伺机反抗,来信指使米利都发动叛乱。

公元前499年,阿斯塔格拉斯发动叛乱。为了争取民众参加,阿斯塔格拉斯放弃了僭主政治,推行民主政治,同时在伊奥尼亚地区驱逐僭主,扣押当初与他一起进攻纳克索斯的僭主,并引渡其回国,接受人民审判。阿斯塔格拉斯还努力争取希腊大陆的支持,亲自前往斯巴达、雅典、厄立特里亚等城邦游说。斯巴达拒绝了米利都的请求,但雅典和厄立特里亚接受了请求。雅典和厄立特里亚等国的商业一直比较发达,他们与波斯存在商业之争。当时的雅典正是民主派执政之时。民主派执政之初为了获得权力曾向波斯表示愿意投降,但遭到国民的反对[32],现在民主派为了争取民心,洗刷前愆,转而采取了反波斯的策略。厄立特里亚反对波斯,则是因为在以前的拉兰丁战争中米利都一直支持他们。于是,雅典派了20艘战舰、厄立特里亚派了5艘战舰,前来助战。

暴动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公元前499—前498年为第一阶段。起义军一度声势浩大。公元前498年,起义军攻占并烧毁了萨迪斯,但波斯迅速调集军队,在以弗所大败起义军,厄立特里亚的统帅优阿基德斯牺牲,雅典撤回军队。但起义者经过一番准备后,北上进攻赫勒斯滂地区,降服了拜占庭及其他城邦,然后南下多利亚地区,把当地居民争取到自己的一边。塞浦路斯岛也发起了暴动,萨拉米[33]的奥涅鲁西斯素有政治野心,企图统治塞浦路斯岛,脱离波斯控制。他借机驱逐了哥哥兼国王戈尔古斯(Gorgus),带领岛上各邦发动暴动。

公元前497—前495年,是第二阶段。波斯派军消灭外围的起义军,战斗首先发生在塞浦路斯。起义者奋勇战斗,波斯指挥官被杀死。但由于库里昂、萨拉米军队在前线投降,导致战争失败,奥涅鲁西斯战死,但岛上居民继续抗战。5个月之后,波斯通过挖地道的方法,攻占了最后一个据点——索罗伊。然后波斯军队分兵出击,进攻其他起义的城邦。波斯军队在赫勒斯滂地区进展顺利。但卡利亚地区的居民却利用机会再次发动起义。波斯将领达乌里塞斯连忙从赫勒斯滂前往卡利亚地区。米利都则派军支援卡利亚,但卡利亚在波斯打击下,连遭两次失败。第三次,他们在波斯军队前进的路上设下埋伏,全歼包括波斯统帅达乌里塞斯在内的波斯军队。在伊奥尼亚地区,希腊城邦不断遭到失败。米利都僭主阿斯塔格拉斯见状仓皇逃往色雷斯,在与色雷斯人的交锋中战死。

公元前494—前493年,是第三阶段。波斯调集陆海军,围攻米利都。米利都流亡僭主希斯提埃乌斯返回米利都,企图重新登上僭主宝座,但遭到米利都人的反对。希斯提埃乌斯得到密提林的支持,在赫勒斯滂地区劫持过往船只,组建军队。但波斯并没有把他视为进攻重点,而是把重兵布置在米利都。起义者组建了一支庞大的海军,推举佛凯亚人狄奥尼索斯为领袖,在米卡列附近的莱德海面与波斯军队展开决战。由于起义者内部发生矛盾,萨摩斯和密提林的海军在战斗中逃跑,最终败于波斯军队,狄奥尼索斯逃到西西里岛,建立据点。波斯军队开始全力围攻米利都,他们再次采用挖地道的战术,攻破米利都城墙,起义最后失败,全城居民沦为奴隶。萨摩斯人则集体逃往西西里。希斯提埃乌斯不久也被波斯俘虏,钉死于木桩之上。随后,波斯军队逐步收复了伊奥尼亚、埃奥利亚、赫勒斯滂海峡的亚洲一侧。

伊奥尼亚暴动由小亚希腊城邦的上层发动,但波及了城邦的各个阶层。波斯基层统治的脆弱为地方分离主义提供了温床。波斯对暴动地区实施了残酷的报复,不少地区被抢劫一空,众多的人口被掳掠到巴比伦等地。但战后波斯也开始改善对希腊地区的统治。在波斯主持下,伊奥尼亚各邦签署协议,停止相互间的武装劫掠,协商解决争端;重新丈量土地,并依据新的土地面积规定了贡金数额,税额与暴动之前一样[34]。暴动失败强化了波斯在东地中海的存在,战后波斯占领了赫勒斯滂海峡欧洲一侧的领土,并与巴尔干半岛上的希腊城邦发生了直接联系,波斯与希腊世界的冲突在更大的范围内展开了。

[1] V.B.Gorman,Miletos,the Ornament of Ionia:A History of the City to 400 B.C.E.,Ann Arbor,2001,p.90.

[2]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1305a17。

[3] 希罗多德:《历史》,Ⅰ.20。

[4] 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Ⅰ.13。

[5] 希罗多德:《历史》,Ⅳ.152。

[6] 希罗多德:《历史》,Ⅲ.60。

[7] 叙罗松的统治何时结束尚不清楚,可能是在公元前500年的伊奥尼亚暴动中被推翻。

[8] 希罗多德:《历史》,Ⅵ.13。

[9]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1311b27。

[10] 希罗多德:《历史》,Ⅴ.27。

[11] 希罗多德:《历史》,Ⅳ.97。

[12] 希罗多德:《历史》,Ⅰ.29。

[13] 希罗多德:《历史》,Ⅰ.46。

[14] 希罗多德:《历史》,Ⅰ.69,77。

[15] 第欧根尼·拉尔修:《名哲言行录》(上),马永翔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7页。

[16] 希罗多德:《历史》,Ⅰ.75。

[17] 希罗多德:《历史》,Ⅰ.141。

[18] 希罗多德:《历史》,Ⅰ.141。

[19] 希罗多德:《历史》,Ⅰ.170。

[20] 希罗多德:《历史》,Ⅰ.143。

[21] 希罗多德:《历史》,Ⅲ.1.19。

[22] 希罗多德:《历史》,Ⅲ.13,14,44。

[23] A.T.奥姆斯特徳:《波斯帝国史》,李铁匠、顾国梅译,上海三联书店2010年版,第138页。

[24] 希罗多德:《历史》,Ⅲ.120-125。

[25] 希罗多德:《历史》,Ⅳ.87。

[26] 希罗多德:《历史》,Ⅳ.137。

[27] 希罗多德:《历史》,Ⅳ.89。

[28] 希罗多德:《历史》,Ⅴ.26。

[29] 希罗多德:《历史》,Ⅴ.28。

[30] 希罗多德:《历史》,Ⅴ.11。

[31] 希罗多德:《历史》,Ⅴ.23-25。

[32] 希罗多德:《历史》,Ⅴ.73。

[33] 这里的萨拉米是塞浦路斯岛上的一个城邦,与位于雅典萨拉米港口的岛屿同名。

[34] 希罗多德:《历史》,Ⅵ.42。